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静娜
摘要:近年来,我国师范类高校纷纷扩招,从而导致音乐学专业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在此情况下,直接导致了高校音乐师范生就业难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提高了人才准入门槛,若人才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足,就很难满足企事业单位发展要求,从而也在无形当中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以师范类高校为例,首先对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进行简要分析,其次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优化音乐师范生就业环境,增强其就业自信心,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师范类学生就业具有岗位选择集中、就业期望高、信息不对称等特征,与此同时,在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都提高了人才准入门槛,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而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音乐师范生毕业就业难度。鉴于上述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优化师范生就业环境,同时还要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多措并举,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强其就业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分析
(一)岗位选择过于集中
相比于普通高校,师范类高校专业性较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是岗位首选,但就当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教师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使师范生背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也导致很多学生转变了就业心态,开始考虑其他行业,如保险、银行等等,但这些岗位与自身所学毫无关联,工作之后,所有的专业知识都需要重新学习,这对于学生而言也需要背负巨大压力,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其就业自信,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就业信息不对称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狭窄等等,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不能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进行精准了解和及时掌握,因此也不能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就业决策,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师范生的就业成功率,使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三)岗位期望过高
现阶段,很多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对于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都会抱有过高期待,且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加看重自己未来的成长空间,对于工作环境要求过高。在求职过程中,也会更加倾向于那些发展前景光明、挑战性强、晋升空间大的岗位。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近年来,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提高了人才准入门槛,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其余岗位虽然没有过高要求,但却与学生自身期望不符,使师范毕业生陷入两难和迷茫的境地。
二、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首先,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师范类院校在教学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都缺乏对当前市场就业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形势的把握,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就业,需要在今后发展中,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使市场需求能够与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与此同时,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在毕业择业的过程中更加追求安稳,对于稳定性和安全感的诉求较高,大多数师范类毕业生都希望能够留在体制内工作,其余小部分毕业生会希望进入私企,而民办学校对于教师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在现实中却面临着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的问题。
其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毕业去向都十分迷茫。近年来,国家和相关地方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岗位政策,例如,增加事业单位教师岗招录人数,对于一些还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可选择先上岗后考证,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扶持之下,很多公办学校逐渐开始对教师招聘流程进行简化,对于一些紧缺岗位,学生只要在校招上通过试讲和面试就能进入单位,为就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在此情况下,仍然有很多毕业生保持观望状态,求职态度不够积极,就业准备也不够充分,很容易错失就业机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再次,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当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以音乐学为例,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和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环境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很多单位都过度看重人才学历,缺乏对其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同时还会盲目提升学历门槛,导致很多优秀的师范类人才错失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由于地域歧视问题的存在,很多岗位只接收本地生源,对于外地生源的控制比较严格,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的跨区域就业。除此之外,性别歧视问题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也广泛存在。例如,相比于普通高校,师范类院校女生人数较多,但个别招聘单位在招聘要求上明确标注只要男性,从而导致很多女生毕业生错失就业机会,即便拥有一技之长也无处施展,女生逐渐成为就业弱势群体。从整体上来看,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还有待于改善。
最后,就业是人才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很多师范类院校毕业生都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且这一就业群体日益扩大,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对于岗位期待值较高,在毕业之后很长时间都持观望状态,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就业状态不积极。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毕业之后,即便没有找到符合个人要求的理想岗位,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职业标准降低。与此同时,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会要求子女考取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岗位,但要想成功进入体制内却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而这也在无形当中加剧了慢就业的趋势。
三、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很多师范类院校而言,其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职业岗位等相关要素的考虑,导致人才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发展要求。对毕业生个人来说,就业能力与其个人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息息相关,毕业生出现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与学校教育具有直接关系。以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为例,近年来,该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相对应的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却严重不足,课程设置单一,教学体制保守等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师范类院校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音乐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发展要求,从而也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很多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学识,并不能满足岗位发展要求,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之后,很多专业知识都需要重新学习,从而也使得学生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第二,近年来,我国师范类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人才供给远远大于实际需求,从而使整个就业市场出现饱和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扩招,虽然能够为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接受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但从整体上来看,要想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还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同时,还要对社会就业形势、人才需求量等因素加以关注,合理地规划招生规模。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来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发展要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四、促进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建议
对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而言,其之所以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就业自信心不足,就业主体意识缺失,就业环境有待优化以及市场供需错位等。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提高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属于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如毕业生个人、学校、社会、政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进行构建,提高学生就业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进行完善,其次还要加强对师范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最后,要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增强其就业自信心。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完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
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供需结构失衡,人才供给远远大于人才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进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从以下入手:建立音乐学专业就业预警机制,对每一届毕业生的签约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使社会需求和专业设置具有更高的契合度,提高教育针对性。实践过程中,师范类院校需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二)促进师范毕业生就业环境优化
对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而言,要想提高其就业率,还需要对其就业环境进行全面优化。首先就是要加强政治制度完善,全面打击各种就业歧视行为,引导用人单位对用人要求合理设置,改变以往过度看重人才学历的用人局面,使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也能像普通高等院校一样,拥有平等就业机会,对于重点领域,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岗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当中,也要为师范类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其次,需要对就业市场和形势进行规范,加大社会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劳动监察部门、市场监察部门等,也要发挥自身社会监督作用,转变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同时还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出实用性较强、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标准。最后,新闻媒体平台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师范院校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例如,新闻媒体要尽可能多地关注毕业生群体,包括其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积极报道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反对就业歧视行为,并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用人单位形成正确的用人观念,并重新树立起公平、公正的招聘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歧视。与此同时,作为求职和应聘者,毕业生也要学会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就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不公平,要第一时间通过法律捍卫权益。
(三)增强师范毕业生就业自信心
师范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民办学校、幼儿园、中学、小学等的交流合作,为师范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中小学教育见习机会,通过教学观摩,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岗位要求,使其逐渐具备适应岗位发展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对音乐学专业学生而言,不仅要学习音乐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普通话、粉笔字等基本教学技能,通过加强日常实践,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为后续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高其就业实力,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各地中小学校纷纷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在这一发展形势之下,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需要大批量优秀的艺术人才加入到教师团队当中。因此,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也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其能够通过在校学习,对知识结构进行全面优化,提高艺术修养。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慢就业”现象。对师范类毕业生而言,其面临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明确自身定位,这样能够促进其自我目标的实现,通过了解社会,做好长期职业规划,能够避免仓促就业。支持和理解那些为追求优质岗位的“慢就业”现象,但对于那些缺乏明确职业规划,故意放任自我的“慢就业”现象,则不予支持和提倡,这样的行为既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同时也是对社会和家庭的不负责任。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起长远而清晰的职业目标,并朝着该目标不断努力,提高就业自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对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进行简要分析,其次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促进师范类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总之,相比于普通高校,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因此,很容易对其就业自信心造成打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首先要对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及时进行完善,其次还要加强师范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再次要为师范毕业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就业环境,最后还要从多方面入手,增强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使其能够树立起明确清晰的发展规划,并朝着该目标不断努力,提高其职业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
参考文献:
[1]魏敏.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以甘肃省音乐类大学生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23,34(3):141-144.
[2]李嘉欣,向文.音乐学本科专业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质性研究[J].科教文汇,2022(5):46-48.
[3]王华君,杜清泉,马春妍.高校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就业指导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7):45-11.
[4]张宪义.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以D高校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调研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22(009).
[5]李娇娇,李柯佳,李佳.新形势下高校应届毕业生“稳就业”实证研究——以H省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22,5(3):38-40.
[6]彭小波.国内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基于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量化分析[J].科教导刊,2022(25):140-143.
[7]汪祝华,盛烨,张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探析——基于1518名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16(1):6.
[8]张霞,解恒岩.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就业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7):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