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当务之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应深入探索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全面提升,更直接影响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因此,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寻找适应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迫切任务。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1.1 推动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之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这不仅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一个涉及科技、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变革过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将经历一场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农业不再仅是传统的种植和养殖,而是与先进科技融合,形成更加高效、智能的生产方式,通过精准农业,农民能够更科学地管理农田,减少浪费,提高产量;通过农业大数据,农业生产链条更加透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得以更好监控,这样的现代化转变,不仅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关乎农业的未来,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1]。
1.2 优化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生态环境。传统农业模式往往伴随着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推动农业朝着更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意味着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倡导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这样的优化不仅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为了构建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丰富的自然遗产[2]。
1.3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民将更多地分享到农业经济增长的红利,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仅意味着加工环节的增值,更是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使农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附加值。同时,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让农民不再依赖传统的农业收入,能通过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方式获得更多收益,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挑战
2.1 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方式陈旧、技术水平滞后的严重问题。传统的粗放式耕作模式和生产手段仍然占主导地位,大量农业生产活动没有充分应用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导致我国整体农业生产系统的劳动生产率较低,这一现象直接制约了农业供给的灵活性和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的适应性,使大部分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匹配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不仅使得农民群众的劳动报酬和成果难以实现最大化,也严重制约和限制了我国整个农业经济发展活力与增长潜力的进一步释放[4]。
2.2 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加工深加工环节的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农产品在简单初级加工后便流入市场,农产品整体的附加值率较低,这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在生产到市场销售的多个环节中,未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直接导致农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差异化和个性化来形成竞争优势,使得整个农业经济链很难从中获得更多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3 农业产业人才匮乏
在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业产业链相关的高端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现代化转型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的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人才供给与真实需求之间却存在极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高素质的专业农业人才仍然较为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同时也使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空间和潜力难以充分释放。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加大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投向那些能够真正带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领域。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就像为农业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推进剂,能够有力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后盾,这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确保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2 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各地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的整体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种植和养殖。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就业机会,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3.3 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创新水平
面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创新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相关企业与农户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设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与精准施肥技术,并运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与可控性。其次,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持续突破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实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显著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3.4 深化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整合
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这一整合过程需要从种植、养殖到初加工、深加工,再到流通、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优化与整合,打通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整个价值链。在生产环节,要加大绿色环保、有机高效的种植养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基地,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确保食品安全。在加工环节,引入精细化和高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最大程度挖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在销售环节,通过电商、直销等新型渠道迅速打开市场,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同时,还要加强品牌打造,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印记,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打通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整个价值链的韧性和反应速度,提升农业经济的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
3.5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品牌是农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消费者信任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系统化的品牌战略规划,赋予农产品鲜明的市场个性和文化内涵,提升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要建立健全的品牌传播体系,通过多渠道营销让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创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销售模式,更好地把握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要精准定位不同细分消费群体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及产品策略。在价格策略上,要防止简单的低价竞争,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提供性价比优良的产品,通过科学系统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举措,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3.6 推动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创新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推动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创新成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农业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荷,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农业则注重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这两种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更可以为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农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3.7 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加强农业产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至关重要。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农业教育、职业培训、实践锻炼等多个环节,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管理又懂创新的农业产业人才。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团队应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能够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瓶颈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推动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种种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生产方式与技术创新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雨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3(19):1-3.
[2] 王维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23(10):74-75.
[3] 肖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2(22):54-56.
[4] 张甜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尉氏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2(1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