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以及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四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柯冰(1982—),女,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牙城中心小学。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承载着更高的期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这样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并基于自我评估发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更加主动。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答案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做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思考、探寻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受到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主动地去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会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问题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也给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发现具有思辨价值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意味着学生已经深入探索了学习内容,并试图从自己的视角去运用数学知识。因此,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锻炼,这样的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基本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据此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重视问题意识培养的数学课堂会有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获取教学反馈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困惑,然后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的提问也会让教师明确自己下一步教学的思路。这种良性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还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
二、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缺乏开放性
部分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开放性不足,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输入。这部分教师顾及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于是在课堂上安排较多的时间反复讲解例题,但这种单调、封闭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以被动学习的方式接触重要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这会阻碍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空间。因此,这部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打造开放、有趣的数学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师不重视知识拓展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较少补充拓展知识,也不重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堂也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受到限制,也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囿于狭窄的例题。因此,这部分教师应该适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补充一部分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拓展知识。当然,在引入拓展知识时,教师应当牢记,这些课外知识主要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避免给学生徒增学习压力。
(三)课堂氛围沉闷
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没有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也没有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只是按照课前准备的教学计划讲解数学知识,导致课堂氛围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效率自然也难以提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借助有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解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分享有趣的口诀,并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以提高学生记忆计算公式的效率。在讲解经典例题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任务,如告诉学生学校操场的长度与宽度,让学生计算沿着操场的边线走到食堂再返回教室的路程。这样的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的探究热情会被调动起来。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提出趣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一环,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借助趣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物体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这两种图形的独特魅力。在展示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引导问题:“你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了吗?”这一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白纸折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理解。在组织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大家是否发现,在折纸时,纸的边线有时候会重合,有时候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如何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设计美丽的图案呢?”这一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并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运用所学几何知识。
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还能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组织数学教学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组织数学教学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游戏情境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教学游戏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并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数抱团”游戏,让每个学生代表一个小数,这些小数可能是用除法算式、分式、文字描述等形式表示的。在游戏开始后,教师需要给出一个目标数,让学生找到能算出目标数的数字组合,然后与代表相关小数的同伴站在一起。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家有没有找到顺利通过游戏的秘诀呢?是不是和一些同学站在一起更容易赢得游戏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发现,有些小数加起来可以得到目标数,有些小数加起来则不行。在发现上述问题后,为了赢得游戏,学生会主动地思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问,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样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发现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后,学生会有更明确的解决问题思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4]。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抽奖箱,里面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你可以伸手进抽奖箱随便拿一个球,你拿到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在学生顺利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继续问:“如果抽奖箱中红色球的数量增加到20,而黄色球和蓝色球的数量不变,那么你抽到红色球的可能性会如何变化?”在学生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引导学生计算下雨的可能性、刮彩票中奖的可能性等。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会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逐渐学会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组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拥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团队合作或者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扎实记住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后,组织“测量与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组成探究小组,然后鼓励学生选择校园内的一个多边形区域进行测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还会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出现测量误差怎么办、测量单位如何换算等,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结语
总之,培养的学生问题意识,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趣味数学问题、组织数学教学游戏、结合实际生活提问以及组织数学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动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雪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智力,2023(15):96-99.
[2]孙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1):80-83.
[3]庄振锋.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105-106.
[4]李鹏图.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2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