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琬婷 王苹 陈蕊 贾冕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对数字电子技术应用人才越来越紧缺,数字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素养为目标,反复训练岗位基础五大能力“数字电路设计、焊接、装配、调试、检修”。依据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IPC-A-610GCN《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工艺标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融入新技术,新方法,劳动教育及有“芯”人的课程思政,重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特点,构建“逐阶递进、双师共导、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层多元化评价体系”不断指导教学策略的调整,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学生为主体;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三层多元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4-0173-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0 引言
作为信息时代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在推动全球电子信息化起到了重要作用[1]。“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电子技术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数字技术应用人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逻辑性强等特点,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职业技能(数字集成芯片识别、电路制作、电路焊接、调试与检修等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1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对接应用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及“1+X”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落实国家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后续专业岗位基础五大能力“数字电路设计、焊接、装配、调试、检修”的要求,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特点,构建“四阶递进、双师共导、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依据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PC-A-610GCN《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工艺标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思政、劳动教育,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了新型活页式教材,保证内容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并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开展全过程三层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3]。
2 多角度大数据学情分析
精准详细的学情分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学情分析要做到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多个角度,从整体班级细化到个人分析。本次教学对象是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学情问卷及调查统计表如图2所示。通过问卷、课前测试、平台测试等手段,从知识基础分析、能力水平分析、学生特点等方面入手多角度精准把握学生特点,进而预判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通过学情分析可知,学生已经可以利用芯片测试机及Multisim仿真软件,喜欢表象性思维,喜欢动手操作,倾向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对电子产品制作感兴趣,但是信心易受挫折,安全规范意识弱;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还需加强。根据以上分析,数字电子技术采用了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 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重构教学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学院与美的制冷、朗讯科技、埃泰克电子签订联合培养“六个协同”计划(即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开发课程标准、协同编写教材、协同制定教学计划、协同实施教学、协同实施评价),全力打造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对本门课程科学分析,紧密结合“电子产品的辅助开发与设计”“集成电路装调工”“版图辅助设计”“电子产品装调”等岗位要求以及“1+X”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根据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数字集成芯片的识别、功能表的读解、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分析[4]。基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及产品的工艺流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融入课程思政及“1+X”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的相关模块内容,依据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课程教学单元内容任务化,形成五个单元任务,即通过“节能开关控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养老院智能呼叫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国庆献礼——霓虹灯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用芯设计——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及“垃圾分类电子广告牌的制作与调试”这五个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阶到高阶,由单一到综合,形成有机联系的完整设计[5],如图3所示,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课程内容所蕴含的道理深入挖掘,形成做五有“芯”人的课程思政,即有爱国心、责任心、恒心、进取心、工匠心。
4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策略
4.1“ 逐阶递进,双师共导,理实一体,虚实融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本次课程有五个逐级递进项目,如图2所示。基础项目主要侧重学生对基本逻辑门、小规模集成芯片的认识与应用,初阶项目主要是组合门电路及相关中规模集成芯片(译码器74LS138 芯片、数据选择器74LS151芯片等)的应用,中阶项目主要是时序逻辑电路及相关中规模集成芯片(移位寄存器74LS194 芯片,计数器74LS160芯片等)的应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6]。高阶项目主要是各种中规模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电路的设计、制作与排故,复杂程度逐级递进,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
4.2 开展“ 任务驱动、四堂合一、三线融合”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
校企共同合作开发四种课堂。“理实课堂”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将“教、学、做、拓”融为一体,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拓”。“虚拟课堂”利用虚拟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实训操作规范技能,同样功能电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实时验证,有助于促进创新设计思维的形成。“线上课堂”利用开放的课程资源,注重教学活动设计,同时运用了云课堂,优化教学流程,学习平台智能监控学生成长,满足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企业课堂”融入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企业导师的实践案例,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发“1+X”平台,探索“1+X”证书课证融合的有效方式。四种课堂,各有特色又相互结合,提供多种学习形式,满足个性化学习,将职业技能、创新意识、人文素质三条主线,融为一体[7]。
4.3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穿有“芯”人的思政教育模式
从做有“芯”人出发,引图3 内容重构图 入华为、中兴事件,让学生了解现状,培养他们清晰强国使命的爱国心;从近年来自主研发芯片出发(如董明珠“造芯”、海思芯片等),让学生具备恪尽职守,责任担当的责任心;以国际焊接工艺标准要求学生精益求精,用“焊接第一人”高凤林事迹鼓励学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恒心;强化节约意识、不断探索最佳设计的进取心;强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心。通过有“芯”人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5 立体化教学资源,打造线上实训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实现翻转课堂。在国家级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虚拟仿真软件、AR课堂、电子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统、3D测试机仿真系统及“1+X”电子实训平台,多样的资源不仅仅保证了学生线上实训,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采用了第三方评价机构的“1+X”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等级证书考核平台,将课程内容与“1+X”证书的考点相结合,保证了“1+X”证书的落地[8]。如图4 所示。
6“ 三层多元化”的闭环评价模式
本课程基于“项目-任务-子任务”的三层可评可测的闭环评价体系,优化整合教学步骤。
项目层将每个任务按比例汇总。项目层的总分采用任务得分+“1+X”课证融合点考核成绩+标兵得到总分。任务层采用全过程评价方式,分为线上智能评价和线下人工评分两部分。线上智能评价包含课前的自主学习评价、课中学生活动评价、课后的拓展评价。线下人工评价包含线下任务工单评价和小组汇报评价。子任务层将劳动素养、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机融入,合理设置配比,综合评价学生。
评价体系中设立优秀学员和成长标兵,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设立了预警系统,及时提醒老师关注掉队学生。
课后依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如图5所示。
利用智能云平台,及时汇总学生的作业、课堂参与情况,并给予学生学习建议,统计能力达成度,进行全员全过程性评价,大数据监控学生成长指标。
7 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7.1 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效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Mul?tisim仿真软件、3D动画、电子技能与实践仿真系统、云平台等,有序推进教学活动,提升职业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经过三芯模块三轮螺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岗位核心能力“电路设计、装配、焊接、调试、检修”五大能力明显提高,如图6所示。全班均通过了“1+X”的企业模块考核认证,保证了课证融通的落地,综合考核评价优良率达100%。从学生评价反馈来看,整体满意度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也比上一轮提高了5.7%。
7.2 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被激发,第二课堂收获满满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班有近半数学生加入了“电气201创客实训室”和“竞赛四促创客实训室”继续拓展学习,并和双导师共同创新,其中有两小组的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如下图7所示,部分优秀成果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锻炼了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对数字电路各种模块的学习,还能改进、搭建制作更多,功能也更丰富的电子产品,如:万年历、倒计时、风力摆、汽车仪表等。
7.3 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记录学生成长数据,智能帮助学生进步
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自动记录学生成长数据,帮助学生进步。利用智能云平台可以汇总学生的作业、课堂参与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建议,统计能力达成度,进行全过程过程性评价,大数据监控学生成长指标,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如图 8 所示。
7.4“六个协同”产教深度融合,学生教师共成长
聚焦产业,校企“六个协同”,产教深度融合,引入企业导师、企业课堂,在提供行业最新资源的同时,校企共同开发了3D测试机虚拟仿真平台、“1+X”电子实训云平台等,将新技术、新方法有机融入,更新专业知识库,做好课证融合,并不断用平台测试考核,规范学生的操作,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同时,教师信息化水平、教科研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依托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着力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校企科研共创成果。
7.5 德技并修,用行动书写最美有“芯”人的思政课
将思政、劳动精神、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课堂,影响深入,并用行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在“以劳树德、以劳创新”活动月中, 学生开展了“7S 管理实践行”“焊接制作我最行”“社区家电 我来修”等活动,创新制作“净校园宣传车”“垃圾分类宣传牌”等。 在活动中学生提升了劳动素养、职业素养,锻炼了职业技能,激发了创新能力,传承了中华美德。
8 总结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情况下,校企双方“六个协同”,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依据国家《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结合“1+X”集成开路开发及测试技能等级证书及电子工艺国际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机融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并开发活页式教材,教学策略采用了“逐阶递进、双师共导、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 任务驱动、四堂合一、三线融合”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全方位保证“以学生为主体”,全程贯穿“三层多元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监控学生的成长,保证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圆满地达到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绍芝,杨杰.疫情防控期间多形式线上教学模式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实践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8):82-87.
[2] 潘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2021,50(7):192-193.
[3] 苏明敏,李栋.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130-131.
[4] 余永来.Multisim与数字电子技术的结合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5):86-87.
[5] 徐琬婷.高职数电技术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2):22-25.
[6] 李建霞,闫朝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56-159.
[7] 董玉冰,李明晶.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创新教学在数字电子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10):117-120.
[8] 范平青.基于Multisim的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3):69-70.
【通联编辑:王 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中国特色学徒制项目《交通技术装备群现代学徒制》(编号:2021xdxtz076)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立体交通专业群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22jyxm177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徐琬婷技术技能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