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着眼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以慢为美、以长见长”的播客,以其独特的媒介场域,成为数字文化产业中一块亮眼而不可或缺的拼图。
今年是播客诞生20年。5月25日,以“有声再野”为主题,第六届中文播客大会在上海开幕。4个主题论坛、15场工作坊、市集装置、主播快闪……活动共计100多家播客主播、超过800人参会,共同探索声音创作的多维驱动力与价值转化的方向。
近年来,中文播客从小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吸引了大量听众的关注。《大内密谈》《忽左忽右》《日谈公园》《故事FM》《文化有限》……随着优秀头部播客不断涌现,内容涵盖了文化、科技、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为听众提供了多元选择。个人化的讲述、生活化的分享,使其在专业领域保持探讨深度的同时,还能以独特的方式触达人心,拓宽视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架构正在逐渐被解构和重塑,都市人群渴望建立社会化的情感连接。播客的悄然兴起在听觉领域打开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聆听世界、思考人生的慢波段,成为越来越多人打破“信息茧房”、体验多样人生和满足精神需求的栖息之地,分散的个体重新“在一起”。
从Apple Podcasts、小宇宙这样的播客App,到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各大音频平台所推出的播客频道,不同平台不仅汇聚了大量优质播客资源,还通过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手段,降低播客节目制作门槛,为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收听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播客行业的吸引力。2023年起,播客商业化已经初现雏形,在主播娓娓道来的温情陪伴中,呈现出新颖的生态。
播客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内容丰富性和平台便捷性。作为介于公域与私域之间的全新媒介,播客既具备公共领域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利他性,又保留了私域空间的私密性和自主性。在这个场域中,听众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主播和其他听众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听众获得认可和尊重等情绪价值的满足,还能促进个体交往、自我认知和公共参与等多重需要的实现。
快时代,长播客。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和压力,聆听播客的声音,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与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