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球虫病防治技术措施的探讨

2024-06-24 00:00李大定
新农民 2024年15期

摘要:球虫病作为危害性强、传播快的寄生虫病,不仅引起病鸡腹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还会持续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经过对球虫病的症状、流行特点以及危害性分析,介绍了球虫病的防治技术,以期采取更为全面而科学的防治技术手段,降低发病率及危害性。

关键词:鸡球虫病;防治技术;科学饲喂;免疫接种

鸡球虫病是养鸡产业中最常见一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0%,死亡率达到20%,对鸡只的消化功能造成严重损伤。鸡球虫病对我国养鸡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18亿元,严重威胁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如今我国养鸡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且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球虫病对养鸡产业的危害仍然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对球虫病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完善和加快防治机制,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球虫病作为鸡养殖业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雏鸡中,且死亡率高。成年鸡大多为带虫鸡,将对产蛋以及肉鸡增重造成一定影响,造成生产性能降低。球虫病还会损伤免疫系统,抑制病鸡生长,还会提高鸡群的死亡率。同时我国养殖户较为分散,规模小,并不具备科学的养殖条件以及设施,养殖户管理水平以及饲养方式相对落后,很容易给养殖产业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威胁到养殖户经济利益。患球虫病的鸡发病后主要发生腹泻症状,病鸡出现精神不振,全身衰弱,食欲不振,羽毛蓬乱等表现。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病鸡表现出眼睛紧闭,双翅下垂。随着病情的加重,还会产生稀便、血粪,粪便中有血凝块,排血水等情况。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还会有体重减轻的情况,贫血,双脚无力等情况,3~5 d后死亡。若发生在阴雨季节,可能会造成病情快速恶化,严重影响病鸡的代谢功能,造成鸡群大量死亡。也有病鸡在发病早期出现带血粪便,还会出现短期采食过快,病情恶化后带血粪便增加,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等情况,死亡率大幅升高。笼养鸡和散养鸡更容易感染,发病呈慢性进展,早期可观察到羽毛松乱,双眼紧闭,缩成一团,进食量降低,饲料粪便,可见血丝状物,全身有贫血表现尾部羽毛可见粪便样污染[1]。根据患病鸡症状能够识别病鸡进行针对性治疗。

2 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

鸡球虫具有强大的寄生能力,所有品种和日龄的鸡球虫都容易感染,具有强大的免疫能力,治愈后也容易二次感染。该病多发于15日龄以上鸡只,15日龄以下鸡只具有较强大的母源抗体保护能力,很少会出现球虫病。病鸡以及鸡群中带虫鸡都是感染来源,在合适的环境和温度下卵囊发育,鸡只吞食卵囊后感染疾病,5~7 d后再次排出卵囊。由于卵囊具有强大的抵抗能力,在土壤中仍然可以存活4个月以上,甚至在潮湿环境中可以存活15个月,很难使用消毒剂彻底灭杀。但在干燥高温环境下卵囊存活率下降,在1~5 d后即可死亡。除此之外,饲料、饮水及食槽均可能成为感染源导致鸡只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在潮湿温暖条件下更容易发病。因此4~9月份最容易发病,5~8月份雨水多,湿度高,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而冬季通风条件不佳时,也容易引起大范围发病。

3 鸡球虫病的危害性

球虫病具有较强的危害性,鸡群感染后会严重损伤其消化系统,造成鸡只肠道黏膜受损,病鸡消化系统和消化功能衰退,无法吸收饲料营养物质,严重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正常进食后,饲料也会随着黏液排出,出现饲料粪、腹泻症状。由于肠道黏膜受损,严重影响鸡只的营养摄入,造成生长发育严重缓慢,甚至出现生长停滞,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随着病鸡肠道黏膜受损,保护屏障被打破,还会造成鸡只肠道菌群失衡,给病鸡免疫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小日龄鸡只患病后,死亡率高,对养殖户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打击。即使是成年鸡患病后也会引起肠道功能受损,影响肉鸡增重,蛋鸡产蛋,严重损害鸡只生产性能,对于养殖户远期经济效益造成威胁。

4 鸡球虫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4.1 展开科学养殖饲喂

考虑到鸡球虫卵囊适宜在潮湿温暖条件下繁殖,因此,需要养殖户合理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鸡舍内的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干燥,并及时更换垫料、清理水槽和料槽。同时,应改变传统散养的方式,在鸡舍内建设木板或网结构养殖,避免鸡群在湿度大的地面生活,并保证食槽、水槽单独放置,预防鸡群内交叉传播。也可使用二氯异氰酸钠粉彻底清理鸡舍,保证鸡舍环境卫生。日常养殖过程中要重视对鸡舍温湿度的管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湿度过高、温度过高。一般情况下,鸡舍温度不超过30℃,湿度不超过60%,若温湿度超过这一范围需要养殖人员及时通风降温,降低湿度。养殖户需要对粪便及时清理,特别是饲料、残渣以及粪便等杂物,可能会威胁鸡群健康,每周至少开展1次全面消毒,使用2种以上消毒药物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也可通过改善鸡舍内部环境,能够抑制卵囊孢子形成过程,养殖户在日常饲养中应关注饲料的营养结构,保证鸡饲料达到良好的卫生条件,注意补充饲料中的维生素,从而提高鸡群免疫力。特别是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K以及维生素D3,维生素A和维生素K具有修复肠道黏膜作用,鸡只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K可能更容易感染鸡球虫病,维生素D3可以提高鸡群免疫力,提高鸡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在饲料中注意补充饲料酶,包括益生菌、抗氧化剂、蛋白酶等制剂,能够改善饲料营养结构,更有助于降低球虫病发病率,并促进鸡群的生长发育。同时还需要对燕麦、小麦等成分进行控制,燕麦、小麦成分可能会提高食糜黏稠程度,动物脂肪或蛋白过高可能影响肠道内部pH环境,pH改变也会提高鸡群球虫病的易感性,增加鸡群感染风险。由于养殖户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对科学养殖方式并不熟练,同时出于经济效益和成本的考虑,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遵从指导,“偷工减料”等行为,因此还需要以村委会为主导,面向养殖户进行全面科学教育,向养殖户科普科学的养殖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户知识储备以及技术水平,为球虫病防治奠定基础[2]。

4.2 积极采取多种防治药物

病鸡患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肠道组织已经受到威胁,治疗效果有限。养殖人员要更加重视预防措施,目前常见的防治药物包括益生菌、中草药、化学药物以及生物制剂四类。

4.2.1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疫苗是目前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防治手段,已投入使用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活疫苗等,疫苗能够达到良好保护效果,降低患病率。虽然疫苗具备良好的保护效果,但单一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和杜绝球虫病患病的效果,仍然存在鸡只感染球虫病。有研究指出,接种2次免疫疫苗能够达到更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效果优于接种1次。同时接种2次免疫疫苗也具有促进雏鸡发育的效果,能够给养殖产业带来更高收益。疫苗强度属于分离毒株疫苗,不会改变其致病性,但成本低。但若未能采取科学的饲养技术,可能会影响鸡群的正常生产性能。养殖户大规模接种疫苗还需要考虑到剂量和方法,保证鸡群内同步接种,但该疫苗并未通过欧盟许可。减毒活疫苗能够降低病原的致病性,通过早熟、化学处理等方法达到减毒作用。经过减毒处理后,接种疫苗能够减少产生卵囊,缓解肠道受损,但由于成本较高,且疫苗产量不多,很难满足大范围接种,主要在种鸡以及蛋鸡上使用。目前投入使用的早熟系鸡球虫疫苗只有佛山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疫苗,保护率可达到95%,经过饮水即可完成免疫,在4 h内完成自由饮水即可完成免疫,操作方法便捷。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14 d内不允许使用相关药物,特别是金霉素等具有较高抗球虫活性的药物。接种疫苗后注意对接种反应加以观察,很多鸡只接种疫苗后12~14 d可能出现粪便异常,呈现出酱油色或者肉红色粪便,或者出现大量血便的情况,甚至导致病鸡死亡。疫苗反应过重或过早,需要立即给予百球清治疗,也可以在免疫后16 d内给药,避免引起过度免疫反应。在饲料或饮水中给予疫苗后,应注意补充维生素,接种疫苗后可能造成球虫卵囊繁殖消耗维生素,不利于消化道健康,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以及益生菌,以避免引起其他肠道疾病。

4.2.2 化学药物

常见防治化学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两类,如拉杀菌素、莫能菌素等均属于抗生素药物,氨丙啉、氯羟吡啶均属于化学合成药物。根据抗球虫指数(ACI)评价药物属于高效或低效抗虫药。有研究指出,复方磺胺氯吡嗪钠ACI为181,是高效药物;妥曲珠利ACI137,是低效药物;莫能菌素ACI115,是低效药物;阿德呋啉ACI192,是高效药物。通过混合饲料给药,能够发挥药效,但长时间用药可能会引起抗药性问题,影响鸡群健康。

4.2.3 中草药

中草药已经成为新兴防治药物,不容易引起耐药性,且安全性高,副作用较小。如使用青蒿提取物进行喂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球虫效果,从而加快病鸡康复速度,并预防鸡只感染。主要由于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能够对球虫早期卵囊壁起到破坏作用,从而抑制球虫繁殖。也有研究提出,使用常山水提取液进行防治,能够改善血便症状。在常山水提取液中,可以产生一氧化氮以及一氧化氮合酶,从而提高其ACI。究其原因在于,常山提取物具有调节抗氧化酶的作用,从而减轻由于氧化自由基过多带来的氧化反应,抑制肠道炎症的产生,达到一定抗球虫作用。也有研究姜黄素提取物也具有抑制球虫作用,能够对球虫孢子形态起到改变作用,从而对孢子侵袭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肠道损伤[3]。

4.2.4 益生菌

通过给予益生菌制剂能够对病鸡肠道环境起到调节作用,从而缓解病鸡肠道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炎症以及病菌感染的情况,益生菌属于有利于健康的活性菌,有利于肠道代谢。如常见的乳酸杆菌、乳酸片球菌以及鼠李糖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通过饲喂雏鸡能够提高雏鸡免疫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从而提高鸡群抵抗能力。乳酸杆菌制剂也能降低球虫感染的危害性,减少卵囊排出,避免影响雏鸡增重,从而达到改善雏鸡损伤的效果。益生菌能够对肠道菌群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病鸡症状,缓解鸡球虫病引起的感染症状。富硒益生菌制剂能够提高球虫病的防疫效果,通过减少卵囊排出,达到抑制球虫病侵袭,保护盲肠受到损伤。由于在富硒益生菌制剂中添加了硒,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鸡免疫能力,同时也会提高抗氧化能力。益生菌同时提高肠道代谢水平,两者结合制剂将产生协同效果,降低鸡只感染球虫,并有利于减轻病鸡症状。

4.3 加强防疫检测工作

由于鸡球虫病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在1、4季度发病率较高,2、3季度发病率较低,因此需要对高发季节加强防控,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密切关注鸡群情况,及时识别病鸡。同时养殖户要在高发期、流行期积极开展粪便检测工作,按照养殖模式、鸡只日龄合理安排检测频率。一般对于90日龄以内的肉鸡,应在15~35日龄、36~50日龄以及60~70日龄分别进行100~200份粪便检测。通过对粪便检测密切关注肠道寄生虫的情况,及时对病鸡进行治疗,并对鸡舍进行消毒隔离,尽可能避免大范围感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考虑到不同日龄鸡只感染风险不同,为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根据不同日龄鸡只进行不同防疫管理措施。鸡球虫病在50日龄前鸡只中高发,因此对于1~15日龄鸡只可采取免疫疫苗接种进行防疫管理,无须进行预防性用药。对于16~50日龄鸡只,可以在接种疫苗基础上给予预防性用药,每间隔10 d给药1次。对于50日龄以上的鸡只,则定期进行粪便检测,若感染率未超过20%即可停止使用球虫药物治疗,便于在出栏期休药,养殖户要严格遵守出栏期休药的规定,保障食品安全。

4.4 积极应用生物发酵床技术

目前肉鸡养殖多采取垫料养殖模式,鸡舍内铺好垫料至鸡只出栏后对垫料进行清洁,铺料养殖模式给微生物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因此积极引进生物发酵床技术,在延续传统垫料养殖模式基础上,预防球虫病传播[4]。制作发酵床时,使用锯末屑以及发酵剂混合,均匀铺洒在鸡舍内,厚度不超过40 cm。随着鸡粪在垫料中蓄积,微生物得到活化繁殖,大量定植,从粪尿中吸取营养,对粪尿混合物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升温可以达到恒温层。下层在发酵结束后,锯末等铺料会碳化变深,发酵产物可以作为粗饲料和肥料使用。一方面垫料得到了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能够对病原微生物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低球虫病在鸡群体内的感染和传播率。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经过对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危害性的分析,讨论了防治技术措施。需要养殖户积极开展科学养殖饲喂,采取科学养殖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化养殖,降低球虫病发病风险。在养殖过程中积极采取生物制剂、化学药物、中草药、益生菌等多种防治药物,提高对球虫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加强防疫检测工作,能够密切关注鸡群感染情况,及时使用治疗药物。积极应用生物发酵床技术,借助于新技术降低鸡群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岑永秀.鸡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2023(4):54-55.

[2] 张梦娇.探讨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12):2.

[3] 崔亚东.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的现状及防控方法分析[J].中国畜牧业,2022(13):80-81.

[4] 孙利娜.鸡球虫病的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北方牧业,20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