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优化策略

2024-06-23 13:30王彦兵谭映月吴新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4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岗位培训问卷调查

王彦兵 谭映月 吴新雨

摘要: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之一,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学界关注。高校图书馆中,学生以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参与服务管理也被认为是一个趋势。该文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考察勤工助学学生对于所从事工作的认知,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与收获。这些来自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鲜活话语,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给出了比较真实的反馈,也为管理人员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挖掘他们的需求提供了另一个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体会和已有文献讨论了有助于优化勤工助学管理、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可能措施,为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勤工助学;问卷调查;岗位培训;同侪学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b)-0094-04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Work-Study Program Based on Student Worker's Perceptions

WANG Yanbing, TAN Yingyue, WU Xinyu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ai'an Shandong, 271016,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th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moral cultivation, labor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ever-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academic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t is also considered a trend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ervice management in various ways such as work-study. The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 of a survey that aimed to explore the student worker's practic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work study program in an academic library. These first-hand response from the student workers provide a relatively real feedback on the job they are engaged in, and also provide insights for relevant managers to better engage with students and tap their nee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discusse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work study program. The insights from the survey results may also help to inform the administrators of how to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ork-study education function.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Work-study program; Questionnaire; On-the-job training; Peer learn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近年来,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之一,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学界关注[1-3]。勤工助学实践是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育人功能的实现是勤工助学的应有之义。高校应不断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与时俱进,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的融合渗透效应[4]。高校图书馆中,学生以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参与服务管理也被认为是一个趋势[5]。如何有效管理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他们在完成工作中提升自我,全面成长,是高校相关管理人员面临的一大课题。彭迪等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的人员危机和协同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6]。许淮等指出,为保障图书馆勤工助学顺利开展,应对岗位培训体系作出优化与调整[7]。蒋雅竹及高飞从能力贫困理论讨论了项目到组责任制的勤工助学管理模式[8]。赵珊珊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研究生助管团队创新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9]。周丽娜从转变思想认识、拓展育人路径、坚持调查研究三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进行探究,并指出:为提升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实效,“建议深入一线岗位、深入实际,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岗位情况和学生实践锻炼情况”[10]。本文是这一讨论的继续。一组独特的质性数据,使得研究者能够从新的角度来观察勤工助学学生这一群体、挖掘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和工作体会讨论了有助于优化勤工助学管理、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措施,为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学生勤工助学困惑与收获调查

1.1 数据来源

图书馆是高校劳动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每个学期都设有勤工助学的岗位提供给学生。作为改进工作的一项既定举措,笔者会在学期结束之时邀请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填写一份相关工作回顾的问卷。问卷采用开放性的问题,请学生描述勤工助学工作期间的困惑与收获,对相关工作提出建议。迄今共收集到有效问卷80份。这些来自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鲜活话语,为管理人员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挖掘他们的需求提供了新的角度。

1.2 结果与讨论

笔者对勤工助学学生填写的问卷调查反馈进行汇总梳理讨论,并对其中重复出现的主题进行归类分析。

1.2.1 工作困惑

受调查学生反馈的困惑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与岗位培训有关;二是与任务分配有关,如表1所示。

与岗位培训相关的困惑,主要涉及软件操作系统、工作环境熟识、工作流程等,如一位学生在反馈中这样写道:“刚来的时候,真的是不知所措,很茫然”。诸如此类的日常事务,对于管理人员早已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尤其是新加入者来说,充满了许多未知。为帮助学生及时适应新环境,管理人员应预见学生的困惑并思考如何及时解决,如加强入职培训,建立常见问题清单,鼓励同侪学习,畅通沟通渠道等。

比较集中的另一种困惑在于任务分配。如有一位学生在反馈中这样建议:“值班人数上分配更均衡一些。不要出现一些班人很多、一些班人很少的情况。”客观而言,这种情形与工作内容本身有很大关联。例如,期刊相关工作有极强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新到期刊及过刊整理等,工作性质决定这一困惑难以完全消解。

相关管理人员须提前规划任务,合理安排每个班的任务,尽量兼顾公平和效率。把庞大的任务平均分配成每个班上的小任务,或者根据任务情况相应地调整人数,例如,新书验收上架时往往需要增加临时性人员,增加的临时性人员面临着不熟悉业务的挑战。同时,还需要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条件允许可考虑进行适当物质激励,如一位学生建议:“在任务多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一点福利,比如涨工资”,这将更容易直观感受到付出的回报,对于缓解不公平感不无裨益。

1.2.2 感知收获

笔者收到的反馈中,也有许多学生总结了勤工助学期间的收获,主要集中在津贴补助、锻炼自我、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如表2所示。

在津贴补助方面,许多学生提到了这一点,说明作为勤工助学的基本功能,在讨论相关工作时不能忽视资助的重要作用。与此相关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反馈中提出了“增加工资,增加积极性”的需求。

在锻炼自我方面,主要表现在岗位相关知识、计算机软件、工作态度、平衡时间四个方面。如有学生写道:“了解了图书馆的部分流程。能够处理学业与值班的冲突(期末考试前),拓宽了人际交往。”可以说,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勤工助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育人平台。因此,启示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开展更多的培训,促进学生相关技能得到更大提升。也有学生反馈学业受到影响,需要管理人员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及个人生活间寻求平衡,做好时间管理。

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集中的收获是拓宽了人际交往的空间、收获了友情。如一位学生反馈:“交了很多新朋友,无论是同年级还是不同年级,都超有归属感。通过这份工作,我也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从表2相关示例中也可看出,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认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一线管理人员需要思考是否开展一些团建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困惑的反馈中,提及较多的是工作任务比较集中的时候,但许多被调查者表示,完成集中性的任务尤其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也是富有成就感的时刻。如有学生反馈:“在大型图书任务中看到一堆堆的书,整理入库,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在上新刊和下旧刊时所付出的劳动,着实令我有些小小的骄傲”。这是劳动本身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也表现出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满足感。

2 基于学生认知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优化策略

2.1 有效开展岗前培训

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和培训,提高岗前培训的前瞻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岗前培训既要站在馆员的角度去推进工作,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促进其个人成长和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缓解学生到岗初期的茫然和消极心理。

培训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职业道德修养。这是支撑其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也是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位育人功能的保障。二是岗位工作技能。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开展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图书注册和上架定位,期刊的验收、上架和签到等,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并掌握基础业务技能,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管理系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以及空间布局等。三是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确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勤工助学学生管理细则,包括岗位职责、考勤办法、纪律要求等,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2.2 畅通沟通渠道

在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个别突发状况或者以馆员的视角体察不到的想法或现象,这就需要畅通和拓宽师生的沟通渠道,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想法、意见或建议。另外,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关反馈和鼓励。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表达,积极献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参与图书馆的建设。

在日常工作中,可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如线上可通过图书馆微信平台、部门邮箱及电话、问卷调查、联系管理人员等方式进行沟通,线下可通过面对面交流、意见箱等方式进行反馈。

2.3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活跃,管理人员要培养其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意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运用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视角,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日常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困惑和相关意见及建议,积极参与相关改善工作的讨论和实施,积极收集读者的反馈。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其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反馈调查中收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建议,表明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这些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工作,鼓励他们贡献自己的创造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4 鼓励同侪学习

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交流,积极层面的交流对于双方都有益处。如一位学生描述自己的收获:“完成当天所布置的任务时,教授新成员时。”因此,管理人员在鼓励学生与读者之间进行服务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也应鼓励同伴之间在工作、学习及相关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以老带新,互相帮扶,共同成长。还可以考虑采用一些措施来鼓励同侪学习。例如,设评优指标,或适时开展一系列小组活动,学习工作理论及实操比赛,开设解惑答疑座谈和沙龙,进行关于改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头脑风暴等。还可考虑将优秀学生事迹编为“真人”图书,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组织“真人”图书的借阅,通过了解优秀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工作技能、学习经验等,实现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

2.5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营造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作用。公平性有失,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不满情绪积累,工作满意度降低,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正如学生反馈:“我希望每个班的工作量都能够均匀分配,不要过多或过少地分配给每个班。”

管理人员在改善工作条件和设施设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首先,协同考虑效率和公平,对于工作任务要有通盘的考虑,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使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乐于工作,善于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其次,更加明确工作任务及其安排情况,责任到人,让学生们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和积极性。最后,可通过一系列团建活动或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6 探索激励措施

恰当有效的激励可以使学生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对本职工作更加认可,提升其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使其在岗周期更加稳定,是学生持续、高效开展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一,学期末总结工作时,开展优秀勤工助学学生的评选工作,保证公平和透明度,对授予优秀学生获奖证书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此营造一个不断向上、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第二,优秀学生的事迹和精神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微信平台进行宣传,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第三,如有可能可为学生争取增加薪酬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增加薪酬可以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第四,在进行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时,同样也可以考虑给予一些物质奖励。

3 结束语

做好勤工助学管理工作,需要资助与育人并重。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认知。受制于现实条件,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结论在更广范围的应用。然而,小样本分析和研究中收到的反馈表明这种尝试具有潜力。这些来自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鲜活话语,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给出了比较真实的反馈,也为管理人员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挖掘他们的需求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优化勤工助学管理、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可能措施,为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借鉴。本研究对于未来勤工助学岗位招募及推广工作也有一些启迪。

参考文献

[1] 韩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41-43.

[2] 孙华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现实困境及实践进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3(8):88-93.

[3] 王一栋,杨晨,常青.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考量与推进路径[J].科技风,2023(11):27-30.

[4] 孙倩茹.新时代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9):85-88

[5] 秦艳姣.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0):63-64,73.

[6] 彭迪,李海瑞.学生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协同管理理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3):76-83.

[7] 许淮,王顺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构架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2(31):73-75.

[8] 蒋雅竹,高飞.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模式新探[J].情报探索,2016(9):106-109

[9] 赵珊珊.高校图书馆研究生助管团队创新管理模式初探: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12):19-24.

[10]周丽娜.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133-135.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岗位培训问卷调查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编辑有感——基于岗位培训和编辑实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