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如是解读漆。从字形上来看,“桼”上有木、下有水,指漆液像水一样流出来。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就已经使用大漆,大漆作为流淌千年的东方元素,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漆艺伴随着漆器的发展相生相长、革故鼎新、薪火相传。而现代漆画从历史悠久的漆艺文化中脱胎而出,是古与今的结合、技与画的相融。福建漆画对材料语言中的“技”进行深入探究和深度挖掘,通过绘画风格、色彩语言等来表达形而上学的审美精神。这种对美的创造,是福建漆画的审美特征。
宗白华曾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画面的视觉效果从画家的艺术精神出发,通过视觉元素与观者进行精神互动。笔者认为,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漆画语言更加注重通过解析客观事物的表象元素,来反映主观精神本原的存在必然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使得意象美得以延续,融会贯通于福建漆画的创作风格中。
在《寻梦敦煌—思道1号》这幅漆画作品中,笔者采用漆艺蛋壳镶嵌,画面疏密有致,力求彰显自然肌理的百态千华。冷暖色调强烈对比,巧妙地结合彰髹和彩绘技法,赋予画面明暗光影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中心,王羲之的《大道帖》之“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赫然在目,突显画面的空间感,残缺的佛造像仿佛追溯着敦煌飞天的辉煌艺术史,与汉简、张芝与索靖的书法、敦煌藏经洞写经一同构成了一幅虚实相生的画面,漆趣、画意与诗意交相辉映,传统文化魅力呼之欲出,孕育着生命的新活力。
笔者作为华夏子孙,从未去过敦煌始终是心里的一个遗憾。尽管看过几次相关的展览,但接收到的信息始终有限。好在得逢盛世,浩如烟海的书画卷让笔者得窥一二。人虽未至,然心向往之。
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漆艺家在喧嚣的尘世之中齐以静心,重温对传统漆艺丰富细腻的感受。这不仅是中国当代漆艺传承与创造的前提,更是中国当代艺术一个新的生长点。
作者简介:
郭元妤,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讲师、工艺品设计师一级(高级技师)。先后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现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和艺术设计制作多年。
现为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高级讲师,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州琢一工艺品有限公司、福州琢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全国轻工行业裁判员,福建省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