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阳予倩导演观

2024-06-25 14:14金梦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艺术

欧阳予倩在戏剧导演方面有着很深的造 诣,在戏剧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对欧阳予倩导演作品的研究 解析,深入了解、挖掘和解读他的戏剧导演 观,以期在当代导演艺术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 研究成果。

欧阳予倩自 1950 年起任中央戏剧学院院 长,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第一位院长。欧阳予倩 一生创作、改编话剧四十余部,导演话剧五十 余部,有着丰富的实践,十分重视话剧和民族 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和创造。他博采众长, 汲取国外各种导演流派和艺术观念,“在传统 的基础上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便是欧阳 予倩的戏剧理想。

“戏剧家应当站在时代思想的前面,要 苦心孤诣地斟酌,要认定戏剧的真义,要培养 自己的情绪,要锻炼自己的思想,要予社会民 众以极深的同情。也要以真艺术为标准,切莫 图快一时之意,切莫拿粗糙不完的作品敷衍了 事。”“民族化就是要在舞台上看到的是中国 人,说的是中国话,表现的是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人民的感情,让人一看感到亲切,不  管历史戏或者是现代戏都应当是这样。”这两 句话体现了欧阳予倩的戏剧观,一是要“真戏 剧”,要把握戏剧的真谛,切忌粗制滥造,赶  任务式的突击舞台。欧阳予倩主张“磨光”, 他认为从事戏剧工作必须十分严肃认真,丝毫  不能苟且,因此在排练上必须许以一定时日, 十天八日赶出来的戏其演出水平是不够理想的。 他主张艺术必须精心构思,必须精雕细琢。“真 戏剧”的标准指的就是这样的“磨光”理念。  二是要舞台上上演体现民族性的戏剧作品。欧  阳予倩的作品《潘金莲》就贯彻着这样的戏剧  观——“解决生之难问题,转移谬误之思潮”, 在汲取中国戏曲写意性的基础上,把特有的时  代精神加入对潘金莲这一角色的演绎中,从后  世的角度看,这部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  真真正正做到了让观众一看就亲切,能直观地  感受到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表达的是自己  的情感。在这部剧中,欧阳予倩不仅仅是简单  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  界,并将中国戏曲的写意性技巧与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使得潘金莲这一形象焕发了 新的时代意义。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女性的独 立与反抗,而且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价值观 的重新评价,使得该剧成为一种文化和思想上 的解放象征。

1957 年,欧阳予倩为中央戏剧学院实验  话剧院再次导演了《桃花扇》,在导演过程  中,他从中国的风俗文化、戏剧传统出发,用  民族感情的表达方式, “以纯粹的中国风格” 探索话剧民族化,奠定了中国民族演剧道路的  基础。欧阳予倩同样展示了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和再诠释。《桃花扇》通过对中国历史与传统  的深入探索,运用了丰富的民族象征和风俗描  绘,结合戏剧性冲突和情感表达,成功地将传  统文化转化为能够令现代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  表现形式。通过精心的舞台设计和演员的精湛  表演,欧阳予倩确保了每一个场景都深深根植  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同时又是具有创新意义  的高水平艺术创作。欧阳予倩特别注重将中国  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戏剧技术相结合,这种结  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得戏  剧作品具有了跨时代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  他成功地使中国戏剧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  能够与现代社会的观念和审美相契合。

欧阳予倩的这些努力和成就,显著提升了 中国戏剧艺术的现代转型能力,为中国戏剧的 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通 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证明了中国传统戏剧在全 球文化舞台上的独特价值和未来潜力,为后来 的戏剧工作者和理论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 示。

在探讨戏剧创作的艺术本质时,欧阳予倩 指出: “艺术的要素,不在知识,而在情绪, 艺术是拿情绪情感对情绪情感的东西。”艺术 的真正要素不是表面的知识,而是更为深层的 情感和情绪。他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情感 与情绪的交流与表达,创作者需要通过作品触及观众的内心。对于欧阳予倩而言,所有的戏 剧技巧和知识结构都必须服务于表达真挚的情 感。在舞台戏剧的表演中,演员每一句看似简 单的对白,其背后都蕴含着角色深沉的情绪和 情感。这些情感是戏剧传达故事和人物性格的 驱动力,是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元素。如果 演员仅仅是机械地背诵台词,没有将自己的情 感融入角色,那么表演就会变得生硬,这样的 戏剧便失去了生命力,不是“真戏剧”。

欧阳予倩强调,戏剧艺术应当是演员和观 众情感的桥梁,通过演出传递和激发情绪,从 而达到艺术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真 实感受和情绪表达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构成了 戏剧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戏剧创作和表演不 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这种情感 的力量能够深深打动观众,使他们在观看的同 时,经历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洗礼。

对美的不懈追求也是欧阳予倩导演观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予倩强调: “舞台上的 一切都应当讲求美,要研究怎样才好看。”即 便是舞台上的反派角色,也要通过美观的动作 来呈现,保证演出的整体美感不因角色的道德 属性而有所折损。在欧阳予倩看来,舞台艺术 的选择至关重要,艺术家必须从众多可能中精 挑细选出最恰当且美观的动作。他还认为,演 员的表演应美观而动听,曾有一段时间,他甚 至认为戏剧艺术只有在追求纯粹的美感时才显 得有意义,尽管这种观点后来遭到了一些批评。 欧阳予倩在自己的表演中追求极致的美感,如 在京剧《晚霞》中表演长绸舞时,他使用的比 常规更长的绸子令舞蹈显得更为飘逸。不仅如 此,他对舞台美学的坚持也体现在他的教学中, 他要求学生在形体训练时注意动作的美观和准 确性。对于其他艺术家,欧阳予倩同样给予高 度评价。他赞赏梅兰芳的戏曲身段不仅技艺高 超,更是一种美的展现。他将盖叫天《三岔口》 中生动而准确的动作,以及《请宋灵》中展现的英气,都视为舞台艺术美的典范。这些评论 和实践显示了欧阳予倩作为艺术家对舞台美学 的不懈追求和深刻理解。

欧阳予倩对导演与剧作家关系的看法极具 前瞻性。他在《导演经验谈》中阐述了对这一 关系的理解:“作家是一个戏的设计者,经过 导演的排练而搬上舞台,只要思想的路线大体 相同,部分的加强、减弱,或者小小的变更似 乎不成问题。”这表明,他支持在尊重原作精 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演绎。同时,欧阳予倩 对于导演改编经典剧作的方式也有着明确的看 法。他曾评论瓦赫坦戈夫对《哈姆雷特》的极 端改编,认为虽然为经典作品赋予新的解释和 演出方法是可行的,但他更倾向于导演在不过 度依赖原作的情况下,用全新的视角创作出具 有时代意义的剧目。他认为,导演应当在尊重 剧作家的原意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而 非简单地再现剧本。

欧阳予倩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深刻地反映 了他对戏剧创作本质的认识。他强调导演和剧 作家之间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目标是 创作出能够触动观众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好 的导演不仅仅是剧本的执行者,更是在演绎过 程中加入个人理解和创新的艺术家。这种观点 为导演和剧作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种更为灵 活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模式,使得戏剧作品能 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和反映现 代观众的审美和思想情感需求。

在 1958 年 7 月看完《关汉卿》的彩排后, 欧阳予倩认为,为了一个新的剧作运用新的演 出手法也是有意义的,当然这种手法是有“分 寸”的,不是无原则的标新立异,而是要创造 适当的形式把剧作的思想、内容、情调更好地 表现出来。除了演出风格很协调外,此剧的内 容也收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有观众认为: “看了戏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戏剧艺术有它高 贵的、战斗的传统,同时也看到劳动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不畏强权敢于还手的。” 由此可见,只有立足于剧本本身,将剧作的内  核幻化成在舞台上的演出手段,才是最有价值  的工作。

欧阳予倩强调,每一种新的尝试都应该服 务于更好地展现剧本的核心,而不是空洞地展 示技术。在《关汉卿》的演出中,导演巧妙地 利用舞台布景、灯光和音效,增强了剧情的戏 剧张力,使得整个演出既和谐又充满冲击力。 这种细腻而考究的演出风格,极大地提升了剧 作的艺术效果,使观众不仅能享受到视觉和听 觉的盛宴,更能深刻体会到剧作想要传达的深 层意义。通过《关汉卿》这一剧目,欧阳予倩 看到了中国戏剧艺术的高尚和战斗性传统。他 指出,中国的戏剧艺术不仅仅是文化的瑰宝, 它还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历史的记忆。剧中通 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展示了中国人 民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 在历史剧中得以反映,也应当成为现代戏剧创 作的重要源泉。戏剧的魅力在于其能够通过舞 台的形式,将剧本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人物情 感转化为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的艺术体验。因 此,导演和演员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剧本,更要 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和适当的舞台呈现,让这 些深层的内容得以准确传达。只有这样,戏剧 才能真正达到教化人心、启迪思想的目的。

欧阳予倩对《关汉卿》的评价反映了他对 戏剧艺术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不仅赞 赏剧目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就,更重视其在精神 和文化层面上的价值。他坚信,真正的戏剧艺 术应当是思想深邃、形式美观、触动人心的, 它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启发和教 育观众,传递出时代的声音和民族的精神。

欧阳予倩的导演美学思想深植于丰富的艺 术实践之中,而非纯粹基于哲学理论。这种实 践驱动的美学观念,虽缺乏系统性,却在艺术 创作和教育实践中显示出显著的指导价值。他一生致力于艺术创作,涵盖广泛的艺术门类, 从实际操作中提炼出对演员表演、剧本处理及 舞台演出的深刻见解。欧阳予倩从自身经验出 发,详细分析了艺术创作中的态度和方法,为 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认为艺术 家应深入体验生活,以增进作品的真实性和深 度,他还在文章中引用了王尔德、歌德、雨 果、莎士比亚等人的不同人生体验为例,证明 了这一点。

他的艺术理论成就得益于多元化的艺术 实践。例如,在戏剧制作中,他提出并实践了 剧本格式的革新、优化故事结构、强化戏剧冲 突,同时提出了演员表演和舞台设计的具体改 良建议。这些实践不仅节省了演员的时间和精 力,还提高了演出的艺术效果。欧阳予倩的艺 术观念还强调艺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认为艺 术应反映社会现实,鼓励通过艺术来促进社会 进步。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超越时代和地域的 普遍价值,通过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和反传统意 识的角色,传递爱国和革新的精神。

很多学者都会用“东张西望”四个字来  概括欧阳予倩的理论思想,但笔者认为“兼容  并蓄”更能代表欧阳予倩的戏剧思想。有评论  家认为: “予倩先生可以说是多才的艺人,似  乎是全能的戏剧工作者。他懂哲学,懂政治,  长于诗词,了解音乐。他可以创作、导演、表  演、设计舞台装置。他会英语日语,对法国  苏联文字亦有若干根底。在中国人中,确是不  可多得的巨人。他主要的是一个好导演,其次  是一个编剧家,再其次是一个不喜欢出声的理  论家;他是一个不大成功的管理者与组织者,  是一个很不行的政客——他不会宣传,不会标  榜,不能眼疾手快地应付事情,太不善变。”

欧阳予倩不仅精通戏剧导演,还通晓诗词、音 乐,熟悉多国语言及文化,显示了他作为一个 艺术家的全面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艺术 实践和理论探索,展示了一个具有哲学深度和 政治敏锐性的艺术家形象。

欧阳予倩在戏剧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他 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导演、一个才华横溢的编剧, 还是一个思想深邃的戏剧理论家。尽管他在管 理和政治理论方面可能不够出色,但这并未影 响他在艺术创作和戏剧教育方面的贡献。他的 作品和教学经历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戏剧 工作者,使他们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全才,欧 阳予倩的戏剧导演之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都是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永远值得一代又 一代的戏剧工作者研究、学习、总结。

欧阳予倩的艺术道路显示了一个艺术家对 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追求,以及不断探索和突 破戏剧表达新方法的精神。他认为,戏剧不仅 要传递美感,更应承载思想,对社会有所观照。 这种戏剧观念的推广,使得他的戏剧作品不仅 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更在文化内涵上具有 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欧阳予倩的戏剧导 演之路不仅是技术上的开拓,更是文化和哲学 上的深耕。他的戏剧理论和作品为戏剧艺术的 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是后辈 戏剧工作者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他的 全面性和对戏剧艺术的突出贡献,确立了他在 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不朽的艺术巨 人。

[ 作者简介 ] 金梦,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中 央戏剧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戏剧导演理 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艺术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纸的艺术
戏剧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