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互联互通”战略新进展与中欧“一带一路”合作

2024-06-26 13:19宋黎磊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互联互通欧盟倡议

【内容提要】在新的国际形势和发展阶段下,持续推进中国与欧洲的互联互通是实现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平台,互联互通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互联互通也是欧盟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继2018 年推出“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后,欧盟在2021年提出了“全球门户”计划,宣称将通过该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促进互联互通。该计划是欧盟推进全球互联互通的新抓手,也是欧盟战略地缘政治转向的反映。在关注欧盟对华“战略焦虑”并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竞合的同时,中国要积极应对欧盟倡导的互联互通背后的价值观与规范输出意图,在美国单边榨取式霸权导致的欧盟对美离心倾向加大态势下,寻求中欧互联互通的双方利益结合点并加强第三方合作,从而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强战略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中欧关系;欧盟;“全球门户”计划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 届“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 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在2023 年12 月举行的第二十四次中国- 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包括同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对接,一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和欧盟分别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起点和终点,中欧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是实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基于中欧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的愿景,本文讨论了欧盟在全球互联互通战略愿景下,于2021 年推出的“全球门户”计划的内涵及进展,从政策目标、政策重点、执行工具、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其与“一带一路”倡议竞争与协同,对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的未来进行评析。

一、欧盟“全球门户”计划的内涵和进展

中国自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基于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理念,与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日趋成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快速推进使得国际主要行为体深刻感受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冲击。比照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陆续推出各自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作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级,欧盟希望建立“欧洲主权”,成为国际关系中更具主权色彩的行动者,避免在国际事务中被边缘化,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塑造者。基于欧盟试图重新树立“欧洲主权”战略思考,“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应时而出。2018 年9 月19 日,欧盟委员会公布题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这是欧盟迄今就欧亚互联互通提出的最为全面系统的政策主张。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提出了欧亚互联互通应本着“可持续性、全面性及基于国际规则”的欧盟理念,包含了欧盟对未来欧亚互联互通可能应用的原则和发展重点。

欧盟公开否认“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是为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欧官方表述是在原则上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方式方法上期待中国方式向欧洲模式看齐。欧盟认为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进程,有利于在欧盟周边乃至中亚与亚太重塑其软实力和影响力,发挥其在发展援助、项目支持方面的长处,再次构建欧盟的国际形象。继欧盟推出“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后,欧盟在2021 年正式发布名为“全球门户”的基础设施投资战略性文件(以下简称“全球门户”计划),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连接世界各地的商品、人员和服务。根据该文件,2021—2027 年间,欧盟以欧洲团队方式将调动3000 亿欧元用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已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以及西巴尔干地区确定了90 多个项目。

在组织管理层面,“全球门户”计划由欧洲团队联合开发交付,欧洲团队则是由欧盟机构、成员国、欧洲金融机构与欧洲企业、政府、民间社会和伙伴国家的私营部门合作组成。团队内部也各有分工:委员会主席、委员会高级代表/ 副主席和负责的委员指导项目实施;“全球门户”委员会为计划提供战略指导;商业咨询小组负责私营部门与民间社会的参与;欧盟代表团、成员国大使馆和项目办公室则帮助协调和实施项目。

在资金来源层面,欧盟强调多边安排、公共与私人融资并存。欧盟结合欧盟对外行动预算、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等欧盟的发展型投资工具及成员国主权基金,吸引公共及私人投资资金,打造互联互通项目的融资管道。“全球门户”计划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基金、欧盟预算资金、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全球门户”计划还将撬动私人资本进行投资,欧盟从2021 年开始在共同预算中拨出额外资金,与私营部门贷款和多家开发银行一道支持这项计划。除了私营银行和开发银行的贷款,欧盟2021—2027 多年度预算为该计划提供600 亿欧元的投资者担保,以保障投资者在投资项目失败后,可以拿回投资。该基金计划从2021 年至2027 年,吸引到3000 亿欧元的投资。其中大部分资金会投入到亚洲的项目中。以上的资金来源方式代表了连接欧亚两大洲的欧洲方式。但实际上,由于资金缺口大,欧盟难以独立完成这一宏大计划。

在实施偏好上,欧盟以印太区域的互联互通为抓手,强调价值和规范,力求体现印太战略的欧洲方式。2021 年4 月,欧盟提出《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其中欧盟认识到该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决定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的互联互通。该报告提到了中欧投资协定和中国参与的亚欧会议进程,暗示了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但也突出东盟的中心地位。欧盟希望依托双边、三边和小多边对话平台的作用,以自贸协定和互联互通为抓手。从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角度看,欧盟试图在亚欧互联互通中争取影响力,在这一进程中扮演引领者而不是旁观者角色。欧盟强调其互联互通倡议是开放的,欢迎所有国家加入,强调亚欧互联互通中的欧盟途径与范式,并把推广欧盟的标准作为优先方向之一。

“全球门户”计划提出了数字、气候与能源、交通、健康、教育和研究五个优先投资方向。欧盟将其视为推进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实施工具。双边层面,欧盟与目标国家就交通、贸易、网络等开展合作;区域层面,支持与东盟及中亚、拉美、非洲国家的区域合作;国际层面,就互联互通的基本规则框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自2021 年12 月推行以来,“全球门户”计划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重点地区,兼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东、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但由于推行时间较短,各项目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

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欧盟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球门户”计划强调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增进欧洲与世界的联系。2021 年底,欧盟将其数字发展(D4D)中心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扩展,启动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数字发展中心,作为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协调平台。其旨在加强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数字议题上的对话和接触,并促进以人为本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在非洲地区,支持伙伴国家加强其数字和创新生态系统,在两大洲之间建立数字创新单一市场。根据非盟-欧盟数字发展中心2022 年度报告,欧盟为非洲机构提供需求驱动型的技术援助,在起草数字化转型方案、评估需求、制定行动计划方面给予非洲各国支持,推动非洲各国数字化转型进程;尤其是支持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支持非洲建设数据经济,并通过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维护其数据主权。在亚太地区,由欧盟资助的哥白尼菲律宾计划已启动,将建立一个国家站点用于存档卫星数据,确保菲律宾数据的快速访问,促进教育、研究和创新并开发数字经济市场。项目目标是将哥白尼镜像站点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所有东盟国家,以提供高速互联网访问。新的哥白尼站点将利用空间数据提升菲律宾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

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欧盟寻求推动伙伴国发展绿色经济、开发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就已经实施的项目来看,欧盟在“全球门户”计划框架下与多个地区和国家达成关于绿色发展的合作,尤其在加强氢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欧盟寻求与伙伴国合作开发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发展绿色经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欧盟“全球门户”计划下的具体项目与相关国家的国情结合。例如欧盟支持的“绿色长城”项目主要聚焦于重新绿化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非洲,推动可持续发展。2023 年6月,圭亚那-欧盟森林伙伴关系路线图正式确定,帮助圭亚那可持续地保护和利用森林;同年7 月,冯德莱恩在菲律宾发起欧洲团队绿色经济倡议,将打造更加可持续的塑料价值链、减少塑料废物和海洋垃圾作为该倡议的重要目标;支持越南政府建设四机组抽水蓄能水电系统,促进越南实现碳中和及逐步淘汰煤炭能源生产。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欧盟积极与各地区及国家加强合作,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绿色清洁能源。非洲-欧洲绿色能源倡议在吸引欧洲和非洲公共及私营部门参与者增加电力生产和能源获取、提高能源效率、支持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西非电力联营协调中心的成立、科特迪瓦太阳能发电厂的落成,推动非洲地区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在原材料、电池和可再生氢方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旨在开发安全且可持续的原材料和精炼材料供应,寻求开发可再生氢和电池价值链,促进哈萨克斯坦实现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

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全球门户”计划推动创建可持续、智能、弹性、包容和安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一方面,欧盟积极建设区域性战略走廊,例如其拟计划建设东南亚区域经济走廊、西非战略运输走廊、全球海洋绿色走廊等。另一方面,欧盟与具体国家对接,扩大对伙伴国家的可持续投资,助力其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例如2022 年9 月,由欧盟、非洲开发银行等出资建设的佛得角马尤港正式落成。与安哥拉达成协议,在锡尼什港和巴拉丹徳港之间建设物流走廊,支持绿色能源和关键原材料供应链。与刚果共和国达成黑角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3 年开始港口基础设施的扩建和升级工程。

公共教育卫生事业也是“全球门户”计划的关注重点,欧洲团队关于制造和获取疫苗、药品和卫生技术的倡议(“MAV+”)正在实施中,与非洲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以加强当地的制药系统和制药能力。该计划中约9.8 亿欧元资助已经前期投入,用于加强监管和建立非洲药品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的mRNA 技术转让中心等机构。2023 年3 月,欧盟和赞比亚签署了建立药品和疫苗高科技生产健康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同年4 月,欧盟同卢旺达大学合作推出生物技术相关课程,在生物技术、疫苗开放等方面助力培训卢旺达未来的专业人才。

在教育方面,“全球门户”计划协助伙伴国改革教育体系,加强研究与合作。全球教育合作伙伴(GPE)倡导以包容、公平的方式为所有女孩和男孩提供优质基础教育,欧盟予以大力支持,呼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以应对全球教育危机。欧盟还推出非洲区域教师计划,旨在应对参与国教师共同面对的挑战,培育创新解决方案,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技能。2023 年7 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为非洲学术流动提供资助,促进非洲青年的交流,加强非洲高等教育的融合。

二、“全球门户”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与协同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也是欧盟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通过欧盟“全球门户”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目标、政策重点、执行工具、制约因素等方面的竞争与协同分析,可以发现中欧实现互联互通要找到更多双方利益结合点并加强与第三方合作。

(一)政策目标

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都包含“硬联通”与“软联通”两个层面,既包含交通与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也包含人文交流、文化沟通的软性协调。其次,在基本理念上,两大倡议都体现了各自主体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发展的愿景。中国在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的同时,一方面要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光纤等基础设施“硬联通”,打造亚欧大通道和联动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政策、规则和标准等“软联通”,激发资本、技术、服务和数据等要素活力,将地区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并支持政府、议会、社团、智库、高校、媒体、青年等多渠道、多层次交流,创造软硬联通的环境。

相比较而言,“全球门户”计划的政策目标涉及政治、经济、生态、教育、安全等多个方面,其推行既可以为欧盟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又有利于欧盟与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家竞争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市场,促进欧盟在多领域的战略自主。除此之外,欧盟更加注重“规范性力量”,“全球门户”计划带有明显的价值观输出色彩。而“一带一路”倡议则依托项目驱动,在基础设施联通、实体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合作、民心相通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二)政策重点

从建设地区方面来看,“全球门户”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欧非三大洲,但是两者对于重点建设地区及国家有着不同的考量。“全球门户”计划的建设地区更多基于欧盟自身的战略需求,依托已有的战略规划,延续成员国与原殖民地的历史联系,力求实现欧盟利益最大化,相比而言较为分散。“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创新,既延续历史又兼顾现实地理区位因素,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多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则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总体来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较为成熟、协调、完整的规划。

从建设领域方面来看,“全球门户”计划聚焦于具体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在交通与教育两个领域大规模投资,力求建设符合欧盟标准的互联互通模式,且集中于具备发展潜力并符合欧盟发展需求的产业。“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领域则更为广阔,通过深挖沿线各国合作潜力与空间,实现国家间的真正互联互通。两者的建设领域在交通设施、通信网络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合之处。中欧双方有望在上述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携手并进,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三)执行工具

从金融工具方面来看,“全球门户”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都具备多种融资渠道,但是选择的融资主体与方式有所不同。“全球门户”计划以降低资金风险为目标创新融资方式,综合运用赠款、优贷、担保等多种融资工具,同时将技术援助、政策和经济对话、贸易和投资协定以及标准化等业务工具相结合,并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撬动私人资本,吸引私营部门投资。“一带一路”倡议的融资渠道较为多元:银行不断加强产品、服务和合作模式创新,例如中资银行不仅提供传统信贷支持,还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发行“一带一路”主题债券,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开展项目融资;逐步建立银行合作体系,加强银行间的沟通协调,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服务,逐步优化银行网点布局;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通过建立债券市场合作体系、建立国际合作的专项基金、利用基金支持股权投资等方式有力推动和组织“一带一路”沿线资本市场合作。

在合作机制方面,二者都十分重视合作机制的运用,但是采取的合作方式有所不同。“全球门户”计划的合作机制主要由欧盟主导,由欧盟订立相应的规则与准入条件,其他国家只有满足欧盟设置的条件才能参与其中,计划的运行则也由欧盟机构主导。“一带一路”倡议则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多元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政策协调,积极利用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强化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积极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一带一路”合作强调对接国际发展战略,要同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结合起来,同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同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相比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机制更加成熟,对伙伴国而言,其可接受程度也更高。

(四)制约因素

“全球门户”计划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动员企业参与力度有限,经费投入不足。“全球门户”计划在融资方面有所创新,希望撬动私人资本进行投资,但是私人资本一般具有规避政治和经济风险的强烈偏好,对海外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慢的基建项目普遍意愿不强。乌克兰危机更是增强了投资的不确定性,最终私人资本参与度较为有限。其次是较为浓厚的价值观色彩和多种附带条件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抵触心理。例如由于欧非关系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全球门户”计划在非洲的推进带有浓重的地缘政治和价值观色彩,所需资金也不确定,影响了非洲国家对“全球门户”计划的接受度。继而,是与成员国协同不够。欧盟表示支持的全球互联互通包括物理连接和虚拟连接。在交通的互联互通方面,欧盟的跨欧洲运输网络正在扩展到与亚洲接壤的国家。欧盟试图通过在非欧盟国家消除运输网络的技术和监管障碍来促进贸易和流动。此外,欧盟特别强调其数字化战略,勾画了加强数字服务贸易的蓝图。欧盟还在亚洲寻求可持续的数字议程,以促进普遍和负担得起的数字技术和服务。实际上,欧盟更多是按照自身的议程考量,目的是未来能够把成员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一些职能收编到欧盟体系下来进行统一协调。但包括波兰、罗马尼亚等在内的中东欧国家及芬兰等北欧国家也对互联互通计划提出了质疑,他们担心该计划内容繁多,而以欧盟现有的机制和能力很难统合成员国在不同方面的利益考虑。

当然,“一带一路”倡议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在战略风险层面,中国在沿线国家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受到干扰,或是取消或是变动;在沿线地区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利益发生矛盾;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强化对沿线国家的监管等。在投融资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门户”计划都存在企业参与力度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国家大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且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竞争态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稳定性减弱,制约中国直接投资的发展。

三、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的未来

“全球门户”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呈现出复杂的竞合关系。2019 年欧盟发布对华新要素文件,提出对华身份认知的三个维度,即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这一定位在欧亚互联互通事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欧盟强调欧亚互联互通应是可持续的、全面的与基于国际规则的,而考虑到西方舆论界热议的“债务陷阱论”以及近期持续困扰中欧关系的“对等”问题,这一“全球门户”计划确实反映欧盟对中欧竞合关系的新认识。由于中欧意识形态差异、中美全面博弈以及欧亚地区复杂形势的存在,实现对接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阻力。

一方面,欧盟“全球门户”计划的推行会给“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地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挑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中国充分发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与沿线各个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等方面开展合作。例如中国企业援建哈萨克斯坦的风能电站和太阳能电站,有力推动当地“绿色能源”产业开发;承建的吉布3 水电站,让埃塞俄比亚告别了电力短缺的历史等。但基础设施投资的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基础设施行业也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和历史继承性。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盟加快推进“全球门户”计划以寻求新的供应链,巩固自身安全。欧盟通过设置规则标准将中国企业参与当地招投标排除在外,从而挤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也与美国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相协调,挤压“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空间。这反映出欧洲感到日趋难以遏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时所表现出的战略焦虑。

另一方面,欧盟“全球门户”计划的推行会给“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合作机遇。中欧双方可以继续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上沟通。中欧领导人已就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的互联互通规划对接达成共识。中国在2018 年12 月出台的第三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对欧亚互联互通战略进行了回应。中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欧洲投资计划、“泛欧交通运输网络”等发展规划的对接。2018 年7 月举行的第二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再次强调对中欧发展倡议对接的支持,在对接领域、运行原则和规则等领域内进一步丰富充实。双方将继续推动中国倡议与欧盟倡议对接,包括欧洲投资计划以及扩大的泛欧运输网络,并通过兼容的海陆空运输、能源和数字网络促进“硬联通”和“软联通”。双方强调该领域合作应改善亚欧互联互通在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目前,欧洲经济在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下发展趋缓,长期竞争力遭到削弱,“全球门户”计划的融资进展和具体实施恐遭掣肘。在美国单边榨取式霸权导致的欧盟对美离心倾向加大态势下,欧盟适时调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强调了通过互联互通促进全球发展。2023 年8 月6 日外交部长王毅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通电话,博雷利强调,欧方坚定致力于同中方发展良好关系,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同“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对立,而是互补关系,都旨在促进全球发展,这释放出了积极合作信号。在新的国际背景和发展阶段,中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积极推进中国与欧洲的互联互通合作,寻求更多理念上的共同之处,政策上的具体协同。

首先,加强与欧盟的对话,发挥外交创新与制度创设能力,为中欧携手维护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提供新机遇。中国应求同存异但不要回避分歧。欧盟强调其计划有助于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中国对多边组织是达成共同解决方案的天然论坛这一点给予积极回应。欧方指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应该在新丝绸之路沿线的所有国家创造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这些项目应该是针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打造新的势力范围”,中国应积极支持欧方这一立场,提出只有与欧方共同参与,各方的利益、目标和愿景才能实现互联互通。但在欧盟期待的债务可持续、遵循国际规则以及私营企业参与等方面表态还需审慎,就这些问题如何表态还需尽快与欧方接触和讨论。

其次,在资金投入上与欧盟加强合作。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到2030 年,亚洲将需要每年1.7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支持增长。中国应说服欧盟与中国联手,细化欧亚互联互通合作计划的相关项目及资金投入,发挥欧盟区域性投资促进基金的作用。针对第三方开展合作,比如中—欧—印三方,特别是利用好现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机制,充分利用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目前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批准为印度的四个基础设施和交通倡议提供资金。亚投行支持的许多项目由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亚行共同出资。中国应通过具体的合作政策和行动进一步消除西方对亚投行存有的偏见,将亚投行打造成为欧盟也认可的欧亚互联互通的主要金融工具之一。

继而,在具体项目和具体领域合作上争取主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巨大的缺口,欧盟希望利用其计划填补这些缺口项目。在亚欧陆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欧盟和中国都把重点放在西巴尔干、欧洲东部伙伴关系国家以及中亚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在互联互通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的双轮驱动,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重等。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角度看,在推进亚欧大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中欧需要加强互联互通政策的沟通与对接,为共同推动亚欧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还应加强对欧亚国家的调研,寻找中欧双方可以共同支持的互联互通计划项目,提出具体合作计划。在双边合作层面,加强与法、德等政府签署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以及货币、金融等领域合作意向文件的落实。效仿“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促成欧洲中部枢纽城市布达佩斯和巴尔干半岛中心城市贝尔格莱德的连接,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让中东欧国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双转型则是“全球门户”计划的重点,这与中国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存在较大合作空间,双方可以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清洁能源、公共卫生健康等领域真正开展务实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要大力与欧洲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进而发展实体经济。目前中国和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都签署了《关于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组,正联手在中东、非洲、拉美国家开展项目制合作。s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中国要加大资金投入的透明度,这将成为中欧关系从互利到互信的突破口,也是中欧关系健康稳固发展的支撑带。

结语

随着2021 年12 月欧盟“全球门户”计划的提出,欧盟在互联互通领域的参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欧盟目前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的定位相一致的是欧盟采取了差异化互联互通,逐步确定与中国合作、竞争和对抗的具体领域。2023 年12月,第二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方表示愿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包括同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对接,一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在这一情势下,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要积极促进中欧双方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利用好现有的中欧互联互通合作平台,拓展互联互通的合作议题。

在中欧进一步互联互通的基础政策框架层面,中欧建立了以对话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包括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亚欧会议和各种部门对话。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采取了开放和多元的方式,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合作,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总体而言,采取开放、务实、灵活的方式是中国落实欧亚互联互通目标的特点。“共商、共建、共享”也是中欧互联互通中“软联通”遵循的主要原则,不具有强制性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征。合作参与主体也多元化,不限于国家主体,对互联互通合作有兴趣的企业、地方和城市均可参与。包容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特征。其内容、规则、时机、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是开放务实的。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的规则框架。合作为先,共赢为主要特征,共享为根本。同时,包容性区域主义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域导向性,但鼓励第三方加入,坚持开放原则,鼓励“区域合作+”模式,对第三方和利益相关者(如观察员国家模式)持开放态度。

由于中欧意识形态差异、中美全面博弈以及欧亚地区复杂形势,实现中欧“一带一路”合作面临着一定阻力。虽然很多欧洲利益相关者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从中受益,但决策者们必须从政治和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权衡考虑,这可能会将中国问题拉入矛盾状态。欧盟强调基于“欧洲主权”来制定更强有力的对华战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中国问题上表现出复杂的政策和观念。虽然欧盟和中国在推进欧亚互联互通的行动中包括利益竞争和规则冲突,可能会阻碍中国和欧洲的互联互通战略实施,但中欧之间也可以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契机,求同存异,克服困难,扩大经贸往来,加强全球治理合作,以达成更多的务实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欧亚互联互通‘瓶颈地带的机制博弈与中国应对研究”(批准号:19BGJ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宋黎磊,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互联互通欧盟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