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号”:改革开放后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2024-06-23 06:54
读报参考 2024年17期
关键词:餐食航班航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华侨华人资本,强调“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

“民航一定要企业化”

1979年1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对美国展开正式友好访问。此时,两国建交仅20余天。在“破冰之旅”中,中美双方签订了《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计划在1980年代初开通旧金山直飞北京的航线。

要开通远程航班,飞机上就必须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餐食。当时,首都机场的航班配餐由民航北京管理局负责,下属的配餐间只有30多人,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冰箱是放入大冰块的木柜,大白菜还依赖地窖保存,乘客吃的主要是饼干、煮鸡蛋,再加一点午餐肉。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考察后认为,中国内地没有一家企业有能力提供合格的航空餐食,提出航班经停日本东京,在东京配餐。

“不行,中途停就不叫直航。”邓小平十分坚决。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他坚持配餐必须在北京解决,合资成了解决配餐问题的唯一出路。

1979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消息指出,中国决定与外资合营某些企业,并为此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草案)》。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此项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外商投资法。该法规定:“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虽然“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由中方合营担任”等规定,仍带有一定的历史痕迹,但这部法规仍然开创性地为打开国门、引进外资提供了可靠的法制保障。这部法规出台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呼之欲出。

中美复航后的航空配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日本和瑞士的企业率先嗅到了商机,纷纷表示愿意合资成立航空餐食公司。但它们条件苛刻,中方不能接受。日方要的是日本航班在首都机场的优先起降权,不管其他飞机上的乘客是什么人,都要为日本航班让路。瑞士航空则试图从中牟取暴利。此事陷入了困局。

此前的1978年12月,香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之女伍淑清第一次到内地考察,她后来回忆说:“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时,食物是冰冷的,空姐还提着开水壶走来走去给旅客冲茶,同机的香港人纷纷抱怨。”伍淑清觉得这是个投资机会,但一些人认为还是需要先观察一段时间,一是对内地的做事风格比较陌生,二是担心法律方面的保障不足。当时,合资企业在内地还是新鲜事物,股份制怎么谈,合资怎么谈,谁批,能不能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伍淑清有担心,内地方面也有担心。

下定决心投资后,伍淑清与内地代表从1979年6月开始谈判,光是当月就谈了三次。在法律保障方面,内地的依据主要是上文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9月中旬,伍淑清先把香港方面的公司条例译成简体中文,民航总局再逐条核对,形成相关文件,双方签署了备忘录。审批过程中,国家经济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财政部、海关等部委专门开了三次会,逐一斟酌双方签订的条款,每次都争论不休。

为了赶在中美通航前做好配餐,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对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尽管文件还没有批下来,但伍淑清依然在1979年10月下了一张总价达500万港币的设备订单。配餐设备只有美国和德国才有,但它们不卖给中国内地,只能以中国香港的名义买,再从香港运到天津,转到北京。

“001号合资企业”

1980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外合资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因为享有“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的批准文件文号,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投资双方及其比例分别是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改革开放后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它的成立不仅引进了有关法律条文、财务审计制度,还引进了企业管理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也订立了前所未有的标准。

公司建立初期,内地员工很不习惯,比如,公司要求他们进出车间要用香皂洗手,还要戴帽子、换衣服。但那时全国物资紧缺,就连普通肥皂都是凭票供应的,员工们哪里舍得。伍淑清就从香港运来香皂,并允许员工带回家,但要大家保证工作期间严格执行卫生标准。

那时,北京城里的饭馆还在烧煤,而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厨房已经用上了管道煤气;做饭用的案台、蒸锅、炒锅都是不锈钢材质的,清洁时用高压水枪冲一冲就干净了;煎炸锅外有个旋钮,可以随意控制油温;配餐所用的部分食材,市面上极少见到或根本没有……有了先进的配套设备,加上不断探索的工艺流程,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迅速占领航空配餐市场。公司开业1年8个月后,中方就将300万元投资额全部收回。公司盈利,员工也连带受惠。到1984年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已与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航空公司建立合作。在14家通航北京的外国航空公司中,除了英国的航班在中国香港配餐外,其他航线的餐食均由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

生意越做越大,每逢遇到追加投资、扩大生产等重大问题,伍淑清都会拿出详细方案和充分理由说服中方,让中方人员印象深刻。企业取得成功,离不开整体运营的成效。除了公司高管外,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制作餐食的生产部、负责配送餐食的航机部,以及库房、财务、人事等部门里,都有来自香港的专业人员。新员工从基层做起,每种岗位基本都配有一到两名师傅,用带徒弟的方式,复制香港的管理经验。与此同时,生产线上的用具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在合资过程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总经理”的治理模式,这在当时内地是一种很新的机制。在企业管理上,1996年,公司率先与职工签订用工合同;1999年,又在民航业内率先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在技术标准方面,1980年和1981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曾两次对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餐食、用水等12个项目进行抽查化验,结果都给予高度肯定。

到2018年,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员工近3000名,日均配餐量超过10万份,每日配餐航班超过500架次。为德国汉莎航空、阿联酋航空、美国联合航空、日本航空等30余家外国航空公司,以及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多家国内航空公司提供机上配餐服务,还持续占有北京首都机场约70%的市场份额,实现38年连续盈利,累计纳税超过16亿元。

(摘自《同舟共进》张勋祥)

猜你喜欢
餐食航班航空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航空餐食销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世界银行:可持续的学校餐食计划要避免“一刀切”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