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实践

2024-06-23 15:44:44聂梅
新课程·上旬 2024年9期
关键词:读图北京情境

聂梅

地理作为一门较为实用、综合的学科,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地理课程的学习能让我们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在实践探究中培养人地协调观,培育综合思维,提升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从而全方位、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主题式教学,即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深层研读教材内容,提炼关键主题,创设真实自然的主题情境,明确教学目标。

基于此,教师在主题式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思维,尝试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为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现代化、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以主题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以主题为价值引领,建构以思维为核心的深度学习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人文品格以及核心素养。

一、深层研读教材,提炼本课主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即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在多元空间尺度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分布、联系等信息,鼓励学生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尝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和相关知识。

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侧重主题情境的创设,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探究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帮助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主题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习资源整合的良好路径,教师基于整体的角度,制订并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元、螺旋递进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情境化的地理问题。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主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以及城市建设成就等方面多元了解北京,并能举例说明北京的相关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综合性、全面性、地域性的主题式内容学习中了解北京的历史,展望北京的未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积极建设伟大祖国、保护祖国历史文化和环境质量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提炼本课主题,形成如图1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架构。

二、基于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三节的内容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有了整体认知,对“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的了解较为深入,掌握了区域学习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作为一座城市,学生对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也形成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但对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串联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对区域知识的学习缺乏整体性认知。因此,教师基于学生学情特点,明确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在位置轮廓图上指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在归纳北京自然环境特征的过程中简单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区域位置对区域特征以及发展的影响,巩固认识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2)能通过观察北京地图说出北京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巩固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3)能运用多元资料说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从而形成热爱北京、热爱祖国、愿意积极建设祖国、保护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

三、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主题式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创设真实鲜活的主题情境,帮助学生突破机械化、重复性知识感知和记忆的壁垒,在情境中观察、在情境中思索、在情境中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找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主题情境的逻辑串联,给学生呈现真实、自然的主题情境,多维度、多层次地统整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交互评价中完成学习任务。

区域学习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深奥。教师应在课前搜集视频资源,创设自然鲜活的主题情境,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60万米高空看北京》的过程中,以新闻的视角直观、形象地感受北京的魅力和精彩,在多模态的视听体验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尝试沿着中轴线认识北京,初步了解北京的布局,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视频导入活动设计中,教师以激情澎湃的介绍语“天安门前国旗飘扬,长安街上锦绣绵延。从卫星看北京,龙形水系奥运精神光耀四海,凤凰展翅世界空港连通八方。今夕冰城夜盤重塑,冰雪之梦一核两翼,协同发展全新生态。”开启本课教学,通过“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图式,鼓励学生在视频中的地理知识介绍下,尝试说一说北京东西南北轴线上的重点地理位置(如图2),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构建情境任务,厘清知识脉络

初中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往往缺乏持续性的学习热情,教师采用单一、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多维认知视角的形成,只有在主题情境下引发问题,再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任务,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并自主建构结构化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知识,而是让学生切身参与,在层次渐进的情境任务中探究主题学习内容,从而在互动交流、实践探索中习得核心知识,培育地理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师围绕新课标创设了“古都,你好!”“首都,你好!”“现代都市,你好!”“双奥之城,你好!”四个篇章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搜集、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在第一章节“古都,你好”的情境任务中,教师将任务分成如下子任务:(1)读材料识历史;(2)读图找古迹;(3)读地图找风水;(4)读图析城址变迁。以此驱动学生认识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让学生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在“读材料识历史”这一子情境任务中,教师呈现如下语言材料:

材料一:远古祖先早在约70万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材料二: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古代称蓟,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唐属幽州,辽时称燕京,金时称中都,元时称大都,明清称京师,1928年称北平,1949年改设北京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链条:(1)北京有多少年的历史?(2)北京最早叫什么?(3)北京做过哪几个朝代的首都?教师以趣味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读图找古迹”这一子情境任务中,教师积极贯彻“生本理念”,让学生看图辨认名胜古迹,并上台简单介绍,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气。学生在介绍北京名胜古迹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北京悠久的历史,增强自豪感。

在“读图找风水”这一子情境任务中,教师设计了“为何北京有如此大的魅力,使得六朝统治者把首都定在此地,是因为北京风水好吗?”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巧妙运用希沃白板设计了“下列属于北京的信息”的填词游戏,在检测学生知识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人机智慧互动中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首先通过设计表格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从维度位置优越、海陆位置优越、战略位置优越、交通位置优越等方面深入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促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进可攻,退可守”的天然优势。学生通过阅读、查找和讨论,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教师可以呈现北京地图,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展开逻辑性的描述。教师还可以出示北京日常的温度图,鼓励学生概括分析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在北京建造四合院的原因,在层次渐进的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在“读图析城址变迁”环节上,教师引用北京老话“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利用希沃白板呈现北京城址图,让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如“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跟什么有关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说图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其逻辑分析能力。

在第二篇章“首都,你好!”中,教师设计了“读图知职能”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北京的首都职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关键地理知识。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巧用希沃白板,设计了“翻图说职能”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十二个区域组成的拼图中,任意选择一块区域翻图,根据图片提示说出图片上的地点以及代表北京的哪项职能特点,在游戏中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理解;游戏的设计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本课的一个易错点“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不是北京”这一内容。

在第三篇章“现代都市,你好!”中,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自学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感受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促使学生从多元化角度说明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突破学习重难点,促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习得,而是积极运用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在第四篇章“双奥之城,你好!”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图文资料,探究北京承办冬奥会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地理时事热点的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能在展示中提升自身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个性化的表达中内化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充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冬奥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一经典事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北京在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在讨论和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实施主题式教学中,应积极对其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做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地理知识,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学会深层次的迁移和运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巧妙融合多元化、互动化的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层次渐进的情境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快速地掌握地理知识,灵活运用相关课堂知识,最终在迁移运用中掌握结构化的地理知识脉络。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帮助学生在探究情境任务中点燃学习的热情,培育地理综合思维,在深度思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多维度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梧州市龙圩实验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读图北京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民生周刊(2020年15期)2020-07-29 08:56:17
北京春暖花开
北广人物(2020年12期)2020-04-01 15:06:41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护患情境会话
读图
IT经理世界(2016年17期)2016-11-29 16:48:22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