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2024-06-23 01:34:31张鹏谦
新课程·上旬 2024年9期
关键词:二氧化锰木条木炭

张鹏谦

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有效互动,引出实验教学内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按照“回顾→提出问题→展示实验→寻求归纳→实验探究→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拓宽眼界→激发兴趣”的步骤及方法展开实验教学。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学生:除了氮气和氧气,空气中还包含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至于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答案显然是可以的。

【设问】那么,在严谨的实验室中,我们通常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深入探索这个问题。

【实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同时使用酒精灯对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处理。随后,我们尝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观察记录】过氧化氢溶液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而二氧化锰则呈现出黑色的粉末状。当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后,我们观察到产生了少量的气体,这些气体使得原本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焕发出火焰。然而,对于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我们并未观察到任何气体的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也并未出现任何变化。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引入新课】氧气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该如何制取它呢?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一同揭开氧气的制取方法的神秘面纱吧。

【实验】

1.我们先将5毫升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试管中,不施加任何加热操作,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仔细观察木条是否重新焕发火焰?

2.我们轻缓地将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进行加热,并细心记录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现象。随后,我们再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认真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变化。

3.我们在另一支试管中也加入了5毫升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特别添加了少量的二氧化锰。接着,我们同样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耐心观察并记录此时产生的现象。

【注意】学生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积极思考并尝试解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在实验中,教师可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师:什么叫反应物?

生:参加反应的物质。

师: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

生:不,必须有。

教师总结:只要有一种化学反应,反应物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在用过氧化氧溶液生产氧气的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也能生成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而是一种催化物。

【过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实验室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中有效的互动可以让教师及时讲解知识点。学生一边观察教师实验,一边紧紧跟随实验现象及进展,能够有效提高上课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二、引导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新课标导向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还强调对学生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富有探索性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如何获得氧气?怎样验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为什么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些问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去深入探索。学生渴望通过实验来找到答案,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这种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氧气的性质,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学生实验“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探究点一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我们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实验器材?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用于产生氧气的?哪部分是用于收集氧气的?为何我们可以选择排水法来收集氧气?

讨论交流: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以及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除了基本的实验器材外,若使用氯酸钾作为原料,试管口则无需放置棉花,以避免堵塞。)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我们常采用排水法来收集,以获得更纯净的氧气。同时,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我们也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更为干燥的氧气。

4.操作步骤:将操作步骤简化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为了验证收集到的是否为氧气,我们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迅速复燃,则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学生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亲手制取出维持生命的气体,这种体验无疑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兴奋和满足。当学生看到氧气从试管中缓缓冒出,那种直观的感受和成就感让他们对化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实践操作不仅关乎学生的技能学习,还与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紧密相连。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需要在实验中强调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每个步骤都准确无误。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不仅能够熟悉实验流程、避免失误操作,还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个探究实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教师要详细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备精准的操作技巧。学生通过反复实践能够逐渐掌握如何使用坩埚钳,如何安全使用酒精灯确保既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量,又能避免试管破裂或产生有害气体。这种技能的掌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为他们后续学习氧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点二 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当我们采用前述方法成功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后,若将木炭和铁丝分别置于其中进行燃烧,它们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讨论交流:我们将深入探讨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便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实验活动:1.我们使用坩埚钳夹取适量木炭,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其呈现炽热状态(请务必注意安全,避免烫伤)。随后,我们迅速将炽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并仔细观察其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待木炭燃烧完毕后,我们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并进行振荡,以观察石灰水与燃烧产物之间的反应现象。

2.我们点燃火柴,并小心翼翼地将其固定在螺旋状的细铁丝底部(操作时请保持警惕,注意防火安全)。然后,我们将固定有火柴的细铁丝缓缓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并仔细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各种现象。

【归纳总结】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安全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样涉及火源和高温操作的实验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每个操作都关系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实验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详细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火源,以避免火灾或烫伤的发生。

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还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趣味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的机会。以“氧气的性质探索”实验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

第一个实验是木炭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导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首先需要充分讨论,确定实验的详细步骤和每个成员的具体职责。有的成员负责用坩埚钳夹住点燃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确保木炭能够充分燃烧;有的成员负责在集气瓶中导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以便观察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的反应;还有的成员则负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木炭燃烧的情况、火焰的颜色和形状以及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频繁地进行沟通。例如,当木炭燃烧不稳定时,负责操作的成员会及时告诉其他成员,并一起讨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在实验过程中,负责操作的成员会及时向其他成员报告火柴燃烧的情况,包括火焰的颜色和形状等。其他成员则会根据这些信息来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完成了“氧气的性质探索”实验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通过交流和讨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并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负责观察和记录的学生首先开始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他们详细描述了木炭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以及燃烧速度,还有在木炭燃烧后的气体中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总之,教师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更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实验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关注实验教学,共同推动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二氧化锰木条木炭
小小的疑问
探究催化剂的作用创新实验设计
锰矿石中二氧化锰的快速测定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钉铁钉
二氧化锰超薄纳米片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精巧的孔明锁
柴与炭
电解二氧化锰表面包覆铋镍和铋镍锰复合物
电源技术(2015年5期)2015-08-22 11:18:14
小木炭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