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材:搭建学生项目式学习的支架

2024-06-23 01:34:31沈燕
新课程·上旬 2024年9期
关键词:挥臂实心球发力

沈燕

教师素材,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教师身上的生活事例,包括教师自己制作的材料,或者在教学中有关的事例和故事。按照素材来源,可分成研发教具类素材、自身故事类素材和接触情境类素材三类;按照有无声音的特点,可分为有声类素材和无声类素材;按照素材的呈现手段,可分为实物展示类素材和媒体播放类素材。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景提出问题,并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本文以“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为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素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如何基于教师素材为学生搭建项目式学习支架进行了实践。

“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是七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实心球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投掷器材,以学生的发展力量素质为主。本课主要学习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师生将一起探索投掷的方法。

一、基于教师素材搭建学生项目式学习支架的实施

(一)导出项目学习课题

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的难点是挥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练习中总是发不了力,使不上劲,其实就是没有掌握这个挥臂动作。有的学生不得要领,用尽全力,球却落在脚下;而掌握技巧的学生,轻松就能完成任务。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自制教具先激发学生对学习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自制纸球,如图1):同学们,正确并巧力投掷实心球是大家在体育课上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有的同学和老师反映这一项目很难,今天我们先用纸球来练习,共同学习如何正面双手投掷实心球。

(设计意图:投掷这一活动对场地安全措施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加强对场地及器材的控制,降低安全隐患。通过自制纸球,学生直观地看到球的形状,对掌握实心球的持球技术奠定基础。而且纸球比较轻、易于握持,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器械感。)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

教师首先用自制的纸球进行动作示范,示范过程中注意动作要放慢,将动作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观察到教师的动作要领,动态地理解教师的发力技巧,再进行实际投掷。

在学生投掷时,教师先不要急于规范学生的动作,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习惯不同,贸然统一动作会限制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先让学生通过前期的观察自行练习,再组队进行练习。教师发现,做同样的动作有的学生会投掷得很远,但有的学生手臂很用力效果却不好,有的学生握球和持球的动作相对规范,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对,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后,再进行练习。

在自由练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进行示范,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练习过程,然后教师收集学生的活动意见,总结出以下问题:

1.投掷实心球的持球技术是什么?

2.正面投掷实心球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3.决定实心球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以上问题是学生在前期练习中已经遇到的并且需要解决的,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再探讨如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助推项目式问题的解决

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样针对性更强,更能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以解决“正面投掷实心球的核心技术是什么”问题为例进行探究。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活动环节,老师发现大家在投掷过程中的问题还不少。有的同学手指太紧张,握力太紧,导致发力后出球较慢。有的同学肘关节过早弯曲,且投球时眼睛没有看上方,导致球落地很快。

学生1:这都是我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2:我的手臂甩得非常酸痛,但是效果依然不太好。

教师:投掷实心球不能单纯依靠手臂发力,还需要腰腹部进行配合,带动手臂的发力。发力阶段是投掷实心球技术的核心环节,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投掷成绩。老师来总结一段顺口溜——后腿蹬,前腿撑,收腹立腰紧挺胸,直臂(前摆)拨球(手指)把球抛。

教师根据顺口溜内容再次进行动作分解示范,相比上一环节的动作示范,学生在此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再次示范是对学生的查漏补缺。

问题解决后,再通过实践练习进行巩固。学生先根据教师的顺口溜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腿脚、腰腹、手臂各部分协调。有一定效果之后,学生再用纸球进行练习,最后用实心球投掷,从轻到重,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从上述教学现场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基于纸球这一教师素材,为学生掌握实心球的核心技术搭建了有力支架。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很容易,但运用到具体动作中时又很吃力,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教师通过教师素材先引出问题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再进行纸球练习,最后再回归到实心球投掷中,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比重复且没有进步的实操练习效果要好很多。

(四)回归教师素材,延伸项目学习空间

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关注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教材之外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投掷过程中手臂动作挥洒较为随意,这是影响学生学会正确动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笔者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延伸,运用教师素材重点对学生的挥臂动作进行强化。

教师:同学们,在投掷项目中我们都会有挥臂的动作,通常我们叫“鞭打”动作。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投掷中挥臂的发力和动作还是不太规范,需要进行强化练习。现在我们挥臂打“纸杯”,强化掌握投掷中的“鞭打”动作。

笔者在教室中央用细绳绑定了纸杯(如图2),让学生轮流上前根据要求用手臂挥打纸杯。动作要求先慢后快,在慢的过程中纠正动作的不规范之处,减少动作失误,提高动作的效力。而后再要求学生加快速度,反复练习提高挥臂速度,进而形成肌肉记忆,课后再多加练习,能逐渐提高效率。

在学生活动结束后,笔者请学生分享活动心得。

学生1:老师,这个动作可以让我专心发力,下次投掷实心球我感觉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学生2:比起手拿实心球反复练习,这样不会让手臂过于酸痛,还能让我更好地协调手脚动作。

学生3:回家我也要做一个“空中纸杯”加强练习,这样在其他投掷活动中也会受益。

教师:勤奋的练习配合正确的要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投掷类动作考验大家的身体协调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再进行强化练习。

(设计意图:依托引入“吊打空中纸杯”这一教师素材,师生之间开展对话,自然而然地起到了激发学生对实心球投掷“鞭打”动作的兴趣,并让学生真正掌握投掷的鞭打动作,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对实践研究的意义分析

案例中的教师素材因为由教师亲自制作,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运用的时候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以下笔者结合多次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师素材的应用来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笔者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已经实现了第一步。让学生真正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一旦学生能主动开始学习,教学工作就变得顺畅很多。希望教师能够多运用教师素材,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体育课是学生普遍喜欢的科目,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以玩,但一旦开始学习课程内容,学习热情可能就会变弱,教师的教学可能会比较吃力且效果不尽如人意。而热爱是最大的动力,笔者认为教师要主动学习,从教师素材入手,多下功夫琢磨,并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填补学生的薄弱之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笔者觉得教师自己制作素材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而创作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提高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花心思琢磨学生,针对自己的学生下了大功夫,对教学倾注了更多的精力。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有的教师可能很少运用教师素材,通常是一本教材“走遍天下”,这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因为教师素材的应用,不仅对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教学的重要助力之一。希望教师平时多运用教师素材,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为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有利于为体育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实心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育中考的内容之一。通过锻炼,学生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但实心球主要的特点是趣味性差、身体负荷重,尤其是女生因为力量相比男生较弱,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不高。

笔者所教班级也存在这种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前期备课阶段针对这一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其他教师一起讨论如何调动学生实心球练习的积极性,最后确定引入教师素材的做法,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实心球练习的热情。让人欣慰的是,笔者这一做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畏难情绪,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当然,这次实践中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笔者运用教师素材进行前期教学引导与后期延伸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但是否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一形式并从中获益,这是需要在课后与学生进一步讨论的。教师素材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用,避免出现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问题,这样会本末倒置。学生前期觉得新鲜会配合,到后期容易出现疲劳感,这时候就要注意审视——素材是否有必要用、素材是否有用,再进一步看素材有多大用。

其次,教师素材的准备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其中要验证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还要花费时间制作,长久来看,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不能靠三分钟热度。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持续思考如何能花最少的时间做出或引用最有用的教师素材,让素材接“地气”且实用。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物类素材,师生互动性强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点燃创造的火花,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或许就是实物类素材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挥臂实心球发力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让实心球“飞”起来
扪心自度
乐活老年(2019年4期)2019-01-12 13:38:31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4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游镜泊湖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0:07:16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农家书屋(2016年9期)2016-05-14 03:43:36
天天挥挥臂有奇效
祝您健康(2015年5期)2015-07-15 09:23:16
挥挥手臂 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