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书画 形神意洽

2024-06-26 09:30:41江雪
艺术大观 2024年12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室内乐意境

摘 要:以琴诗书画等文人题材为创作来源的音乐作品在当代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年轻一代的80后作曲家作为专业音乐创作者,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者,中国未来音乐的建构者,文人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个性化表达?本文选取了五位80后作曲家的五首室内乐作品,以此抛砖引玉,试图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文人精神的继承和延续。

关键词:琴诗书画;室内乐;意境;时代特征;文人精神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2-00-04

在日益活跃的当代音乐舞台中,80后年轻作曲家从最初的崭露头角,到现在独占鳌头,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也给广大听众带来一股时代新气象。本文聚焦王阿毛、徐海博、韩闻赫、张姣和胡蘅鸾等五位均在高校工作的80后作曲家,他们都是作曲科班出身,在各自的创作领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是80后作曲家群体中的佼佼者。

本文选取的五首不同编制的室内乐作品均以琴诗书画为创作来源,通过作曲技术分析,试图展现琴诗书画与音乐创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从而探究年轻一代作曲家如何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在纷繁多元的时代大语境下,勇敢、大胆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之路(见表1)。

一、书画——线条与构图,从视觉到听觉的转化

(一)书画线条与声音展现

徐海博在欣赏当代画家徐永生①两幅画作《辛弃疾》和《晚来风急》后有感而发,创作了箫、中阮和钢琴三重奏《醉风叠》,以表现两位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作品风格上在保持他个人创作中潇洒、感性与细致、真实相得益彰的同时,在音响上追求可听性与艺术性结合,在音乐上以体现两幅画的意境为主。

1.“醉”——节奏与音高的特点

为了表现画作中辛弃疾借醉意驰骋沙场的场景,作品在节奏上使用了大量反附点、切分等来表现“醉”的神态;同时,在音高上以高叠和弦为核心,横向构成旋律骨干音,纵向形成和声,使音响上带有一些通俗音乐的风格表达。

谱例1所示的方框中,箫的旋律骨干音(横向旋律归纳成纵向和弦)、中阮的和弦在音高上都使用了七和弦(大大七、大小七等),钢琴左手的反附点节奏与右手短促的半音下行,在音响上略带有爵士乐和流行乐中的音高元素。作品在整体音乐风格上倾向于用简洁、鲜明、直接的方式来表现画作中辛弃疾“醉”意沙场的画面。

2.“风”——快速音型织体的贯穿

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快速音型织体,这些音型持续贯穿在三个乐器之间,它们穿梭呼应、重叠并行,时而错位、时而同步,生动且丰富地刻画了“风”的形象,以表现李清照抗逆风坚贞不屈的精神与气节。

3.“叠”——结构中的变奏手法

标题《醉风叠》中的“叠”是一种古代曲式,意为变奏手法,如著名古曲《阳关三叠》。作品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最后一部分为尾声,中间有四个变奏段落并列,高潮在第五段,呈现出由舒缓—密集—高度密集—舒缓的首尾呼应、渐进式音响张力变化。

4.“原始的祈祷”——经书中的“色彩”

如果说《醉风叠》着意于音高、节奏、织体和结构来展现画作中的“声音”,那么张姣的《空·蒙》则更注重音色的把控。这首作品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作曲家通过与“水”相关的两部分音乐片段,阐述当代与历史传统中“人与自然”的对话。第一部分对广西漓江山水迷蒙、清幽之景进行勾勒,将“泛舟溪谷”“渔火微动”等自然景象与生活场景融入音乐织体形态;第二部分受壮族民间史诗《布洛陀经诗》中“寻水经”启发,融合书法艺术中“写经体”的书体特征,表达古代壮族人对自然与祖先的崇拜之情。

作品40—57小节用固定织体贯穿来表现写经体的形态。其中,马林巴用持续、重复的小二度音程低音线条来表现写经体单音节、持续押韵的书写特征,像是一直念唱的读经人虔诚的祈祷;用长笛低音区气声和单簧管笛头演奏的上、下滑音来模拟巫师祭祀喃唱时抑扬顿挫的音调,时而短促低回、时而高亢悠长,音响呈现出原始且神秘的色彩。

(二)构图美感与音响联结

胡蘅鸾的古琴独奏曲《秋山晚翠》将创作关注点放在音乐结构与画作构图之间的关联。标题中“秋山”,指秋天的山岳。“晚翠”,指日暮时苍翠的景色,作品取材源于五代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关仝的《秋山晚翠图》。该图气势宏阔,运用大胆的笔锋刻画秋天的山峦,反复涂画,细短的墨线只为强调岩石的质感,写实性极强。[1]作品通过对“秋天声音”的远景描写,突出“秋山”坚实磅礴和“晚翠”婉转曲折的近景,描绘出两种性格彼此不同却浑然一体的景象,意在表现生命的悲伤严肃,却又充满希望。

乐曲一大特色是在结构上借鉴了画作的构图思路。笔者将画作的构图曲线与作品中结构、速度的布局进行了比对,由此可直观两者的关联性与相似性。如图1所示,红色中景斜线将画作分为上下两部分,以速度较为舒缓的前四个音乐段落来突出画作中景斜出至前景水际的山石、古树与山峰等;以较为急快的后三个音乐段落来对应画作中飞瀑、流水、山路、小桥的动感和崎岖,直至深匿于画作右上角的庙塔和远去的山峰,音乐以散板首尾呼应结束全曲。

二、诗词——意境之构造,从诗意到音响的构建

(一)“西器中用”的借鉴与相通

王阿毛的《弄竹弹丝》,为长笛和钢琴而创作。“丝竹”为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在这些乐器中,琴与箫是较能代表中国文化与音乐精神的两种乐器,在世世代代中国文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音乐语言和美学思想被世人传承和喜爱,不仅影响了中国音乐的风格发展,亦影响了中国人生活价值观的形成。作品通过借鉴西方乐器作为表现媒介,以此来传达中国琴、箫音乐的艺术品性和对中国文人精神的尊崇,实现从“西方”乐器到“东方”意境之间的音响转换和精神互通,这样的借鉴也体现了青年作曲家在思考与继承文人精神如何在当代延续上拥有了独特视角[2]。

如谱例2所示,长笛与钢琴分别在织体层次、音区划分、音色对照、调性对置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精巧的设计,体现出巨大的音乐空间感,以此来表现中国文人音乐中崇高、自由且深邃的精神内涵。其中,织体和音区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长笛高音区泛音,实际音高不那么稳定,以此模仿竹箫的古朴音色;钢琴右手中音区温润、坚实的音色与长笛实现音色对照;59小节钢琴向上为主的装饰音模仿了吹管乐器的轻巧与灵动;与之对应的是低音区向下的琶音模仿了古琴的深沉吟唱;在调性上,由A宫、bA宫、#A宫三种调域色彩的纵向对置制造出“仿古”音响,让音乐有时间纵轴中穿越的现代感。

(二)拟人化的姿态描写与诗境的构造

张姣的《空·蒙》取自宋人章岘诗作《和李昇之夜游漓江上》“月雾空蒙萤照水,霜风萧瑟鹭眠沙”的诗歌意境。作曲家对诗句中水的“姿态”和“动势”有着别出心裁的音乐设计。作曲家在基于“演奏姿态”的研究上,对演奏动势做了一种新的理解。即将“水”作为动势或者动态的主体,而不是人或者演奏者,也可以理解为把水“拟人化”了。

在开篇的慢板中,单簧管声部可以看作是一个主体,或者主要通道,由它演奏三连音音型伴随着小二度上行滑音并持续小范围震颤,第一拍动机(见谱例3圆圈处)激起了六个不同方向的“水波涟漪”。小提琴第一拍泛音向上、大提琴第一拍弓杆拨弦向下、长笛第一拍点状力度装饰之后,进入低音区气声并伴有震颤起伏,随后高八度泛音微分音持续。单簧管通过音色、音区、演奏法等不同的音色实现了多方位的“水波纹”扩散,由此也形成了“声音的波纹”。作品第一部分慢板都是基于这样的构思,在音乐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作曲家对于“水”这一诗意主题的用心刻画,运用了丰富的音色设计和音型构造手法,使听众感受到“水”在音乐空间中的扩散与弥漫,从而营造出月雾下朦胧、闪烁的水面诗词意境[3]。

三、琴曲——精神之传递,从古韵到今声的探索

近年来,新创琴曲成为当代作曲家创作的重点之一,由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古琴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琴曲创作的个性化与时代感

韩闻赫的双古琴重奏《心籁》便是其中独具个性的一首。作曲家信仰“音由心生,心由物动”。(他)“力图植根琴乐传统,阐发当代思维。乐曲由三个乐章组成:一是煦吟;二是涟漪;三是铮鸣。作品借鉴传统琴乐风格、探索现代创作技法、把握文人音乐精神、抒发个性观念思想”(见表2)②。

综观整首作品,笔者认为,作曲家对古琴这件乐器在演奏技术、音色音响等方面的全面展示和合理开发,是古琴演奏技术极限边界之前的恰当运用,它最大限度地丰富了音乐效果。从创作技术的角度来看,音乐中的各方面均为作曲家高度精致设计的结果,但仍需保留音乐中纯粹且合乎情感的美,体现出作曲家试图在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中,寻找心中最理想的契合点。年轻作曲家受所处时代、环境的影响也恰如其分地反映在作品中,如第三乐章《铮鸣》中扑面而来的强烈节奏感,使人不禁联想起当代摇滚乐和流行乐中那直白、有力的节奏律动,让古琴散发出时尚的气息,拉近了与当代听众的距离。

(二)独奏琴曲创作中重奏思维

相比之下,胡蘅鸾的《秋山晚翠》则着意于充分挖掘独奏古琴在多声部、多音色的立体表现力。在对位思维的助力下,实现了独奏乐器多维度的展现,是一首具有重奏思维的独奏作品。这与传统古琴曲中“一音一世界”的“单音”思维有很大差距。作品将古琴中的三种代表性音色,泛音、散音、按音分别赋予“天”“地”“人”的象征性,因此作品中不断出现多种音色结合、多个主题之间的横向对比与纵向对位,体现了作曲家在思考创作技术与精神内涵如何深度结合过程中的探索与尝试。作品虽在创作构思和立意上无限接近画作,但在音乐上却极力展现个人风格,这与当下提倡展现自我个性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综上所述,五位80后作曲家的创作均立意传统、立足当代,展现个性、抒发情感。他们由传统文化的选题出发,运用切合恰当的技术支持,将音乐意境与诗书琴画所传递的艺术精神密切结合,努力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实现精神相通。与此同时,他们始终不忘在作品中展现各自对时代、对文化的强烈关照、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笔者认为,这些艺术特征都充分展现了80后作曲家对传统文人精神的继承,也体现出对文人精神在当代的延伸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顾伟玺,顾楷之.“文人画”及其理论对传统山水画发展影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6):120-124+148.

[2]周文中,张巍.文人与文化[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3):21-27.

[3]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文人精神在70后作曲家室内乐作品中的个性化表达”(项目编号:2021WTSCX04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雪(1984-),女,江西抚州人,博士,硕士生导师,讲师,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室内乐意境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28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34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草原歌声(2018年4期)2018-04-04 05:19:34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草原歌声(2018年4期)2018-04-04 05:19:30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7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