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4-06-24 01:57:47颜彦曾鑫翠高江云
食品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食育美食食物

颜彦 曾鑫翠 高江云

1.幼儿园食育现状分析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就出现过食育文化,《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和相关的著作。“食育”概念的完整提出也是在近几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在2006年发表的《“食育”是国民健康的大事》中提到“食育应当是全民的教育,有效的食育应该从儿童,甚至婴幼儿开始”。中国国际贸易协会会长施用海在其《再谈关于日本的食育》等文章中介绍日本食育的具体概念和食育推进计划的现状和过程时提到“吃什么和怎么吃日益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中国需要食育”。食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食育关乎一生健康。近年来,幼儿园食育课程得到了重视。但在实施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更多的是重视午餐活动的组织,强调幼儿的就餐卫生,提醒幼儿吃饱、不挑食,对于食物的来源、营养、饮食安全以及饮食礼仪等没有制定科学而具体的课程计划。幼儿的饮食习惯和素养需要养成,教师的食育能力需要提升,因此我们开展了“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切实帮助幼儿萌发“食”的兴趣,提升“食”的素养。

2.幼儿园食育理论指导

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关注与尊重,又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是幼儿园开展食育实现“完整儿童”的理论支撑。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操作机会,让孩子在科学系统的食育活动中自我创造、自我发现、完整成长。

2.2 李里特的“食育就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理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里特在2006年首次提出“食育”,指出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疾病、食品安全、食物生产与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有必要在提倡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提倡“食育”。他认为食育就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意识行为和习惯,将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3.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策略

在上述理论和要求的指导下,针对当前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结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探索了“幼儿参与自然角”“幼儿走进食工坊”“幼儿投入活动室”“幼儿漫步主题墙”之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四步法”,帮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食知、食操、食味、食趣、食礼、食俗、食耕等方面获得多元经验。

3.1 幼儿参与自然角

利用幼儿园墙角、绿地、树下开辟种植区。幼儿通过松土、播种、浇灌、除草、施肥等种植体验活动,了解健康绿色食品的生长过程,学会照顾身边事物,感受劳动者的艰辛,懂得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通过观察植物从播种到发芽到长大的全过程,感知植物生长的规律,了解常见蔬果的生长环境、营养成分,提高观察、探究能力,体验生命的伟大,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蔬果成熟后,和小伙伴、老师一起采摘,通过身临其境的劳动,了解植物的根、茎、叶,学会区分植物的可食用部位,共同体验丰收的喜悦及采摘的乐趣,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食物。

3.2 幼儿走进食工坊

幼儿园打造出食工坊,以自然物进行装点,融入二十四节气元素,配置适合幼儿操作和分享的设备、食具,通过合理的搭配和摆放,营造出自然、温馨的食育氛围。在这里,孩子们感受锅碗瓢盆的美妙乐声,品尝色香味美的佳肴。

每周的半日主题美食制作活动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小、中、大年级段分别以“家乡美食”“中华美食”“世界美食”为主题,开展美食活动。活动时,孩子们穿衣戴帽,分工合作,像模像样地择菜、洗菜、切菜、装盘,将面捏、切、搓、包,将食材蒸、炒、炸、炖、煮、煎,俨然一位位高级烹饪技师。通过一次次的食操活动,幼儿安全使用工具、收拾整理、食品卫生等习惯逐步养成,食的兴趣、食的知识、食的能力、食的礼仪等食文化逐步浸润。

每期的大型节日美食体验活动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活动。幼儿园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了全园性的大型活动,如“庆中秋”亲子制作月饼、“庆元旦”亲子制作汤圆、“庆六一”亲子制作美食,将节日与食育融合,通过家园合作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其中六一美食体验活动孩子们最感兴趣。我们请民间艺人进入幼儿园,为孩子们展示米花糖、糍粑、粽子、麦子粑等食物的制作工序。在六一美食主题体验活动中,各班孩子自己制定菜单,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从桌子、凳子、桌布、摆件、吊饰、海报、广告词、服装、门面颜色搭配等均由幼儿自己参与摆放和制作,自己推销叫卖。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融入、快乐体验,既感受了传统美食文化,又亲身参与了食物制作过程,还品尝了各种美食,让食育课程真正“活”了起来。

3.3 幼儿投入活动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教师和保育员利用一餐两点环节,伴随着古典音乐的旋律,孩子们在自然温馨的环境中感受进餐文化,体验进餐的仪式感和愉悦,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餐点前,孩子们参与水果的清洗、去皮、切分,值日生负责桌子的擦拭、摆放餐盘、分餐,老师讲解菜名及营养。餐点中,孩子们自己盛饭菜,不挑食撒饭菜,安静愉悦进餐。餐点后,孩子们主动收拾渣盘,整理桌面,自己洗碗勺。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生活自我服务能力。

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时令季节,精心设计食育主题活动,如小班“我是光盘小宝贝”“鸡蛋的秘密”、中班“我是美食家”“营养我知道”、大班“世界美食”“二十四节气”,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领域发展目标融入其中,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4 幼儿漫步主题墙

环境是是幼儿园隐性的课程资源。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努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每次活动后,孩子们会将自己的食育活动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征,然后教师会一对一进行倾听和记录,如果遇到孩子们对食物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会组织集中分享活动,与孩子一起讨论、分析、梳理和提升关于食的经验。班级主题游戏墙,主要是将孩子们参与食育学习活动过程的照片、文字、调查记录、倾听记录等呈现出来,幼儿自主参与设计和布置,他们会在与墙面的互动中再次回顾、分享,再现前期活动,强化已有经验和技能,让幼儿在对环境的观察中内化和提升后期的主动活动。 由此,孩子们关于食的情感、食的兴趣、食的认知、食的技能等在自我建构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4.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效果

为了弄清在研究前和研究后幼儿的变化,我们一共设计了5个调查问卷,《幼儿对食物的认知能力调查统计表》《幼儿对食物的操作能力调查统计表》《幼儿对食物的偏食程度调查统计表》《幼儿进餐礼仪方面的调查统计表》《幼儿对食物的知识、操作、农耕、采摘方面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对象为我园小、中、大班幼儿家长,共15个班级746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46份,回收有效问卷第一次248份,第二次700份。相同的调查问卷分为2次,针对同样样本对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活动,两次调查综合情况数据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研究初期第一次调查和研究后期第二次调查中,回收率大幅上升,上升比率为60%。认识9-10种蔬菜、农作物的幼儿人数普遍上升,上升比率分别为65%、41%。食操熟练人数大幅增加,上升比率为53%。偏食现象明显好转,降低比率为75.9%。进餐坐姿有所改进,上升比率为73%。图1为2次调查数据上升比率对比图。

从表1前后2次的数据对比分析看,幼儿的食知、食操、食趣、食礼都有明显改善。

结语

研究实践证明,通过“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有效培养了幼儿“食”的兴趣,提升了幼儿“食”的素养。食知方面:幼儿认识了解了常见食物的名称、营养价值及植物的生长特征,知道要均衡饮食。食操方面:幼儿动手操作的技能得到提高,安全意识得到培养。食味方面:幼儿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美,懂得热爱美食。食趣方面:幼儿喜欢大自然的奇趣,主动参与劳动,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学会敬畏生命。食礼方面:幼儿懂得了进餐礼仪,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懂得爱惜粮食。食俗方面:幼儿了解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习俗,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爱他人。食耕方面:幼儿体验到在自然中动手栽培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奇迹。通过发展测评,我们发现幼儿在参与食育活动中,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食育之旅奇妙无穷,食育探索路之漫漫。以食启智,以食育人,愿孩子们在烟火气中拥抱美好,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有经费课题“幼儿园食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2020-31-099)。

作者介绍

颜彦(1971-),女,汉族,本科,高级教师,学前教育教研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研科研。

曾鑫翠(1979-),女,汉族,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课程建设。

高江云(1967-),女,汉族,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保育保健。

猜你喜欢
食育美食食物
我是“食育”小画家
学与玩(2022年12期)2023-01-11 06:39:42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食育工作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食育”也需进校园
甘肃教育(2018年16期)2018-10-10 09:22:18
美食大作战
儿童绘本(2017年10期)2017-07-05 18:38:01
美食
Coco薇(2017年6期)2017-06-24 23:29:55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美食都被玩坏了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