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情缘 一辈子信仰

2018-11-07 04:50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8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麻风病苏菲

马海德突袭式求婚

1940年的除夕夜里,延安礼堂里的锣鼓声敲得震天响。礼堂里挤满了人,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院中。台上是一位画着大花脸的外国人正在表演,他就是被称为“万能博士”的美国医生马海德。而被马海德这段表演所吸引的,还有一位漂亮的姑娘。

在当时的延安,提到马海德马大夫,那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他不仅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保健医生。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36年,在宋庆龄的安排下,马海德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来到根据地考察。为期3个月的考察很陕结束了,但马海德已经深深被红军队伍的精神面貌所感染,于是他选择留了下来。在这里,他给自己起了马海德这个中文名字,并在1937年2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也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马海德却很快乐,他的幽默也感染着身边的人。这其中,就有刚刚提到的那位漂亮的姑娘,芴菲。

苏菲,原名周素珍,1920年5月19日出生于上海普陀区。1935年,苏菲为了逃避包办婚姻来到上海,经过朋友的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菲撤离上海,几经辗转到达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就在去延安的路上,通过几位战士的介绍,苏菲第一次知道了延安还有一位名叫马海德的外国人。而早在第一眼看到苏菲的时候,马海德就已经心动了。1940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马海德幽默的表演让大家笑开了花,也给苏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出结束后,礼堂里大家已经开始跳舞了,不会跳舞的苏菲一个人悄悄地站在大柱子旁边看热闹。马海德和舞伴从苏菲面前跳过去,温文尔雅地跟苏菲打了个招呼。此时的马海德已经换上了朴素的军装,但苏菲还是发现他跳舞的姿势帅极了。一曲跳完,马海德已经走到了苏菲面前,邀请她跳舞。舞会直到夜里才结束。随后,两个人交谈了很多,觉得对方如此可敬可爱。马海德拉起苏菲的手,向苏菲表达了喜欢她,想要和她结婚的愿望。这突如其来的求婚让苏菲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同意了。

婚后生活甜蜜蜜

马海德认认真真地向组织上打了一个结婚报告,只过了两天就得到了批准。结婚后,马海德就将苏菲的称呼改为了“妹子”,而苏菲则称呼他为“马”。这一叫就是几十年。

然而,当送走了客人,苏菲坐在炕沿上的时候,心里却五味杂陈。想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都没来参加婚礼,苏菲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就扑扑地掉了下来。

苏菲这一哭,把马海德吓坏了,他拿过毛巾频频为苏菲擦眼泪。当得知苏菲心里的委屈后,马海德很正式地对苏菲说:“如果你现在后悔了,还来得及,我尊重你!”听到马海德真诚的劝慰,苏菲反而更加确定马海德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在延安,结婚有一个星期的假期,可是马海德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很多病人都在等着他。马海德早就和苏菲约定好彼此不能因为结婚耽误工作、耽误学习。就这样,马海德与苏菲结婚后的第二天,他就把苏菲又送回了鲁艺。

出于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很多对夫妻平时都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只有每个周末才能短暂的团聚一下,苏菲与马海德也不例外。婚后,马海德依然每天忙着看门诊,查病房,照顾各种病人。仅在1944年到1947年期间,马海德在延安诊治的伤病员就达到了四万多人次。苏菲回到鲁艺后,不少男生开玩笑说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外国人,就这样轻易地“摘”走了校花。每次马海德去接苏菲的时候,总有一些男生打埋伏,大吼一声让马海德留下买路钱。马海德心里也不在意,笑着让大家翻他口袋里的香烟和零钱,就在一片欢乐的打闹中度过自己不多的休息日。

延安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热爱生活的马海德还是想出了各种好的点子来改善生活。

苏菲在接受采访时说:“后来我们想着自己做豆腐乳,把板凳桌的三个抽屉腾出来一个,铺上稻草,把买的新鲜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铺在稻草上,一个礼拜以后长了毛,买些辣椒面、盐、烧酒,把发毛的豆腐在烧酒里滚一下,再在盐里头滚一下,又和辣椒面滚一滚,一块一块码入瓦罐,后封口,过七至十天,就特别好吃了”

1943年11月22日,马海德与苏菲的儿子降生了。马海德给儿子取名周幼马。马海德每天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在医院规定的十点钟查房,十分钟休息的时间里跑回家看望苏菲与儿子。

新中国成立前夕,马海德与苏菲分别随着不同的队伍进入北平城。就在新中国成立的当天,周恩来总理批准了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随后,苏菲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马海德则继续从事医疗工作。1950年,马海德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卫生部给他们安排了专门的住处,就是如今后海北沿的一处小院。

如今的小院里,马海德的很多东西苏菲都小心珍藏着,尤其在她的卧室中还摆放着他们80年代专门在美国拍摄的合影。而一向爱马的马海德还收藏了不少马的瓷器,虽然有些并不名贵,但对他来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好渠道,一直乐此不疲。

对儿子的教育不缺席

在忙碌自己事业的同时,马海德和苏菲也没有忘了对儿子的教育。习惯美国式教育的父亲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儿子独立自由,而苏菲则将儿子的衣食住行安排得井井有条。马海德是一个非常看重家庭的人,他也很喜欢热闹,常常带着苏菲和孩子们到处去旅游,增长见识。

渐渐地,这种家庭温馨的时光有些减少了。马海德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麻风病的防治中去,苏菲则常常要到各地去拍摄电影。不得已,周幼马只能住校。

1981年,经过周密的调查和论证,马海德提出“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每次出席各种活动,马海德都要带上夫人苏菲一同参加,然而有一天,苏菲与马海德两个人之间却有了些小摩擦。这一天,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麻风病院,马海德和苏菲正在这里参观、开会。就在会议结束,一行人要去吃饭的时候,一群麻风病人站在门口,等着一一和马海德等人握手。这些病人虽然都已经治愈,但是手上还有很多溃疡,严重的甚至还在流血。这让苏菲的心里有一些别扭,迟迟不敢去伸手。

马海德走在苏菲的后面,见苏菲不伸手,就一直偷偷用胳膊撞她,苏菲只好也伸出手向病人握去,之后这一顿饭也是没吃几口。回到旅馆后,苏菲越想越生气,总觉得是马海德在整她。而马海德非常温柔的跟苏菲解释了自己的用意,并再三强调这种隋况不传染。原来,马海德正是利用每一次这样直接握手的机会来向大家传递麻风病不可怕的信念,也为麻风病人自己找回自信。渐渐地,苏菲也理解了马海德的用心良苦,如今,无论是苏菲还是周幼马去看望麻风病人,依然是大方握手。

1976年,马海德被检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后,仍然不停歇,陆续做了8次大手术,可病情稍微好转一点,他又开始忙,到处看病人。直到1988年,已经被癌症折磨得瘦了30斤的马海德,晕倒在了北戴河的三省会议会场上。

1988年10月3日,馬海德结束了他无悔的一生。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送回了美国的家乡,一部分送到了延安,另外一部分被安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与苏菲共享整整半个世纪美好姻缘之后,马海德无比眷恋地永别了苏菲。去世前,他曾拿出十万美元,设立了中国防治麻风病基金会。他去世后,苏菲把马海德给她留下的四万美元养老金,也捐给了基金会。消灭麻风病,帮助麻风病人,是她和丈夫的共同心愿。搞了半辈子文艺工作,已经退休的苏菲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基金会的成立中,用马海德的遣产以及自己的养老金,维持了基金会20多年的运转。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麻风病苏菲
开悟
开悟的障碍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苏菲的故事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村护士刘大飞:病人的心灵守护者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
苏菲寻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