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国政府将阿基坦、利穆赞、普瓦提埃-夏朗德合并为“新阿基坦大区”。不同于相对寒冷闭塞的法国北方,这片法国西南的土地在历史上显得更加开放多元,尤其是在中世纪,阿基坦公国虽然名义上受封于法国国王,但得益于“山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而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独立性。11世纪,以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为代表的游唱诗人(troubadour)文化逐渐兴起,经过2个多世纪的繁盛,最终随着14世纪上半叶黑死病的大流行以及战争的爆发而衰落并消失。
12世纪初,威廉九世对初建于9世纪的普瓦提埃宫进行重建,这不仅为彰显自己的财富和荣誉,更是为欢迎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当时著名的威尔士吟游诗人戴维多的布莱德里(Blédri ap Davidor)。与保持着吟游传统的凯尔特诗人(Celtic bard)不同,中世纪早期的法兰西娱乐生活匮乏,音乐和歌唱被局限在修道院的高墙之内,是僧侣们用来学习《圣经》的工具,而经过加洛林文艺复兴后,包括音乐在内的“四术”才开始被传授给修道院学校中的世俗子弟。威廉九世自幼就在普瓦提埃主教座堂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成年后,他便立志于将歌唱的艺术在宫廷中进行推广。
戴维多的布莱德里在阿基坦公爵的宫廷中娓娓讲述了一个浪漫却悲伤的凯尔特传说:康沃尔郡骑士崔斯坦与爱尔兰公主伊索德在误饮下本是为国王准备的爱情饮料后,不幸坠入爱河。由于公主与国王有婚约在先,深爱着对方的两人被迫分开,崔斯坦骑士不得不另娶他人。某一天,崔斯坦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即将死去,只有伊索德公主可以救他。他派船去接公主,并派人嘱咐,若能前来,必要在船上扬起白帆。公主听闻后心急如焚,立马挂上白帆去救心上人,但崔斯坦的妻子看到伊索德公主乘船归来,妒火中烧,竟对崔斯坦说船上挂的是黑帆。认为自己被爱人抛弃的崔斯坦万念俱灰,撒手人寰。
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文学伴着游唱诗人的琴声而诞生。除了邀请歌手,威廉自己也是一名游唱诗人,并被后世誉为“最古老的游唱诗人”。他创作的诗歌常常以英雄、荣誉和对女士的爱慕,特别是发生在高贵的骑士与贵族女士之间的“宫廷爱情”为主题。活泼轻浮的歌曲温暖了冰冷的城堡,当时的人们对游唱诗人表演的热情可与今天的人们对电影院的喜爱相媲美。
不过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尽管威廉九世对游唱诗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他却并非开端。有学者认为,游唱文化最早兴起于11至12世纪之交的十字军东征时期。一些贵族将领将自己去往黎凡特漫漫征程中的所见所闻编成诗歌,回到西方传唱给后人。根据一位12世纪的法兰西编年史家杰弗里·杜布勒伊的记载,穆斯捷旺塔杜尔(位于法国新阿基坦大区科雷兹省)子爵文塔多恩的埃布莱二世“在诗歌上给人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因为关于这位子爵的诗歌的记载在编年史中早于威廉九世而出现,所以部分史学家认为他才是游唱诗歌的开端,但很不幸,他的诗歌一首都没有流传下来,而威廉九世的作品则因他的高贵身份而得以保留至今。
“我放任自己委身于她
而她则成为我的领主
莫要用佳酿使我臣服
若我已醉倒在她的美貌之中
只因我此生为她而活
她无尽的爱便是我的给养”
—— 威廉九世
在几代阿基坦公爵和当地贵族的大力支持下,行吟诗人的组织和体系逐渐发展出来。有些诗人自弹自唱,而另一些诗人则会雇别人来吟唱他们的词句,这种专职演奏和唱歌的人被称作“行吟诗人” (jongleur),虽然名义上是诗人,但是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并非创作者。他们从小就被送进修道院中学习如何弹奏各种乐器,最拔尖的演奏者能精通六七种不同的乐器。学成后,他们要么跟着一位行吟诗人到处演奏,要么就长期定居在某位贵族或领主的宫廷中,在晚宴或庆典上展现自己的才艺。
要知道,在当时的阿基坦,行吟诗人也可以体现贵族的声望。有能力把尽可能多的音乐家吸引到自己的宫廷中,这不仅是对贵族品位的肯定,而且还是对封建领主权力的展示。在这种环境下,阿基坦的游唱之风吹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们的吟唱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情,歌曲创作主题被拓展到了其他领域,“讽刺诗”(sirventès)用来批评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舞曲”(ballade)使人翩翩起舞,“悼亡诗”(planh)则寄托了对亡者的哀思。有些将领甚至开始让诗人在阵前吟唱,以激励士气,或是抹黑敌人。
1137年,威廉九世的孙女阿基坦的埃莉诺嫁给了法兰克国王路易七世。随着她一起来到北方的还有游唱诗人的歌曲。在编年史家瓦特雷洛斯的兰伯特的记载中,崇尚自由开放的埃莉诺与宗教气息浓厚的巴黎格格不入,她常常不顾丈夫的反对将游唱诗人们迎入宫中,其中一位名叫马卡尔布鲁的诗人就因在诗歌中唱到对王后的爱而被路易七世赶出了宫廷。不过在“文化冲突”下,游唱文化依然流传到了北方,13世纪,法国北部行吟诗人(Trouvère)受阿基坦游唱诗人们的影响,不同于南方诗人们使用的奥克语,使用本地方言(也就是古法语)来创作抒情诗。一些贵族妇女也开始用这种形式进行创作,她们的许多作品手稿流传至今,代表人物包括路易八世的妻子卡斯蒂利亚的布兰奇和洛林公爵夫人格特鲁德。
1152年,埃莉诺与路易七世离婚,不到2个月后迅速嫁给了年轻的英格兰王位继承人亨利二世。在海峡的另一边,她仍旧赞助着游唱诗人,欢迎他们来自己的宫廷,诗人伯纳特·德·文塔多恩因受她保护,曾在自己的诗中亲切地称呼她为“诺曼女王”。而她的女儿香槟伯爵夫人玛丽则是克雷蒂安·德·特鲁瓦的赞助兼保护人,后者被誉为用古法语创作亚瑟王传说的第一人,也是中世纪骑士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13世纪,受到法国西南部所兴起的“异端”活动的威胁,罗马天主教会开始收紧权力。早在1179年,IPUdWxPKxFv7xOKKrD3r5PWOo8b3xc4FhvsOBNIgi1I=罗马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召开评议会,正式宣布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的卡特里派为异端。多次试图同化无果后,120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了“阿尔比十字军”,企图通过暴力镇压的手段消灭这一异端,这就是异端裁判的开始。
乱世中,贵族们忙于武力斗争,大批游唱诗人因此失去了赞助人或者领主的保护而纷纷离开阿基坦地区,前往意大利北部。曾经红极一时的“宫廷之爱”成了道德败坏之举,受到教会打击。而留下来的诗人们拿起乐器,用自己唯一的武器为满目疮痍的家园抗争。
图卢兹伯爵雷蒙六世以讽刺诗的形式,在写给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的一封信中提到,希望联合力量,共同对抗入侵者。就像每一位阿基坦地区的贵族,图卢兹伯爵的宫廷也为很多游唱诗人在乱世中提供了些许保护。其中一位名叫佩尔·卡德纳尔的诗人,在其创作的讽刺诗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当时教会和教士们道德的败坏:
“我崇尚知识胜过信仰
我把‘我相信’换成‘我知道’
我为了说出真相而不再说谎
……
无论是鵟鹰还是秃鹫
他们对腐肉的向往
都不及道明会腐朽的教士
对财富的渴望”
——佩尔·卡德纳尔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法兰西贵族们纷纷卷入与英国的领土争端,1347年,黑死病在马赛登陆,战争与疾病在这片土地上肆虐,文化与艺术变得不再重要,曾经辉煌一时的游唱诗人也终究销声匿迹。
近几年,阿基坦地区的各个城市都在努力保护并发扬当地的游唱诗人文化。2016年11月17日,由法国文化部联合举办的游唱诗人音乐会“伯纳特·德·文塔多恩的歌”在普罗旺斯省的波城古堡拉开帷幕,醉心于行吟文化的现代歌唱家们重新为古老的诗歌注入着活力。
2019年1月18日,普瓦提埃市政府正式收购了威廉九世曾经居住的普瓦提埃宫,目的是在保护这一古迹的前提下,将其改造为一个致力于艺术文化交流的实践中心。2020年,宫殿项目负责人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参与为期3个月的文化活动,在历史遗产与当代创作中架起桥梁。宫殿中,与修复工作一起进行的,不仅有丰富的文物展览,更有音乐会、研讨会甚至击剑比赛等各种活动。
威廉九世的宫殿里,游唱诗人们曾尽情创作,经过9个世纪的颠簸,普瓦提埃宫如今重新成为文化与艺术的避风港。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