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联体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24-06-26 08:08庞兵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14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医疗卫生

庞兵

摘要:为了整合医疗资源,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切实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文章结合本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同时总结外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文章基于区域医联体成员单位,搭建了一个符合革命老区的信息化平台,旨在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从而构建完善的医疗信息化体系,推动区域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医联体;信息平台;医疗卫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4-009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1 项目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仅是新时代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医疗改革与卫生领域的重点工作。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组建医疗共同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1];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利于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2];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聚焦医联体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期检测各地县域医联体建设进展和成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率,增强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3]。

2 建设需求

区域医联体信息平台以核心医院为龙头,辐射县级医院、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应用协同发展,推进成员单位信息系统紧密融合,为开展线上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1 实现以诊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中心

医联体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员单位之间应强化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为区域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使区域群众减少患病风险,切实降低发病率。

2.2 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由区卫健委牵头,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为核心单位,联合市、县、镇、村的医疗机构,建立纵向集团化管理运行模式,形成服务、责任和管理共同体。同时,构建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的机制,共享医疗资源,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4],避免过度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区域群众提供安全、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2.3 提高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医联体建设,核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提升其诊疗水平。同时,通过成员单位间的医疗资源联动,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区域群众的生命健康。

3 建设方案和实施步骤

1) 第三方厂商全程参与医联体建设,根据调研小组汇总的需求问题,搭建一个符合革命老区医疗卫生状况的信息平台,将不同医疗机构、医师、病患等信息统一呈现,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例如,电子病历管理实现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数据共享中心方便不同机构的医师进行合作交流,区域影像数据共享中心方便医师间进行诊断治疗,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成立医联体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明确建设目标和规划,制定相关建设方案。同时,对医师、病患等进行培训,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和效果。

4 项目总体设计

4.1 设计原则

根据医疗信息化特点和总体要求,结合行业规范,遵循标准化设计原则,确保平台设计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保证平台功能稳定以及与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顺畅对接。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同时,简化用户操作。

4.2 总体框架

项目总体框架分为接入层、平台层、应用层、服务层,如图1所示。

1) 接入层: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信息系统按照事先约定的字段内容、规则条件、数据格式传输到平台。由于数据涉及病患隐私,属于敏感的医疗数据,且需接入外部网络。因此,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各医疗机构部署前置机或者通过安全设备对数据进行整合加密后传输。

2) 平台层:主要包括信息交互服务与数据存储服务,支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各类基础服务。

3) 应用层:主要包括病历共享、预约诊疗、分级诊疗、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远程会诊等医疗协同服务。

4) 服务层:面向病患的使用终端,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在线预约、候诊推送、科普宣传、健康咨询、患者随访、调查反馈等服务。

5 项目建设内容

5.1 应用功能

病历共享:医联体信息平台最为基础的应用,它能够有效整合病患历次病历、检查、检验、心电、病理等各种报告结果,在呈现居民健康状况全景示图的同时实现了医师和病患之间的信息共享。

预约诊疗:在医联体医疗体系中,资源相对不均衡。预约挂号为群众提供了多渠道挂号服务,包括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社区预约等方式。通过预约挂号,病患提前安排就医,减少候诊时间,避免过度争抢号源和现场扎堆造成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分级诊疗:实现双向转诊可以合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在“小病去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上[5],积极发挥核心医院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优势资源,把危重病、疑难病的患者转到大型三甲医院。

智能提醒:常见的业务模式:1) 业务类提醒,由医嘱、处方、诊断、检查等动作触发。2) 摘要信息类提醒,由收治、接诊、处置等动作触发。3) 报表类业务提醒,上报传染病历、公共数据报表填写等动作触发。4) 质控类业务提醒,诊疗过程质控或主管部门对医师书写的病历进行质控等动作触发。5) 中心广播类业务提醒,通知公告类信息,由客户端接收显示。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依托区域内具有较全面影像设备及专业报告医师的成员单位来负责。病患首诊就医时,设备采集的影像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到承担起区域影像中心的综合医院,按照事先约定的业务权责,对影像资料进行委托阅片,负责的医师通过专业系统出具影像诊断报告。当诊断报告变为“已审核”状态时,委托的基层单位在平台上可直接调阅,指导其对病患进行诊疗医治。

区域心电中心:实现数据采集、报告结果和业务管理与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融合,实现医师在书写病历时可直接调阅病患心电图检查报告,并能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为医师的诊治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满足临床的业务需求。

区域检验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可以解决局部地区因检查设备和人才不足产生的困境。通过充分利用区域检验人员和设备,提高区域各医疗机构设备日常使用率,实现先进检验资源的区域化共享,让区域内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另外,通过业务系统形成电子检验报告反馈到委托医院医师的工作站,触发机制提醒医师及时获取数据结果,从而更好地为病患医疗诊治。

远程会诊:解决了病患都希望到大型三甲医院寻求专家诊治的问题,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同时也避免了基层床位的闲置,实现了资源的均衡利用。从业务模式看,区域内卫生机构共同建立医联体,实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对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达到资源纵深连通。从技术模式看,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资深专家和基层普通医师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使得病患能够就近享受到专家会诊和治疗方案,从而减少了来回车程时间和开支。

统计分析:支持统计登记医师、主治医师、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等人员工作量,用于绩效考核与量化管理;支持各种统计分析功能,例如:费用统计、疾病统计、阳性率统计、病案统计等;支持结果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等呈现方式。

医疗业务监管:其功能主要是面向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目的是对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在平台上产生的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让管理者动态了解到医联体医疗服务情况,为管理部门的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增强管理效能,产生管理效益。

5.2 浏览方式

为了平台操作方便,并充分考虑人员使用习惯,平台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进行访问使用,可为每个医疗机构分配独立的集成环境,实现集成管控和个性化配置。

5.3 安全性

安全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级安全、网络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和应用级安全四个级别(见图2) 。由于平台是开放性系统,连接不同节点和接入单位,其网络属于不同的安全域,因此需要通过防火墙、准入策略、入侵防御、漏洞扫描等安全措施来保障平台安全。此外,数据存储采用RSA算法进行加密,传输则采用颁发的X.509证书(遵循PKI规范),进行完整性校验,以防止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5.4 系统监控

系统应对登录、使用及访问资源的所有操作行为进行日志备份,以便于后续追溯和解决问题。通过对系统日志、应用日志及操作日志等进行规范化处理,及时发现并分析各种异常事务和安全威胁。

6 建设成效与不足

1) 通过建设区域医联体,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危重症和疑难病得以及时转诊至大型三甲医院,这对引导居民基层首诊,逐步改变其小病直接到大医院找专家的观念和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平台投入使用后,乡镇卫生院已向二级县医院转诊病患956人次,二级县医院下转病患43人次,住院人数达10 208人次。其中,县外住院病患1 531人次,占总住院病患的14.9%;县级医院住院病患3 725 人次,占比36.4%;乡镇卫生院住院病患2 390人次,占比23.4%。这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逐步形成了有序的区域医疗格局。

3) 构建区域医联体服务模式,促进了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核心医院委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到基层成员单位,开展门诊、手术、查房等技术服务,并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技术交流。这不仅直接处理了病患的疑难杂症,还通过现场示教,开阔了基层人员的视野,提升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及救治水平。

4) 尽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医疗信息数据敏感,涉及个人隐私,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数据安全保护。另一方面,部分医师特别是年长医师使用平台的积极性不高,存在抵触心理,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此外,对于医联体而言,数据的应用价值不仅在于支持临床决策,更在于为医联体内部各项业务的统筹规划和顺利开展提供支撑。然而,目前大部分医疗卫生人员只关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对服务器中海量数据的利用度不够,忽略了数据间的关联性,造成数据资源浪费[6]。再者,由于地理位置、技术条件、建设成本等因素,部分医疗机构尚未接入区域医联体,有待进一步开发拓展,以完善区域医疗格局。

7 结束语

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结合革命老区医疗卫生状况,建设了一个满足区域使用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为区域医疗卫生提供技术支撑,整合与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区域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赵维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9):86.

[2] 黄世钊.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N].广西法治日报,2022-12-13(A03).

[3] 管文博,黄葭燕,梁笛.基于患者满意度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评价:以广西为例[J].中国卫生资源,2023,26(1):71-75.

[4] 谢宇,于亚敏,佘瑞芳,等.我国分级诊疗发展历程及政策演变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3):24-27.

[5] 车喜韵.小病社区看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N].陕西日报,2007-05-09(007).

[6] 蔡佳慧,张涛,宗文红.医疗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及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4):292-295.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医疗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试论快递行业自律评价信息平台的设计
医疗卫生纠风需尊重现实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要分类分层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