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敏 郭青霞 丁一 康庆
李惠敏,郭青霞,丁 一,等. 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基于山西省欠发达县5 307份农户样本[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3):69-74,79.
摘要:基于山西省58个欠发达县5 307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山西省欠发达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该区域土地流转进程中较明显的障碍因素,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存在较普遍的悖离现象,在有土地流转意愿的 2 742户农户中,1 892户农户(69.00%)并没有发生土地流转行为;在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565户农户中,1 163户农户(445.34%)发生了土地流转行为; 农户年龄、无非农就业能力、流转收益低、难找交易对象、担心失去保障和担心毁约对悖离现象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健康状况、农户受教育程度、总人口、非农收入占比、最大块耕地面积和最小块耕地面积对悖离现象产生负向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悖离因子进行深层次分析,形成“一路径,两驱动”的层次结构;以提高农户非农就业能力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农户个体特征与家庭特征对土地流转的限制影响,立足调控思路,结合因素作用路径,提出适应化的调控举措。
关键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Logistic-ISM模型;欠发达县;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3-0069-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3.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土地流转作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在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1]、抑制耕地撂荒[2]、帮助农户摆脱贫困[3]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土地流转出现了农户流转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悖离现象[4],阻碍土地流转顺利进行。悖离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政府推广土地流转的决策失效,进而影响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为合理扭转悖离现象,需要系统地分析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厘清悖离现象的发生机制,从而提出适应化调控举措。
现有研究表明,意愿是行为的先导,意愿对行为有重要的预见作用[5]。然而意愿与行为并非永远保持一致[6]。在意愿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行为偏离初始意愿[7,8]。
在土地流转领域学者大多独立地分析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9,10],较少关注悖离现象。起初,钟晓兰等[4]发现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象,但是其并未对悖离现象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吕晓等[11]指出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影响方向和力度上均存在较多不同,陈振等[12]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和转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因而造成了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然而,囿于悖离现象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难以做到条理清晰地调控悖离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梳理悖离因子间的层次结构,从而有层次、有重点地调控悖离现象。
当前中国的土地流转区域差异明显[13],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水平远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14]。根据《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20)》显示,2020年山西省土地流转率为15.2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08%)。根据山西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山西省欠发达县的土地流转率大多处于10.00%以下。因此,需要合理提高山西省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水平。同时,山西省作为典型的欠发达黄土丘陵区,境内山川纵贯南北,当地的非农就业和农业收益都处于较低水平。重点关注其土地流转的悖离现象,既有利于山西省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进程,推动其农业现代化,同时,也可为中、西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鉴于此,本研究以山西省欠发达县为研究区域,以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Logistic-ISM模型来识别影响悖离现象的主要因素,并厘清其层次结构。以期为扭转土地流转的悖离局面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推动山西省欠发达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1.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流转课题组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的实地调查,调研组通过与农户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研村庄,首先依据《山西省2019年专项计划实施区域贫困县名单》选定山西省10个地市共58个欠发达县作为研究区域;其次根据乡镇间距离、农业特色等因素在每个县选定3~4个乡镇;最后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4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10~12名村民进行入户访谈。调查样本涵盖了山西省的大部分区域,各地的气候、地形、种植作物、熟制等差异较大,适合于充分论证不同特质因素对土地流转悖离现象的影响。
本研究调查问卷5 534份,剔除无效问卷22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5 307份。问卷内容围绕土地流转悖离现象展开,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流转环境特征、风险认知和耕地细碎化。
1.2 变量设定
通过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对比来刻画被解释变量“悖离与否”,意愿与行为不一致赋值为1,意愿与行为一致赋值为0。
现有研究证实,农户的个人特征[15,16],家庭特征[17-19],流转环境[20,21],风险预期[22],土地特征[16,19]等都对土地流转产生显著影响。结合现有研究与当地实际,本研究建立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流转环境特征、风险认知和耕地细碎化5大类共16个自变量的影响因素体系,如表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Logistic模型
由于因变量“悖离与否”是二分类变量,符合二元Logistic模型的要求,因此选取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悖离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式中,Y为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值;p为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即Y=1)的概率;[α]为常数项;xi为自变量;βi为各特征解释变量的待估计参数。
2.2 ISM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ISM)用以划分复杂社会经济系统中因素的层次性和关联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安全[23]、宅基地抵押[24]等领域,本研究采用ISM模型划分悖离因子间的层次结构。
首先,假设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有k个,Si、Sj表示悖离因子,i=1,2,3,…,k,j=1,2,3,…,k。通过构建邻接矩阵R来确定因子间的逻辑关系。
[Rij=1, Si对Sj有影响0, Si对Sj无影响] (3)
式中,Rij为邻接矩阵中的元素;i为矩阵的行数;j为矩阵的列数。
其次,通过布尔运算得到可达矩阵M。
[M=R+I1≠(R+I)2≠?≠(R+I)λ-1≠(R+I)λ=(R+I)λ+1] (4)
式中,I为单位矩阵;2 ≤ λ ≤ k。
然后,依据可达矩阵M确定因素的层级Li。
[Li=SiPSi?QSi=PSi] (5)
式中,P(Si)为受Si影响的各要素合集,即在Si的行中所有为1的要素所对应的列集合;Q(Si)为影响Si的要素合集,即在Si的列中所有为1的要素所对应的行集合。
最后,根据式(5)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各层级的要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交叉结果分析
通过交叉分析初步评估山西省欠发达县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情况(表2)。在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742户农户中,850户(31.00%)农户实际进行了土地流转行为,1 892户农户(69.00%)并没有发生土地流转行为。在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565户农户中,1 163户农户(445.34%)发生了土地流转行为。综上,山西省欠发达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该区域土地流转进程中较明显的障碍因素。
3.2 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
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包括对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Hosmer-Lemeshow tests的检验结果显示P=0.102>0.05,模型正确预测的百分比为70%,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运行结果见表3。
1)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年龄对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健康状况、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农户年龄越大,身体越弱,受教育水平越低,发生悖离现象的可能性越大。相较于年轻人,高龄农户在土地流转时更容易受到身体状况差、非农就业收入低、担心流转后失去保障等限制条件的影响,导致其土地流转意愿难以转化为行为。当农户身体状况较差时,会出现由于无力耕种而无奈流转土地的悖离现象。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善于接受新事物,对土地流转政策和市场信息等较了解,从而做出更明智坚定的决策,因此意愿和行为的一致性也相对较高。
2)农户家庭特征。总人口和非农收入占比对悖离现象具有显著影响。总人口对悖离现象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家庭人口越多,发生悖离现象的可能性越小。家庭人口较多为土地流转行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有效促进土地流转意愿顺利转化为行为。非农收入占比对悖离现象具有负向影响,随着非农收入占比的降低,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即使具备土地流转意愿,但是微薄的非农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农户担心流转以后无法生活,因此不敢流转赖以生存的土地。
3)流转环境特征。无非农就业能力、流转收益低、难找交易对象对悖离现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无非农就业能力的农户会担心流转土地后无法通过非农就业来维持生计,因此农户不敢贸然流转土地。流转收益和自种收益的对比是农户流转土地时的重要考量指标,欠发达县流转租金普遍偏低,导致农户土地流转热情较低,不愿将土地流转意愿付诸行动。难找交易对象会直接导致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落空,从而产生悖离现象。
4)风险认知。担心失去保障、担心毁约对悖离现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加之欠发达县农村社保体系不完善,农户担心流转土地以后失去赖以生存的保障,不敢将土地流转意愿付诸行动。一旦土地流入方中途毁约,农户可能面临经济损失,因此加大农户流转土地的顾虑。
5)土地特征。表征耕地细碎化的最大块耕地面积和最小块耕地面积对悖离现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耕地面积越小,即耕地细碎化越严重,农户发生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的可能性越大。太行山、吕梁山地形崎岖、耕地破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难度增加,导致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难以转化为行为。
3.3 行为悖离的发生机制
根据二元Logistic模型的研究结果提取出11个显著的悖离因子(表4):农户年龄(S1)、农户健康状况(S2)、农户受教育水平(S3)、总人口(S4)、非农收入占比(S5)、无非农就业能力(S6)、流转收益低(S7)、难找交易对象(S8)、担心失去保障(S9)、担心毁约(S10)、耕地细碎化(S11),同时定义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为S0。
基于11个显著悖离因子,根据式(3)至式(5),确定截系数α=0.5,识别悖离因子的层级。为更直观地表示因素间的逻辑关系,用有向箭头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连接,得到悖离因子关联及层次结构(图1)。根据各悖离因子关联及层次结构可以获悉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和传导机理,从而为调控悖离现象提供清晰的理论支持。
1)一路径。农户年龄→农户健康状况、农户受教育水平、总人口→无非农就业能力→非农收入占比、流转收益低→担心失去保障→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
农户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其个人特质对悖离现象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农户个人特征(年龄、健康状况和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总人口的劳动分工决定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进而影响农户的职业分化程度和非农收入状况;农户非农收入的多寡则会影响其对土地保障功能的看法。此外,土地流转收益低也会从外部加大农户流转土地的顾虑,最后导致其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欠发达县的农户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非农就业能力受限,微薄的非农收入难以保障生活;当地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偏低,农户担心流转土地后失去生活保障,不愿将土地流转意愿付诸行动。
2)两驱动。流转收益低、耕地细碎化→难找交易对象→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担心毁约→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
农户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影响。由于欠发达县的农业效益较低,土地转入方为及时止损而中途弃耕毁约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大农户流转土地的顾虑。同时,欠发达县土地流转租金偏低和耕地细碎化严重等外部因素也成为阻碍土地流转的共性问题。
农户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对于土地流转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土地流转作为家庭生计由农业转移至非农业的标志,非农就业状况成为农户决策的关键考量指标。因此,以农户个人特质为决策基础,围绕非农就业状况形成影响悖离现象的主要路径。此外,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围绕土地流转环境和土地自身状况等因素形成多个驱动。
综上,农户个人特征对悖离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调控悖离现象时,应当重点关注户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土地流转的限制影响。非农就业能力与系统中其他因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整个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改善农户的非农就业状况可以引起连锁反应。因此,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是调控悖离现象的突破口。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切实推进欠发达县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山西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当前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主要障碍。本研究基于Logistic-ISM模型对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现象展开研究,分析悖离因子的层次结构,识别关键悖离因子,得出如下结论。
1)本研究基于山西省58个欠发达县的5 307份实地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在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742户农户中,1 892户农户(69.00%)并没有发生土地流转行为;在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565户农户中,1 163户农户(445.34%)发生了土地流转行为,说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现象较普遍。
2)通过Logistic模型结果可知,农户年龄、无非农就业能力、流转收益低、难找交易对象、担心失去保障和担心毁约对悖离现象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健康状况、农户受教育程度、总人口、非农收入占比、最大块耕地面积和最小块耕地面积对悖离现象产生负向的显著影响。
3)通过ISM模型得出悖离因子的逻辑结构为“一路径、两驱动”。其中,以农户个人特质为决策基础,围绕非农就业状况形成影响悖离现象的主要路径:农户年龄→农户健康状况、农户受教育水平、总人口→无非农就业能力→非农收入占比、流转收益低→担心失去保障→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围绕土地流转环境和土地自身状况等因素形成两个驱动:流转收益低、耕地细碎化→难找交易对象→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担心毁约→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悖离。
4.2 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明确调控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其影响路径,提出适应化的调控举措。
1)提高农户非农就业能力。组织欠发达县农户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农户特点和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且提高农户科学文化水平,鼓励农户进行自主创业。同时,鉴于高龄、体弱农户的非农就业状况较差的困境,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帮助高龄、体弱农户足不出户即可提高非农收入水平,从而逐步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
2)提高土地流转收益。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和支持力度、改良作物与种植结构、提升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举措,切实提高农业经营收益,既可以有效刺激土地转入方的规模化经营意愿,也有效促进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转化为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等.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4):539-552.
[2] 姚冠荣,张 传,刘陶红,等.农地流转服务体系有助于抑制耕地撂荒吗?——来自丘陵山区的经验证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4):442-452.
[3] 刘新智,周韩梅,王小华.农地流转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了吗?——基于CFPS的微观证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 20(4):501-510.
[4] 钟晓兰,李江涛,冯艳芬, 等.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0):2082-2093.
[5] NEWMAN T P,FERNANDES R. A re-assessment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behavior using the 2010 general social survey[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6,22(2):153-175.
[6] LI B, DING J Q,WANG J Q, et al.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willingness, behavior, and willingness-behavior consistency of farmers regarding photovoltaic agriculture in China[J]. Energy policy,2021,149.
[7] LI M Y,WANG J J,CHEN K,et al.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s of farmers green disposal of pesticide packaging waste in Henan, China: A perceived value formation mechanism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11):17113753.
[8] 王子坤,邹 伟,王雪琪.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行为与意愿悖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29-35.
[9] ZHU X S,WEI C F,ZHANG F T,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land circulation in mountainous Chongqing in China based on a multi-class logistic model[J]. Sustainability,2022,14(12):14126987.
[10] ZHANG M M,TAN S K,ZHANG X S. How do varying socio-economic factors affect the scale of land transfer? Evidence from 287 cities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27):6.
[11] 吕 晓,臧 涛,张全景.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差异——基于山东省3县379份农户调查问卷的实证[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5):1147-1159.
[12] 陈 振,郭 杰,欧名豪.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8,40(10):2039-2047.
[13] 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 等.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3—201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J].地理学报,2018,73(3):487-502.
[14] 王佳月,李秀彬,辛良杰.中国土地流转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2):2067-2083.
[15] TAN J,CAI D L,HAN K F,et al. Understanding peasant household's land transfer decision-making: A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literacy[J]. Land use policy,2022,119:106189.
[16] YANG H X,HUANG K,DENG X,et al. Livelihood capital and land transf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J]. Land,2021,10(5):10050532.
[17] 张占录,张雅婷,康明明.家庭结构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9, 33(10):74-83.
[18] LI Z J,LI G F,ZHANG K,et al. Do social pension and family support affect farmers land transfer?Evidence from China[J]. Land,2022,11(4):11040497.
[19] CHENG Y,HU Y,ZENG W Z,et al. Farmer heterogeneity and land transfer decisions based on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endowment and land endowment[J]. Land,2022,11(3):11030353.
[20] 蒋甲樱,李 中,李祎萌,等.农村承包地确权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22,42(7):195-203.
[21] 吴一恒,马贤磊.基于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视角的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5):66-77.
[22] 张建菲,龚燕玲,高 静.土地转出农户权益纠纷与维权策应的双重探因——基于全国1030份农户的数据检验[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5):624-633.
[23] 王 欢,乔 娟,李建强.防控生猪重大疫病: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发生机制研究——基于四省(市)的调查数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4):511-522.
[24] 余丽燕,黄细文.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房抵押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6):769-779.
收稿日期:2023-01-29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18041069-2)
作者简介:李惠敏(1996-),男,山西稷山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电话)18835419541(电子信箱)
1804961412@qq.com;通信作者,郭青霞(1969-),女,山西阳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电子信箱)gqx6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