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及旋轮线模型等时性特征的对比研究

2024-06-27 12:19谢禄桥
物理教学探讨 2024年5期
关键词:单摆

摘   要:单摆模型在整个下落过程中不具有严格的等时性,其振动周期与摆角有关;而竖直面内的旋轮线模型则具有严密的等时性。分析发现,单摆只有在小角度条件下才能近似看成等时摆,从而与旋轮线模型等效。

关键词:单摆;旋轮线;等时性;数学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5-0069-4

单摆,又名圆周摆,其往复摆动过程中具有“等时性”特征。但其前提条件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亦或学生虽知道小角度摆动条件下单摆可以近似看作简谐运动,具有等时性的特点,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往往仅停留在表面,对其没有深入研究。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线教师在进行单摆具有“等时性”(仅与摆长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与振幅无关)特点的内容教学时,部分学生数学知识相对薄弱,故没有深度剖析小角度问题;或是在进行深入研究时,苦于高等数学知识的遗忘,造成自身对其理解并不充分等。鉴于此,本文将从单摆模型出发,借助高等数学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单摆及旋轮线模型“等时性”问题。希望能给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示与参考。

1    单摆等时性的历史渊源

伽利略在教堂里观察到挂灯的摆动,他通过自己的脉搏发现其每做一次完整的摆动所需时间是一样的。之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挂灯每做一次全摆动所需时间是一定的,即摆的等时性原理。1629年出生于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在伽利略的基础上对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只是近似的,真正的等时摆动轨迹并不是圆弧,而是摆弧[1]。根据这一发现,惠更斯于1657年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摆钟,并在1673年发表《摆钟论》一书,详细介绍了摆钟的结构及相关的数理问题,并在1675年尝试在摆钟上采用摆轮游丝装置等。这些发明都极大地促进了精确计时技术的发展[2]。

2    单摆等时性的数学证明

如图1所示,悬线系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A处,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φA。现释放小球,其向下摆动过程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一切阻力,求小球从A运动到最低点B所用时间tAB。

证明  建立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并设经过A与B之间的某点C时小球的速度为v,则由动能定理可知

可见,从A到B运动的时间跟k有关(k=sin),即与振幅摆角φA有关,随φA的增大而增大。而单摆的周期T=4tAB,可见其与振幅呈正相关,不具有严格的等时性。

那什么条件下单摆可以近似看成等时摆呢?我们对(6)式进行分析。其中,k∈(0,1),k2n?0,此时级数是收敛的,在φA→0时,k→0,所以可以略去后面的高阶无穷小量。此时T=2π,即实际应用中,在摆角足够小的情况下,可用该单摆周期公式进行计算。

对摆角足够小的认识:T'保留(6)式中的一、二项,T保留第一项,进行误差计算

η==k=sin2

表1为φA取不同值时单摆的周期误差。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最大摆角为15°时,误差在0.5%以内;当最大摆角为5°时,误差在0.05%以内。由于实验还涉及绳长的测量及计时误差等,因此中学阶段单摆实验的最大摆角应控制在5°内较为适宜。

3    旋轮线等时性的数学证明

在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半径为R的圆沿着x轴正向滚动,圆边界上一定点O形成的轨迹如曲线OPB所示,该曲线数学上称为圆滚线、旋轮线或摆线。假设旋圆滚动的夹角为θ时旋圆上定点O运动到图中P点,此时线段OQ的长度等于弧长,等于Rθ,所以P点的坐标为

所以,小球沿着旋轮线从任意位置下滑到最低点的时间均相等,即在理想条件下小球沿旋轮线自由运动具有等时性,与其初始位置(振幅)无关。小球运动的周期为

T=4π

其中,R为旋圆半径。

4    惠更斯的摆线摆模型

单摆虽具有简洁性,但不能严格地用于计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惠更斯根据摆线(旋轮线)的等时性特征,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摆叫作摆线摆,如图4所示。用木板制作一个凸型板(图中阴影部分),每一块都做成摆线的半个拱形弧形状,在O点处相接。其中,摆线的旋圆半径为R,摆线长为L,在绳的自由端系上一个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钢球(看成质点)。

小球初始时,细线紧贴着凸型板的弧边,小球运动时形成的弧线为一条摆线[7]。若小球做小摆角运动,摆角小于5°,则凸型板的影响几乎没有,即与普通单摆类似,其周期也可用普通单摆周期公式进行计算。

惠更斯设计的摆线摆模型,巧妙地融合了单摆及摆线(旋轮线)的特点,具有严格的等时性。他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摆钟。

5    结论及反思

综上,小球在任意位置沿着竖直面内的旋轮线下滑到最低点,所用时间均相等;而单摆仅在小角度内摆动时对不同振幅所用时间才近似相等,二者才能等效。本文通过梳理单摆及旋轮线“等时性”部分的内容,主要有两点考虑:其一,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并在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惠更斯这样一段艰辛的探索历程,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参考文献:

[1]马来平.趣味科技发展简史[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5-66.

[2]杨舰,戴吾三.历史上的科学名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25-228.

[3]王河,张宪魁.中学物理教学文选 第2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715-719.

[4]郭大钧.大学数学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66-567.

[5]左铨如.解析几何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251-254.

[6]王宝富,钮海.大学数学基础教程(二)多元函数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2-123.

[7]张家瑞,李兴春.摆线族[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42-47,182.

(栏目编辑    蒋小平)

收稿日期:2024-03-30

作者简介:谢禄桥(1993-),男,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单摆
例谈研究单摆问题的关注重点
单摆运动模型
单摆周期问题的归纳与深化
发挥等效法在单摆运动周期问题中的大作用
大学物理教学中对大角度单摆的介绍
单摆模型中重力加速度的探讨
利用机械能守恒求解非惯性系单摆的振动周期
应用惯性力求非惯性系中单摆的周期
探究单摆加速度与摆角的关系
单摆振动实验数字化演示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