钱江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创建者,也是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引领者和有力推动者,赋予中国乒乓球以特有的红色基因。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即与乒乓球有接触。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喜爱上了乒乓球运动,紧张工作之余有时会打乒乓球。新中国成立后,打乒乓球成为他最为爱好的室内体育活动,他还一直关注如何迅速提高中国乒乓球运动水平。他在晚年决断和引领的“乒乓外交”,则将乒乓球运动的意义拓展到国际外交领域,引起更多的世界性关注。
毛泽东关注和亲身投入乒乓球活动,引领和推动亿万中国民众开展乒乓球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10年间,中国乒乓球就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从此始终居于世界乒坛前列,执世界乒坛牛耳直到今天。
毛泽东的乒乓球活动,包括他作出的与乒乓球相关联的论述,对于认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接触乒乓球的时间或许可以推溯到1914—1918年,其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他在入学第二年的1915年11月,当选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文牍,负责起草报告、造具表册和会议书记,且连任四届直到1917年10月,并在此时担任学友会总务,主持该会日常事务,开创在校生担任这个职务的先例。这个学友会的性质类似于学生会,活动宗旨包括“锻炼身体”。
《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十分重视体育锻炼,随季节变化作冷水浴等,喜爱游泳、登山、长途步行和体操、拳术。多种回忆和研究著作没有述及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参加过球类活动。
湖南第一师范有较大的操场,但没有室内运动场,雨天不能开展运动,而长沙却是多雨的地方。据1918年该校编印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中《学友会纪事》载:学友会原本希望开展室内“打弹子”活动,但因房屋缺少,经费不足,“不能实行”。“打弹子”有两解,或指地面打玻璃球的娱乐,或指在方形桌上用球杆打饼状木球入袋游戏。《学友会纪事》所指大概是后者。
由毛泽东主持的学友会最终选择了乒乓球,《学友会纪事》说:
此则关于房屋者也,唯乒乓(Bin Kon)一事,轻而易举,随处设席,无需专室。运动既和徐适度,而置备复易。乃做木架12个,竹布网12片,每班各一,由每班一具名领取,球及拍子自备。指定本会事务所、礼堂、会客室、洋楼上各处为击球地点。于是乒乓之声一时聒耳,或谓之乒乓狂云。
湖南长沙市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址
由此可见,当年的第一师范多处设有乒乓球桌。这些球桌可能大都由饭桌临时拼接,或其他桌子兼任,谈不上规范,但已是相当规模,于是才有“乒乓之声一时聒耳,或谓之乒乓狂云”之句,也成为中国早期乒乓球运动开展的重要记载,但当时毛泽东是否打过乒乓球缺乏记载,只能付诸阙如。
作为体育活动的乒乓球,发端于19世纪90年代,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其中欧美打法主要由英美人士传入天津,日本式握拍法很早传入上海,影响了很多人。
身为留法学生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周恩来,在德国时关注过乒乓球。另一位早期重要领导人洛甫(张闻天)先后在日本和美国学习,可能在那里接触并喜欢上了乒乓球。还有一位博古(秦邦宪),也是乒乓球活动的参与者。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至江西瑞金,与苏区中央局合并,上述重要领导人就在瑞金会合了。据《刘英自述》,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博古(秦邦宪),还有当时担任中央局宣传部长的潘汉年,都有在瑞金打乒乓球的记录。没有发现毛泽东此期间的乒乓球活动记述。此后红军长征,更没有打乒乓球的条件了。
毛泽东有较多乒乓球活动是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开始的,主要集中在40年代早期和中期。
最初关于毛泽东打乒乓球的情况,是马海德夫人周苏菲写下的。
1936年6月,美国医生马海德和记者斯诺结伴访问陕北。斯诺完成预定采访后,当年秋天返回北平撰写《红星照耀中国》,马海德留在陕北参加了红军。
1937年底,马海德从山西前线回到延安,担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顾问,兼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毛泽东就是马海德的保健对象。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形成夜间办公、上午睡觉的习惯。如果白天有会议或其他急事要事,就减少睡眠,甚至连续几天不睡觉。马海德想了各种办法来调节毛泽东的工作和生活。他发现打乒乓球是一项很有益的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拉着毛泽东打乒乓球。延安的第一张近乎标准的乒乓球桌,就是马海德勾画图形,确定尺寸,请延安木匠做出来的,还做了木质乒乓球拍。
毛泽东留下的最早打乒乓球照片就是和马海德挥拍对垒,摄于1939年春,不知是谁拿起马海德的照相机拍摄的。拍摄时,马海德夫人周苏菲在旁边帮忙捡球。
1939 年春,毛泽东(背对者)和马海德打乒乓球
当时打乒乓球使用没有胶皮的木板拍子,毛泽东在延安时打乒乓球直握球拍。江青也时常陪毛泽东打球。打乒乓球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唯一的球类活动。
毛泽东的警卫战士后来撰写回忆录,有的记述了毛泽东在延安的乒乓球活动。
伍银苓于1941年6月随冀中军区第九分区司令员刘子奇来到延安,1944年2月调到枣园,成为中央警卫团毛泽东警卫班战士,是毛泽东警卫战士中较早撰写回忆录的一位。他写的《我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时候》,1960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记述:“主席在紧张工作之余,也常打打乒乓球,玩玩扑克牌,更多的是散步。”
其中有一段记述比较细致:
记得是在深秋的日子里,有一次主席正在院子里散步,我们几个人就去请主席和我们一起打乒乓球。
主席笑着说:“好啊,你们年轻人打得好,我打不过你们噢。”
他边说着边走向靠东南墙角的球案子和我们打起球来。
实际上主席打得很好,翟振双、孙政国很快就败了下来。我接拍的头几个球,看起来主席是有意让着我。主席看我打得还熟练,便突然连续杀了三个球,我勉强接住了一个球。接着我反攻了,回击了几个球,可是有的没有打过去,打过去的又给主席接了回来。结果3:6,主席胜。
阎长林于1946年6月调到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排排长,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五年。他在回忆录《警卫毛泽东纪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写道,在延安,毛主席的生活习惯是这样的:“每天夜里工作,白天休息,下午两三点起床,起床后先在院子里散步,有时和工作人员或毛岸英一起打打乒乓球。”
毛泽东之子毛岸英1946年初从苏联回到延安,当时在中宣部工作。阎长林记述了难得的毛泽东、毛岸英父子打乒乓球的情况。至于毛泽东打乒乓球的水平,阎长林没有提及。
毛泽东的体育活动照片中最早出现的就是打乒乓球。他不仅自己打乒乓,现存照片中有一张是他站在球台边,看女儿李讷在马海德辅导下学打乒乓球。拍摄时间为1946年。
1947年3月,胡宗南军进攻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转战陕北调动敌军,直至来年春天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的西柏坡。这段时间,戎马倥偬,不停地转移,毛泽东没有了打乒乓球的条件。
1946 年1 月,毛泽东在延安王家坪打乒乓球
毛泽东于1948年春天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一年。这段时间根据地基本稳固。西柏坡有篮球场,也可以打排球,却没有发现摆放乒乓球台的记载,自然也未见毛泽东的乒乓球活动照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朝鲜停战,如果连带此前在战争中撤出延安,这五年中毛泽东极少打乒乓球。入城后逐步健全了中央领导人保健制度,身边工作人员比较稳定,他们中不少人后来撰写了回忆毛泽东的文章或著作,极少有关于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第一手记述。
进城前后担任毛泽东卫士的李家骥著有60万字的《在领袖身边十三年》,其中说到,进城不久,毛泽东在中南海所居菊香书屋“南侧两间书屋在50年代初曾放过乒乓球案子”。
担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王鹤滨在记述中证实了李家骥的回忆。王鹤滨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中写道,有一天,在保健医生和身边工作人员动员下:
毛泽东来到澄怀堂西侧一间放乒乓球台的房间,这是由两个单间房的通间所组成,门开在南面,一进门便可看到乒乓球台桌南北向地放着。在东侧隔山墙下摆有沙发和茶几,可供休息。
首战是毛泽东和一个卫士进行单打。我因为感到身体不适,不敢参战,只好站在旁边观战了。
毛泽东打乒乓球是利用其体格的优势,把前腿前后错开,以求站得稳,先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他横握球拍,如将军、元帅握着指挥的刀剑,迎击着飞来的银球。
小小的银球虽然不大,数分钟之后,毛泽东的额头已经渗出了许多汗珠。他败下阵来,高兴地放下了球拍。
王鹤滨是1949年秋至1953年底担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他写到的毛泽东打球,应是在1953年底之前的某一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要的体育活动是少年时就喜爱的游泳,1954年他到北戴河海滨游泳后更是这样。
进城后毛泽东的乒乓球活动有所恢复,开始时是偶尔的,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1958年12月25日,上海《新民晚报》转载《解放军战士》杂志上署名“红奇”的文章《时间的主人—毛主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点滴》,文中说,毛泽东“晚上办公室深夜,他还常常打一会儿乒乓球。主席接球准,回球快而猛。因此对手常常输给他。有一次打球,我们的好手林克同志把球扣过来,主席敏捷地击回,使对手措手不及又输了一球。”
林克,1954—1966年担任毛泽东秘书,上述文章记述的,显然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和他打乒乓球的情景。对毛泽东的乒乓球活动,还是林克记述较多,他在《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林克谈话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回忆说:
毛泽东自从住进中南海的丰泽园,运动太少了。除了星期三、六去春藕斋跳跳交谊舞,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最初,他的医生和身边工作人员想办法让他打乒乓球,动员十次,也许有二三次能成功。
他右手横握球拍,动作如初学者一样显得笨拙,无论是高低正歪的球,他都一律推挡。身边工作人员总是给他好球,他也有时声东击西,左推右挡使对方难于招架。每逢打个好球,他也会高兴得像个年轻人,说:“杀你个顾头不顾尾。”
我也陪他打过球,也总是递给他好球。他赢了球,便喜形于色,还鼓励我说:“再接再厉,莫灰心,争取反败为胜嘛。”其实我和其他人一样,并未充分发挥我的技巧,目的是引起他的兴趣,使他多运动。
他毕竟上了年纪,不像年轻时那样灵巧,反应快捷,往往动作不协调。我们担心他跌倒,便不再勉强他。
从林克的回忆大致可以印证,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乒乓球活动很少,进入60年代略有增加,这个增加与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比赛中取得越来越优异的成绩差不多是同步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快步迈向世界乒坛巅峰,带动了全国性的乒乓球热,也毫无疑问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包括毛泽东的关注。毛泽东、周恩来都打乒乓球,推进了千千万万中国民众的乒乓球热。
中国乒乓球队1953年初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团一级第10名,女团二级第3名,进入准世界强队行列,此后成绩稳步提高。1959年4月6日,21岁的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这是中国在世界球类运动项目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毛泽东与中国乒乓球选手的直接接触,起自1959年,与容国团夺冠有关。
1959年5月6日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还有贺龙、李富春、陆定一,在北京中南海西楼接见参加第25届世乒赛的乒乓球选手,同时有其他项目的部分优秀选手,与他们合影。拍照时,容国团紧挨在毛泽东身边。毛泽东还观看了乒乓球选手的对抗表演。
随着容国团夺冠,中国的“红双喜”乒乓球和球拍也先后生产出来。从那时起,毛泽东打乒乓球,均使用“红双喜”拍和球。
两年后的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首次获得男团冠军、女团亚军,以及男女单打冠军,还有亚军和第三名等。
次年7月,乒乓球国家队选手来到北戴河海滨休假,为正在那里的毛泽东作了对抗比赛表演。
1963年4月,中国乒队在第27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团、男单和男双三项冠军。归国后,体委副主任荣高棠把三个冠军奖杯送进中南海,毛泽东前来仔细观看,并询问了这些奖杯命名的由来。
1961年到1966年夏,是毛泽东乒乓球活动的又一个密集期,也是他最为关注乒乓球运动的时期。
截至目前发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打乒乓球的最早一张照片是在武汉东湖宾馆拍摄的,该馆展览室中有一张毛泽东身着中山装打乒乓球的照片,文字说明为:“1962年3月9日,毛泽东在东湖宾馆打乒乓球。”拍摄者是新华社摄影记者吕厚民。
1962 年3 月9 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宾馆打乒乓球
相对来说,毛泽东在离开北京到外地巡视期间乒乓球活动比较多。吕厚民拍摄的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是分别在武汉和上海完成的,时间是1962年和1963年,都是毛泽东应摄影记者的要求而拍摄的。
党史研究者章重收集和研究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宾馆工作和生活史料,在《梅岭—毛泽东在东湖客舍》(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前言》中写道:“在东湖客舍时,毛泽东有个习惯,每天在睡前总要打二三次乒乓球,缓和一天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精神兴奋。毛泽东打球也搞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有时打上一个好球也会笑上半天。”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的《毛泽东遗物事典》中也有相似叙述。但是文中“睡前打二三次”的说法没有注明引文,恐怕不确。
还是在《梅岭—毛泽东在东湖客舍》一书中,编者辑录了毛泽东和乒乓球相关的很有名的一句话。1963年4月,毛泽东在东湖客舍中的梅岭1号主持讨论答复苏共中央3月30日来信。中共中央答复信由陈伯达、范若愚、王力起草。毛泽东在否定初稿时说了一句微妙的话:“我要的是张燮林式的,不要庄则栋式。”意思是初稿言辞过于激烈了。
1963年4月,第27届世乒赛在布拉格举行,中国乒队再获佳绩。
不久,毛泽东审定的“答复”苏共文章刊登在6月14日《人民日报》上。
为时半年后,毛泽东指示公开发表乒乓球选手徐寅生的一个讲话稿,为此写了批语,引起广泛关注。
事情起因于1964年9月28日,中国女乒队正在加紧训练,备战来年4月的第28届世乒赛,目标是“打翻身仗”夺取女团冠军。她们请来男队优秀选手徐寅生作一个讲话,帮助大家提高信心,提高运动成绩。
徐寅生依据提纲讲了两个小时,中心意思是:一、要树立责任心。平时抓紧训练,练出一套有效的技术。加上思想要过硬,就有希望获胜。比赛时,多想有利条件,少想不利条件;多从国家利益考虑,少想个人得失。二、要有雄心壮志。中国人能够打好乒乓球,要为国家荣誉去“搏”,万一输了一场也要顶得住。三、要树立信心,能够战胜外国强手,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练好技术。
徐寅生的讲话稿整理上报,于10月10日送至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贺龙阅后批示印发各运动队,展开学习和讨论。他还把这个讲稿呈递毛泽东。
1965年1月12日,毛泽东读了徐寅生的讲稿和贺龙作的长篇批示,也写下大段批示:
徐寅生同志的讲话和贺龙同志的批语,印发中央工作会议同志们一阅。并请你们回去后,再加印发,以广宣传。同志们,这是小将们向我们这一大批老将挑战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一点什么东西吗?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多年以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作品。他讲的是打球。我们要从他那里学习的是理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如果我们不向小将们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徐寅生的讲话以《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为题,发表在1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并作了650字的“编者按”,指出“这篇讲话,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希望“大家都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个讲话”。全国许多报纸全文转载了徐寅生的讲话稿。
1963 年,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
此后的1965年1月23日,毛泽东听取余秋里汇报计划工作,又一次说道:“要学徐寅生的文章。”
1966年8月以后,年过七旬的毛泽东打乒乓球活动停下来了。但他以另一种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关注乒乓球,将乒乓球引入国际外交领域。他果断引领的
“乒乓外交”,是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神来之笔,由此成为国际外交领域的专有名词。
1971年春天,中国乒乓球队缺席第29届、第30届世乒赛之后,准备参加第31届世乒赛。因国际关系紧张多变,临行颇有疑虑。周恩来总理于1971年3月15日致信毛泽东,主张参赛,“当做好各种警戒准备”。
毛主席当日批示:“照办。我队应去,并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有了毛泽东的“照办”批示,中国乒队赴日本参赛成为定局。
在日本比赛期间,美国乒乓球选手对中国运动员表现出热情友好。中方已邀请几支外国球队赛后访华,是否也邀请美国乒队访问中国?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的最初意见是不邀请,可待将来。为此向周恩来报告。4月3日,周恩来批复外交部和体委的联合报告:“拟同意。”并且报告毛泽东。毛泽东于4月6日圈阅退回。但在4月7日凌晨,夜深未眠的毛泽东作出新的决定,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毛泽东的果断决策,与当时正在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一系列外交举措是联系在一起的,将当时因国际形势变化而沉寂一时的中美两国间秘密外交行动再度激活,终于酝酿成基辛格当年7月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正式访华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的决策与周恩来的一系列落实举措相融汇,被称为“乒乓外交”,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是毛泽东外交活动的得意之笔。
“乒乓外交”产生的影响,和中国乒乓球选手在第31届世乒赛上取得的好成绩,再一次激发了全民性的乒乓热,原先的乒乓球产量供不应求,需要在上海成倍地扩大产能。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美国乒乓球队来访时,“我强调中美人民的友好往来重新开始。”
毛泽东批示:“已阅。同意照此部署。”
1971年6月3日上午,毛泽东会见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毛泽东谈到中美关系时说:“我们最近打了一个乒乓球过去。”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到达北京开始正式访问。毛泽东当天和他会见时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10个月。……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美国乒队访华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在1972年4月回访美国,尼克松总统预定于4月18日在白宫会见中国乒乓球选手。当时美国还身陷越南战争,在4月16日轰炸了河内和海防,美国反战力量掀起抗议高潮。中国外交部接到在美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请示,是否抵制尼克松会见?
外交部拟出答复,口头紧急通知美方,乒乓球队将拒绝美国总统的会见。
由于时差关系尚有余地,毛泽东于4月18日上午约见周恩来,说:我乒乓球队访美系民间来往,去年美队来华时我政府领导人接见,今年我队去美如拒绝美总统接见,会给美人民以失礼印象。美轰炸南北越,矛头指向苏修,实际是撤兵前的争取面子的一手。美人民对此反应也不强烈。我方表态已够。故我乒乓球队在美日程和赠送熊猫,代表团可按原计划进行。乒乓球队安全美方自会照顾,不必再提。
周恩来随即修改外交部致美方紧急口信的内容,指示立即电告乒乓球代表团,4月18日接受尼克松总统的会见,各项活动照常。
以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界,毛泽东不再打乒乓球了,但他对乒乓球仍然是关注的,并出神入化地通过“乒乓外交”,极大地拓展了乒乓球运动的外延。
在毛泽东的中南海住处走廊里,始终放着一张乒乓球台,直到毛泽东辞世,这张球桌还在原地。(责任编辑 黄艳)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