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流行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4-06-24 00:00托合提·帕孜
新农民 2024年15期

摘要:犊牛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低下,一旦被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将会引发流行性肺炎。犊牛肺炎发病不具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一定的发病风险,高发于春冬季。这说明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提升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风险。当犊牛患有流行性肺炎后,犊牛生长发育速度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犊牛死亡,导致养殖人员经济效益下降。行业应切实提高对该疾病的防治力度,通过加强诊断、治疗工作,有效提升疾病治愈率,保障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犊牛;流行性肺炎;诊断;预防;治疗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传染病种类明显增加,犊牛流行性肺炎具有典型性,对畜牧业发展影响严重。犊牛流行性肺炎是受到原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传染病,主要病症包括发热,眼、鼻处有分泌物等。考虑到不同地区在犊牛流行性肺炎致病原因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为有效改善流行性肺炎犊牛病情,行业应以该疾病特点出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犊牛病情控制。

1 犊牛流行性肺炎特点

1.1 传染方式多样性

犊牛流行性肺炎患病因素较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犊牛流行性肺炎高发期为春冬季。传染途径包括草料、水源等。另外,犊牛患病后,分泌物也会导致空气污染,在进入其他犊牛呼吸道中后,也会出现传染情况。该疾病传染源主要包括患病牛、病菌携带牛等。其中,病牛分泌物在污染空气的同时,与其他犊牛接触,将会进一步污染饲料、饮用水,导致病菌进入其他犊牛体内,引发流行性肺炎。因此,该疾病具有传染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1.2 病因复杂性

该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病原体包括多种病毒。其中,在犊牛处于吃初乳的阶段,发病率相对较低,反之发病率显著提升。当犊牛1~2龄时,受到应激因素、营养工艺等因素影响,将会导致犊牛患有流行性肺炎,这也说明患病原因相对复杂,需要养殖人员加以重视。

1.3 发病危害严重

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危害严重,并且在菌株毒力不同以及血清型不同的情况下,犊牛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气候、温差以及饲养管理等问题,也会增加犊牛患病风险,从而使疾病进一步传播。致病原因不同,犊牛发病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率在25%,死亡率可达到20%,一旦疾病大范围传播,将会对区域畜牧业发展影响严重。

2 犊牛流行性肺炎发病原因

流行性肺炎患病对象不仅仅是犊牛,受到气温变化、空气污染等多方面影响,牛群整体也会有较高的患病风险。而相较之下,犊牛流行性肺炎患病率更高,并且一旦患病,发病速度较快,犊牛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犊牛本身免疫力低下,在秋冬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犊牛具有较高的感冒风险,一旦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犊牛继发肺炎。另外,圈舍处于密闭状态,在空气流通性较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粪便,将会导致圈舍氨气、微生物浓度过高,进而增加犊牛流行性肺炎的患病风险。此外,被动免疫失败、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也会增加犊牛患病风险。大部分犊牛需要运输到养殖场,完成后续养殖工作。而在长时间运输的情况下,未做好犊牛饮食以及休息管理工作,加之运输车属于密闭环境,也会使犊牛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流行性肺炎的患病风险。

2.1 病原微生物感染

犊牛刚出生,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往往不具有良好的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一旦区域卫生管理水平有限,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犊牛与细菌接触,包括肺炎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将会导致犊牛引发流行性肺炎。其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较差,但是犊牛本身下呼吸道防御能力不足,一旦感染细菌,该病菌将成为致病菌,增加犊牛急性感染的风险。同理,如果犊牛自身免疫力低下,肺炎链球菌也会成为致病菌,导致犊牛出现肺炎。在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犊牛还会出现败血症,引起犊牛死亡。犊牛患流行性肺炎后,往往还会出现神经性症状,多与嗜血杆菌密切相关。

2.2 季节

在季节更替过程中,受到气温以及湿度的变化影响,犊牛会出现免疫系统紊乱,增加犊牛感染风险。进入冬季后,受到寒冷空气刺激,影响犊牛呼吸道黏膜,进而增加犊牛患病风险。进入到夏季后,如果气温高于30℃,将会使犊牛出现热应激反应,进而使犊牛出现呼吸道黏膜损伤,增加犊牛患病风险。因此,养殖人员应保持圈舍内温度的调控工作,为犊牛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犊牛茁壮成长。

2.3 饲料管理

由于犊牛发育不完全,自身免疫力较差,一旦未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在圈舍阴冷、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加之未做好产房消毒工作,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犊牛流行性肺炎患病风险。另外,犊牛出生后,需要养殖人员加强初乳饲喂工作。同时,在后续喂养工作中,如果饲料变质或发霉,要及时给予干净的饲料,防止犊牛误食霉变饲料引发疾病。

3 犊牛流行性肺炎症状

3.1 急性型

急性型包括急性、亚急性两种。相关调查显示,急性期犊牛在所有流行性肺炎犊牛中占比30%,亚急性犊牛占比70%。其中,急性期犊牛多见于出生15 d左右的犊牛。犊牛往往呈现突然发病,患病后犊牛萎靡不振,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2℃。可观察到犊牛食欲下降,伴随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等。经肺部听诊处理,能够发现犊牛呼吸性湿啰音。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犊牛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张嘴呼吸症状。站立时犊牛呈现腹式呼吸,呼吸频率60~80次/min。

部分犊牛除上述症状外,还能够发现病牛排水样性粪便。由于病牛进食困难,身体逐渐衰弱,皮毛杂乱。急性期犊牛生存期相对较短,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犊牛3~5 d即会出现死亡情况。而亚急性犊牛多见于满月犊牛,犊牛病程较长,集中在10~15 d,患病后犊牛食欲下降,饮水量明显下降,并且还会出现咳嗽情况。犊牛在患病期间逐渐懒惰,日渐消瘦,体温变化不明显。经肺部听诊,可观察到犊牛肺部伴随干啰音,经过治疗后,犊牛往往不会出现死亡风险。

3.2 慢性型

慢性型犊牛症状早期不明显,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自主进食。但是在病情逐渐发展的情况下,在清晨和夜间,犊牛在站立以及运动过程中将会伴随气喘、咳嗽症状。经过肺部听诊,能够听到犊牛肺部伴随湿性啰音。对犊牛肺部进行叩诊,犊牛躲闪反应明显。少部分犊牛可出现体温异常升高情况,体温可达到40~41℃。慢性流行性肺炎病程较长,疾病进入后期后,可发现犊牛伴随呼吸困难症状,腹部起伏明显,并呈现张口呼吸状态。当犊牛患有慢性流行性肺炎后,需要养殖人员采取长期治疗,经过治疗后,虽然能够有效解决犊牛食欲问题,但是犊牛仍伴随一段时间气喘症状。另外,慢性流行性肺炎犊牛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工作,一旦护理不当,将会导致病情反复,对犊牛健康影响严重。该类病牛受到长期患病影响,机体营养摄入较差,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具有体弱多病的特点。

4 犊牛流行性肺炎诊断

4.1 剖检

经剖检,犊牛腔窦内伴随渗出物、血液,耳咽管口存在肿胀情况,血液混合物存在犊牛支气管腔内。在剖检自然死亡的病牛中,发现病牛伴随双肺、胸腔发炎。并且检查还发现1头牛肺部伴随纤维化增生。经肺脏、气管内容物涂片处理后,镜检检查显示,病牛内存在革兰氏阴性细菌。因此,可判断病牛患有流行性肺炎。针对急性期犊牛,检查显示,能够发现犊牛存在呼吸道、支气管黏膜带血,部分犊牛伴随血性泡沫、渗出物,肺部存在充血、水肿症状,胸膜可发现纤维化渗出物。针对亚急性期犊牛,病变部位主要出现在肺部,以大叶性肺炎病变居多。病程7~10 d后,才能够在病牛肺部发现充血症状,并且还会出现红色肝变。

4.2 诊断

犊牛流行性肺炎诊断需要深入了解犊牛症状,以病理解剖结果作为依据,并借助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应从病死牛内脏中提取样本,经接种培养,完成病原体分离工作,建立在有效血清样品检测基础上,获取到最终检测结果,进而判断病死牛是否为流行性肺炎。在实际检测期间,如果发现犊牛血浆内出现纤维蛋白,则需要另外提取鼻分泌物,完成检测工作。如果发现样本中伴随溶血性巴氏杆菌、副流感病毒,说明犊牛存在流行性肺炎[1]。

5 犊牛流行性肺炎预防与治疗

5.1 流行性肺炎治疗工作

犊牛养殖相对复杂,当发现犊牛患有流行性肺炎后,一旦未做好有效控制工作,将会严重影响犊牛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影响区域畜牧业发展。因此,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以及犊牛养殖情况,切实加强治疗工作,通过根据犊牛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犊牛流行性肺炎患病风险,并且即使在犊牛患病后,也能够控制病情,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犊牛健康,促进区域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发病初期犊牛,可给予祛痰药治疗,并另外配合抗组胺的相关药物,完成犊牛治疗工作。如果选择链霉素药物进行治疗,应结合犊牛具体病症,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如果病牛群发病率在25%以上,可将磺胺二甲基嘧啶应用到饮用水中,合理控制用量,需要给予病牛2~3 d治疗。如果病牛处于疾病早期,考虑到病牛症状尚不明显,行业多集中对疾病中期病牛进行治疗。当发现病牛进入疾病中期后,应第一时间将病牛进行隔离处理,给予青霉素以及链霉菌治疗,日常需做好养殖场消毒、杀菌处理。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牛体重变化,可结合病牛体重,对病牛进行氯化铵注射治疗,观察病牛病情变化,在病牛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可将鱼肝油与牛乳混合,给予病牛喂食[2]。如果病牛进入到疾病后期,观察到病牛伴随脓肿、恶化症状,为有效降低病牛传染风险,应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适当对病情严重的病牛做针对性处理。

5.2 流行性肺炎预防工作

犊牛流行性肺炎患病因素较多,预防是最好的有效措施,建立在有效预防措施基础上,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情传播,以免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1)初生牛犊预防管理。在顺利分娩后,接产人员应第一时间清理犊牛口腔、鼻腔黏液,并剪断脐带。可使用碘酊给予脐带消毒处理。在犊牛出生1 h后,应为犊牛提供优质初乳,有效促进犊牛营养供应。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快对犊牛进行饲喂,进而有效提升犊牛免疫力,降低犊牛患病风险。相关调查显示,在犊牛出生后6 h,犊牛能够充分吸收初乳免疫球蛋白,后续犊牛吸收能力将会逐渐下降。在犊牛出生12~24 h后,可观察到犊牛伴随肠闭合情况,直到出生时间达到36 h。后续,犊牛小肠抗体吸收单纯存在营养作用,无法发挥免疫功能。在出生6 h内,需要及时饲喂犊牛初乳,具体应结合犊牛体重,合理确定初乳量。(2)药物投放。针对初生牛犊,需要预防性注射青霉素,以7 d作为间隔,对犊牛进行注射处理,需要为犊牛连续注射

3次。在后续日常喂食期间,同样需要在犊牛饮食中增加预防性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应结合犊牛喂食情况,合理控制用药剂量,进而充分发挥预防作用。在饮水中,应合理增加电解多维,做好喂食处理。在整个饲养期间,应切实落实消毒工作,降低犊牛细菌感染风险。正常而言,在犊牛体重增加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土霉素、金霉素等药物,进而不断提升犊牛抵抗力,降低犊牛流行性肺炎患病风险[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喂养期间,应注意合理控制抗生素用量,以免抗生素用量过多,使犊牛出现抗病体质,不利于犊牛生长。(3)强化饲养管理。初乳能够有效提升犊牛抵抗力,应加强犊牛初乳喂养,尽快为犊牛提供初乳,进而有效降低犊牛应激反应。同时,为避免流行性肺炎大规模传播,养殖场应围绕饲料以及饮水,切实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并做好饮用水源隔离工作,有效降低疾病传播,进而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4)产房管理。应对犊牛、母牛进行隔离处理,分别进行饲养。犊牛床垫料应将厚度控制在20 cm,定期更换草料,并保持草料呈现干燥状态,提高犊牛舒适状态。加强产房通风管理,以免受到细菌影响,导致犊牛患病。(5)提倡自繁自养。禁止将犊牛、成年牛进行混合养育,在牛群中,一旦发现病牛,应第一时间提供隔离处理,并注意进行观察,以免因为疾病扩散。针对犊牛饲喂处理,应坚持定时定量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酸化奶饲喂,进而促进犊牛吸收、消化。(6)强化环境管理。考虑到犊牛体质较差,不具有良好的抗病力,外界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为有效降低犊牛应激反应,合理控制进出犊牛牛舍人数,做好室内温湿度控制,提高犊牛舒适度。日常保持牛舍安静,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 结论

流行性肺炎具有传染性,当犊牛患病后,一旦未做好治疗工作,将会增加犊牛死亡风险,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经济效益。因此,行业应切实提高对流行性肺炎的重视度,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同时,应做好诊断工作,在发现犊牛患病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而有效促进病情控制,保障养殖人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佳.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2):90.

[2] 刘海烽.犊牛肺炎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38(6):77-78.

[3] 张学新,高磊.牛肺炎的发病症状及具体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3(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