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未来全球发展的贡献

2024-06-26 13:19马涛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高质量发展倡议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持久动力源。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为全球发展提供制度型、观念型和器物型国际公共产品,以及为沿线国家提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所需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以破解世界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开辟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正值各国加快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中国与沿线国家倡导制度型开放和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目前,中国已与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的第一个蓬勃十年,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世界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过去几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此外,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政策卷土重来,地缘政治风险和逆全球化浪潮叠加形成的困境与挑战日益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直面“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探索未来发展重点与努力方向。

一、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新冠疫情带来的滞后效应、加剧的大国竞争、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以及全球范围内盛行的保护主义等给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凸显的新趋势和全球治理引致的新变革也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诸多机遇。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模式,但随着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加快重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

新冠疫情及其影响的滞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过程。特别是一些沿线国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深,导致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恢复进程缓慢。面对新冠疫情影响的滞后效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交通、电力、通信等传统基础设施,以及与数字、科技等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不仅影响了高质量“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也给相关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造成一定风险。

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偏见和地缘竞争,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与治理平台下,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要化解诸多发展障碍,就要借助价值链体系扩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新型治理体系和国际规则的构建,并提供智力要素和公共产品,筑牢国际规则和治理的话语权。同时,一些参与现有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沿线发展中国家还要积极应对价值链融入路径选择的挑战。加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能够弥补包容性价值链构建中不同群体国家的角色“缺位”,并发挥各自互补优势,获得经济红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建更好世界”(B3W)倡议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竞争效应。2021年,七国集团(G7)推出的B3W 倡议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定竞争效应。美欧等国欲打造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系,意在把中国排除在外,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造成潜在负面影响。该倡议由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美国想要通过投资、援助要求中低收入国家对自己言听计从,从而达到拉拢这些中低收入国家共同孤立中国的目的。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重塑世界秩序的企图,并把它视为地缘政治的挑战。特别是B3W 中的高标准意味着只有美国或西方标准才能行,排斥中国等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从而独霸发展中国家市场,达到恢复或者重塑“美国领导力”的目的。

“去风险”“脱钩断链”等对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为维护和强化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力,美国等国家推行近岸、友岸外包和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做法,以实现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欧美国家提出的“去风险”以及与中国一些高科技产业“脱钩断链”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此外,美国竭力推行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供应链(IPEF 的四个支柱之一)试图加强印太地区供应链韧性。2022 年5 月,美国与东盟国家在华盛顿举行峰会,企图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同削弱中国在亚太供应链上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供应链形成了战略对抗。

二、以国内经济高质量增长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动力源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取得的成就看,一方面,“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未来“一带一路”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系统观念,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到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中。中国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适应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家经济通过扩大对外开放适应新目标、新阶段和新理念,实现内生发展的“新格局”,以此作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有旺盛的需求推动。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要条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特别是居民消费市场、培育内需体系的重点是全面促进居民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需要综合考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条件,细分内需,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促进国内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以推进国内三次分配体系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分配优化与消费能力提高有助于加强国内经济的发展韧性,特别是增强供需体系的韧性,实现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国民经济和民生质量的发展目标。

经济高质量增长离不开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助于创造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当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和更优的供给结构。大力支持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能更有效激活消费新市场、培育创造需求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此外,要大力推动最新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以民生普遍和急迫需求为重点,以新的高质量供给催生新需求。供需的双向促进,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民生不断改善,进而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持续动力与更新机制。

经济高质量增长需要促进要素配置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结构优化和贯通经济循环的四个环节。当前,中国改革步入新阶段,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深化改革要素流动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激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有助于从供给侧夯实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获得强劲发展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在不断改革进程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了世界经济增长,在推进新型全球化发展以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方面促进了全球共同发展。b 从具体发展内容看,“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了器物、制度和观念等多个维度,其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也可以分为制度型、观念型、器物型等多个类型。可以预见,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会给世界提供促进复苏发展的新动能,以及为沿线国家提供深度合作的国际公共产品。

(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全球作出制度型贡献

未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强化双循环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抓手。当“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制度型、观念型和器物型国际公共产品与全球发展所需实现供求平衡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极大促进未来全球发展进程。在制度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开放型制度和规则。

1.“一带一路”倡议为未来全球治理提供制度型公共产品

制度型公共产品就是要给相关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顶层设计,而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各国合作的框架、机制、理念、原则等内容未来将有可能最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全球发展治理机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制度型公共产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能为全球治理作出制度型贡献,还体现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为沿线国家继续创造参与全球发展治理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断发挥沿线国家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优势、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从而塑造全球治理的新动力。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即需要明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一带一路”的治理结构,确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现阶段需要以聚焦重点与实现国内外话语体系统一作为优先任务,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还需注入新的驱动力。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贸易治理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实践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全球贸易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例如,当前及未来发展进程中,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适应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的深刻变化。未来,借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形成的制度型公共产品,中国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融入以互联互通经济为特征的国际循环体系。

2.“一带一路”将继续通过“软联通”建设助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很好落实了“五通”中的政策沟通、资金融通的内容建设。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以此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沟通的共识是达成或制定规则标准等的“软联通”,这将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未来沿线国家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的合作将稳步扩大,“软联通”将在共建国家以及全球发挥越发显著的成效。在资金融通方面,也正在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持续深化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资金融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基,值得在全球推广。未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将深化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投融资体制机制稳步创新,金融合作空间向纵深拓展,以此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全球作出观念型贡献

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在观念上统筹合作理念和发展过程,以“心联通”的合作意愿着手将“一带一路”打造成沿线国家重要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范式和观念型公共产品,还为世界各国树立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典范。

1.“一带一路”倡议将深入落实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了一种跨文化主义体系,是中国“软实力”架构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它在21 世纪第一次为每个民族国家和全人类带来了相互理解与和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观念型的新驱动力,这在于任何发展首先需要新观念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为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新型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传统地缘政治经济学以控制者获取最大限度利益为目的的生存法则,强调所有参加国共享“一带一路”所创造的经济环境并努力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促进亚洲共同发展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特别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方向提供了崭新视角。

2.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秉承正确的义利观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反映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强大的内在动力。密切人文交流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拉紧了情感与合作的纽带。在“五通”中的民心相通方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正确义利观以特定的理论内涵,确立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取向。奉行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基本要义。正确的义利观不仅决定了“一带一路”存在的合法性,而且决定了它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实施更多“小而美”的民生工程,铺就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的发展大道。

(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全球作出器物型贡献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开放与合作进行经济治理的有效途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对未来全球经济与“硬联通”继续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沿线国家参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特别是基础设施中的公路、铁路、管线、数据和通信网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构建“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基础。

1.“一带一路”将继续通过“硬联通”建设助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很好落实了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硬联通”建设内容。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就是不断提升“五通”的建设质量,构建更好的全球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在设施联通方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这更有助于增加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机会。另外,未来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数据流动,也有利于加强以数字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数字化水平。在贸易畅通方面,截至2023年,中国累计与22 个共建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55 个共建国家建立投资合作工作组,“丝路电商”伙伴国已增加到30 个。尤其是数字技术创造了国际贸易新增长点,数字贸易的产业优势、非政府组织的主导模式,以及沿线国家的数字发展战略为推动“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同时,中国还将与共建国家共商更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保障“一带一路”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2.国际产业合作应依托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业合作也可视作共建“硬联通”的内容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多数沿线国家和地区恰恰是西方国家所谓的“全球产业链”参与度低甚至是被遗弃的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不是以资本为中心,而是以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福祉发展为中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内需和外需、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随着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将会在我国或者其他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性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形成“履带状”循环运行的“一带一路”全球产业链发展新结构体系。强化“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济发展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与沿线国家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建设将借助创建新的价值链体系得到提升,以此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需要将供应链弹性作为向伙伴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已经阐明的合作共赢理念。“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能够助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产业发展的自主能力,从而进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完善产业链全球布局、扩大市场规模。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展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且致力于通过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更多沿线国家融入新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国与沿线国家充分发挥各自的要素优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构建“一带一路”价值链体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治理新平台,构建沿线国家参与的价值链,扩展全球价值链体系。为维护和强化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力,美国等国家推行近岸、友岸外包和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规锁”战略,以实现遏压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但其对华“规锁”的效果非常有限。尽管近年来一些美日企业将在华投资转移至部分周边国家,但多属于跨国企业在全球采取多地分散布局的策略,位于中国的产业链主体并没有离开。所以,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有助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进而推动产业间或者企业间的科技创新合作。

结语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和发展合作能否持续深化的挑战。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中国与相关国家要把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也要努力化解在此进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未来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依托于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内需和外需、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主要形成了中国向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并购、承包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形式,拓展了合作空间。随着国际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将会在中国或者其他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性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形成不断深化的国际循环运行下的“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结构体系。

其次,借助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推动和强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提高“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济发展水平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也能成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借助构建新的价值链体系得到提升,以此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最后,通过深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特别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可以有效应对全球产业链面临的风险。中国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可以加强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还可以有效扩展中国产业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效防范中国产业链面临的“卡脖子”“断链”等问题的出现以及由此造成的产业风险。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资助,编号DF2023YS42。

作者简介 马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高质量发展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