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夫的绘画特点与艺术成就

2024-06-26 15:32庄会秀
艺术大观 2024年11期
关键词:艺术成就

摘 要:李铁夫是第一位出国学习油画的画家,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第一巨擘”。掌握了西画技法的李铁夫在美国享有盛誉,尽管我们对其生平的了解还不够详细,但将李铁夫及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的著述已经逐渐增多,尤其是对其油画和水彩画的相关研究较多,相较于其精湛的写实功底,其中西融合的探索更受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如此,成就其美术史地位的仍然是对西画技巧的掌握。

关键词:李铁夫;绘画特点;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03

一、李铁夫的生平

关于李铁夫先生的生平,众说纷纭,尤其是其早期经历。大部分早期出版物采用迟珂主编《李铁夫画册》中年谱的说法,即1869年出生于广东鹤山,十六岁时远渡重洋,1931年回国,1952年去世。[1]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其中出入比较大的是其出生时间和出国时间。林树中先生在《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中采用其1869年出生,十一岁时远渡重洋[2]的说法。许以冠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将有关李铁夫出生时间的不同说法收集得很详细,而他自己采用了谈月色1932年在《艺彀》上发表的《李铁夫师事略》所述,十一岁远渡重洋,民国二十年(1931)回国,在海外36年。即1885年生,1895年出国。[3]2016年李铁军又对李铁夫的出生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其出生于1963年。[4]2021年梁小延根据陈为民提供的资料,重新考证其生年为1871年。[5]后周垚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关于李铁夫出国的时间,迟珂认为是18岁时,[6]谭雪生认为是16岁时,即1885年,[7]但是迟珂认为他先到美国,“遂即”便到英国,而在谭雪生为做的传略中,他先到美国,很快去加拿大谋生,1887年到英国留学,所以二者皆认为其1887年到英国,该时间和“李铁夫的爱徒陈海鹰”书写的“李铁夫老师旅游大事记”中所记时间也是相同的。[8]在英国的学校有“阿灵吞美术学校”“阿灵顿美术学校”“奥灵顿美术学校”等多种翻译,以“阿灵顿美术学校”最为常用。

李铁夫在美国学习的时间,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说法,谭雪生认为其到纽约艺术大学时已经43岁(1912年),而周垚则认为是20岁(1891年),二者所采纳的生年只相差2年,而到美国纽约艺术大学的时间却相差20余年。许以冠则根据其名片将该时间推测为1905年。因为他自称是切斯和萨金特的追随者,有学者认为他是切斯和萨金特的学生,也有学者认为不是直接学习。

关于其回国的时间,也有1930年、1931年两种说法,多采用1931年之说,1952年去世。

二、李铁夫绘画艺术的特点

1979年迟珂便介绍了李铁夫的油画作品《音乐家》《黑发的少年》《斗牛士》《画家冯钢百》《坛盘与瓜蔬》,以及水彩作品《纽约公园》《纽约郊景》《四川峨眉》等。这篇文章中,迟珂便认为李铁夫在归国后的绘画中显示了其深厚的中国书法、绘画素养。1985年吕理尚则重点关注了李铁夫笔下西画的精神与内质。1994年谭雪生在《著名油画家和他的油画艺术》中又增加了《金发女郎》《客家妇女》《九龙郊景》《仰望瀑布》《鱼与茄》等作品的介绍,并且从审美观和绘画技法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对其绘画艺术的影响。

谭雪生在《李铁夫传略》中增加了对李铁夫雕塑艺术的介绍,徐翎在《在山泉水本清流——李铁夫人生与艺术谈》中则增加了对《蟹与虾》《鱼与芹菜》《生鱼与虾》《鱼尾》《蓝花盘双鱼》《水边林木》《饿虎下山》《鹰与岩》《鹰与海》《鸿雁》《击浪》等作品的介绍,对于其绘画特点与成就的分析,强调了写实功底与中西融合两点。

2005年商烨除了对上述作品中的一些进行分析外,还对《蔡锐廷烈士之死》《女子肖像》两幅作品进行了分析。2006年汪晓曙、2008年刘春霞、2011年彭芝蓉、2016年冯菡子皆专门针对李铁夫的水彩画进行了分析,依然强调了其水彩画中的中西融合。2012年姚献平《李铁夫绘画艺术浓厚的华侨文化色彩》仍然围绕李铁夫水彩画、归国后油画所体现的中西融合进行分析。2013年许以冠对李铁夫的油画进行专题研究,在精湛的写实和中国传统的影响下,对其回国前的这种风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2018年厉锐用“折中”概括了李铁夫的绘画艺术,认为在回国前他“选择了结合西方古典主义和法国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折中路线”。回国后,他“将西方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技法与精神相结合,折中东西”。[9]吉泽民则认为李铁夫“在用笔过程中加入书法的一些用笔手法。”[10]2019年,胡晶认为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意象的艺术语言”。[11]梁江也认为他在掌握了精湛的油画技巧之后,“着意把中国的水墨笔法融汇在油画创作中”。[12]

在中西融合一直被强调的同时,也有学者对个别作品进行校正,如2013年曹庆晖《从李铁夫遗作油画风景〈遥望瀑布〉谈起》对作品《遥望瀑布》进行分析,对迟珂在1979年对这幅作品构图“近于中国的山水画”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比较典型的欧洲风景画的构图取景方法”。[13]

三、李铁夫的艺术成就

现存李铁夫的作品主要是绘画和书法,成就其艺术地位的主要是其绘画艺术。李铁夫学西画数十年,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徐悲鸿曾评价其肖像油画技巧之高只有在国外才能见到,说明在徐悲鸿的眼里,他的人物画技巧超越了当时所有的出洋留学归国的画家,作为最早到欧美留学西画并定居海外数十年的李铁夫有此美誉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他的艺术在美国也曾享有盛誉,切斯曾赞美李铁夫作品的色彩说:“在当时的美国可首屈一指。”[6]足见其在当时美国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萨金特是将印象派的色彩与古典油画技法相融合,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一位美国画家,而切斯赞美李铁夫的是他的色彩,可见李铁夫是接受了萨金特的风格,将印象派的色彩与古典主义的造型相结合。结合上述学者对李铁夫绘画艺术特点的分析及其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扎实的写实功底、敏锐的色彩感觉、中西融合的探索三个方面。

(一)扎实的写实功底

李铁夫出国不久便在英国的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后来到美国继续学习绘画,据说他学素描的时间长达12年。他的作品也显示出其写实功底的扎实,早年所画的《音乐家》等肖像画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均能看出其素描的基础,回国后所画的《冯钢百像》更是让人惊叹,这样的造型功底在同时代出国学习绘画的画家中是首屈一指的。

李铁夫的写实功底除了得益于长时间的学习与练习,与他青少年出国学习,中国画功底不深厚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古典绘画之间存在很多理念上的差异,一个在中国画方面已经有所成就的画家出国再学西画尽管理解了西画的思维方式,认识到素描对造型的重要性,仍然很难完全遵从西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那一代出国归来的艺术家中,李铁夫和到墨西哥做苦工才热爱上艺术并半工半读坚持学习西画数十年的冯钢百的西画语言是最为纯粹的,而李铁夫显然比冯钢百更为幸运一些,早期亲友的帮助使其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绘画的学习中,继而几乎不间断的奖学金也给其学习提供了经济保障。

(二)敏锐的色彩感觉

李铁夫到海外的时间正是印象派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印象派画家对光和色的关注,以及李铁夫所追随的美国画家萨金特的折中主义画法对印象派色彩的吸取,都对李铁夫画面中的色彩起到了重要作用,切斯对其绘画中色彩的赞赏也说明他对于色彩的认可以及敏锐的色彩感觉。他的肖像人物油画在色彩上已经突破了西方古典油画,而风景画则更能体现出其对色彩语言的掌握。《静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黄色与蓝色交织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水、土红色的山石都是在古典主义风景油画中难得一见的色彩,但是整幅画面用黑色的树来协调,这些黑色的树与掺杂深灰色的湖水使整个画面的色彩不同于印象派色彩的明度与纯度。整幅作品不同于仅表现素描关系的古典油画,在色彩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样也不同于将光和色高于一切的印象派作品,这正表现出李铁夫对画面中色彩的把握。

从李铁夫留下来的作品来看,早期的水彩只是作为油画的辅助而存在的,但是水彩的速干特点使其在表现画家的色彩感觉上更为明显,《纽约公园》和《纽约郊外》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幅水彩作品便体现出李铁夫先生对色彩的敏锐,尤其是《纽约公园》中的黄色、绿色和粉色,既协调统一又使色彩成为画面的亮点。

(三)西画与国画相糅的探索

李铁夫回国后,对西画与中国画之间的衔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在美国所作的作品本身就带有折中主义的色彩,对于不同绘画风格的融合在心理上是不排斥的,从他的诗歌、书法作品中也能看出其对中国艺术的热爱。

他对西画和国画糅合的探索之一是归国后水彩作品相对增多。徐悲鸿先生回国后中西融合的做法是将西画的塑造手法用于彩墨画,因为他在出国之前便是一位有一定声名的中国画家,虽然出国学习西画之后,他感叹于西画塑造能力的强大,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是他是将西画中他认为能够吸取的长处用于彩墨画。而李铁夫少年出国,出国前对中国画并没有多少实践,所以他选择的西画和国画的糅合方式之一是在形式上更为接近国画的水彩创作,水彩在西方更多地是服务于油画,只是在写生的时候更方便。然而在形式上,水彩更接近中国画,所以回国后李铁夫对待水彩画的态度有所改变,对水彩画非常用心,而且在画法上有融汇中西的尝试。

探索之二是他对于绘画材料的尝试,有资料称,他有些水彩画是画在宣纸上的。宣纸是中国传统书画的载体,在中国书画史上宣纸同样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李铁夫将水彩画于宣纸之上,比其他特点都更能够显示李铁夫将西画和中国画相糅合的尝试。可惜,宣纸并不适合画水彩,这种尝试也没有产生出新的绘画风格。但这件事情本身说明,李铁夫是有过将其所熟悉的西画技巧与中国画相融合的愿望的。

探索之三是将中国的水墨画与西画的写实相结合,有些作品还使用了钤印等元素。谭雪生的《画坛怪杰列夫》所采用的第二幅插图《鹰与海》便是其中的代表。

四、李铁夫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尽管李铁夫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个被“遗忘”的画家,回国后在画坛上的影响有限,但是他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他青少年出国学习西画,油画、水彩、雕塑兼善,绘画上他在古典主义重视素描关系的基础上,借鉴印象派对色彩的关注,凭借自己天生对色彩的敏锐,画作中的色彩既不抢夺整体的素描关系,又充分将客观实在的光与色表现出来,达到了形与色的结合。在20世纪早期出国学习绘画并最终回国的画家中,李铁夫所掌握的西画技法是最为纯正的。

自1981年林树中《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14]一文开始,讨论近代西洋绘画输入的著述,李铁夫便是其中必提的一位艺术家。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正如水天中先生所说:“他是最先掌握了油画技巧的中国油画家。”[15]

五、结束语

李铁夫青少年时期出国,在美国画坛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其西画基本功扎实,回国后未能产生与其西画成就相匹配的影响,实为遗憾。自20世纪70年代末,李铁夫受到学界的关注,有关其生平细节的很多资料得以发表,我们对其了解越来越多。尽管其绘画中对中西融合的探索更受学界关注,但确定其美术史地位的还是对油画技巧的掌握。

参考文献:

[1]秦牧.画坛怪杰李铁夫[M].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1992.

[2]林书中.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1(01):38.

[3]许以冠.正法·真意——李铁夫绘画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李铁军.“李铁夫年谱(表)”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从李铁夫的身世说起[J].美术学报,2016(03):110-116.

[5]梁小延.李铁夫生年考纪[J].美术学报,2021(05):34-39.

[6]迟轲.我国油画艺术的先驱—李铁夫[J].美术,1979(03):11-13+18-21.

[7]谭雪生.李铁夫传略[J].岭南文史,1999(S1):9-13.

[8]周垚.李铁夫的油画艺术风格研究[D].云南大学,2022.

[9]厉锐.李铁夫绘画艺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8.

[10]吉泽民.西画东渐语境中的李铁夫油画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8.

[11]胡晶.李铁夫的“中国意象”[J].荣宝斋,2019(02):94-127.

[12]梁江.广东与中国近现代美术[J].中国美术,2019(06):12-15.

[13]曹庆晖.从李铁夫遗作油画风景《遥望瀑布》谈起[J].中国美术,2013(01):106-108.

[14]林树中.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1(01):34-40.

[15]水天中.油画传入中国及其早期的发展[J].美术研究,1987(01):57-61.

基金项目:1.西安美术学院教改项目“《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数字化教材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Y03);2.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科研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陕西传统雕塑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JP062)。

作者简介:庄会秀(1982-),女,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美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成就
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分析
试论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世界上另外一个我
论王维六言诗的艺术成就
论王蒙绘画的艺术特色
蔡邕辞赋成就略论
谈古代地方戏曲的艺术成就及发展繁荣
试析郑板桥的绘画风格
侯恪与《侯太史遂园诗集》初探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艾特玛托夫及其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