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慧. 农业产业集聚下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3):137-141,149.
摘要:针对中部、西部、东部三大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发展,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农业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2014—2021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对中部、西部、东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速率最大,超过了东部地区,可能是受到国家农业补贴等政策的影响。由此可知,农业产业集聚有助于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增长速度;影响程度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3-013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3.02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自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施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引入农业科技和现代化要素,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1,2]。城乡间建立了稳定的要素流动渠道,促进了城乡交流与协作,稳定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解决了各类民生需求[3]。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对各地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农业相关产业因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吸引而集中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4,5]。这种集聚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中部、西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农业产业集聚对各地农业经济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6]。本研究针对不同地区,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1 技术进步效应分析
农业产业集聚的技术进步效应是指农业企业在地理上相互靠近形成聚集区域后,由知识共享、技术创新和合作研发等因素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质量提高的效应,农业产业集聚的技术进步效应如图1所示。
在集聚区域内,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利,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最佳实践和合作研发等方式加速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升级[7]。当农业企业集中在一起时,集聚区域内的农业企业规模较大、资源集中、创新能力强。这种集中的规模和资源优势有助于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技术创新的发生和传播[8]。同时,集聚区域内的农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相互促进,从而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在集聚区域中,除了农业企业的集中,还会形成一系列支持性的机构和资源,如科研机构、智库、专业服务机构等[9]。这些机构和资源能够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政策指导等支撑,促进农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10]。
1.2 规模经济效应分析
农业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是指农业企业在地理上相互靠近形成集聚区域后,由规模扩大和资源共享带来的经济效益[11]。农业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如图2所示。
当农业企业集中在一起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集聚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可以相互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12,13]。在集聚区域中,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利,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和人才交流等形式,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农业产业集聚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集聚区域内的农业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能力强、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更加迅速。此外,农业产业集聚还能够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品质方向发展[14,15]。
2 农业产业集聚及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分析
2.1 指标构建
基于赫芬达尔指数法,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指标考察农业产业集聚的总体情况,以体现地理上产业集聚的显著特征。各指标农业产业集聚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指标农业产业集聚度在0.5左右,反映出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中国农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相对于工业而言,农业缺乏灵活性,受限制程度较大,因此决定了其相对不具备高集聚度。仅通过农产品总量和生产要素投入衡量农业产业集聚度存在加总偏误,无法反映地域布局和农业专业化分工。因此,深入分析农业资产并结合特定类型的农产品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农林牧渔产值和农作物播种面积2个指标所反映的农业产业集聚度结果相近,而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的结果均明显优于这2个指标,表明要素生产力和要素投资之间存在差异。农业机械总动力所反映的农业产业集聚度最高,显示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差异,也凸显了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在所选时间样本中,粮食播种面积所衡量的集聚水平高于农作物播种面积,说明进一步细分农产品类别可以有效解决集聚度的加总偏误问题。同时,将焦点放在农产品层面所反映的产业集聚水平结果将更高。
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仍有上升空间,但提高农业产业集聚水平不是简单地追求所有农业生产的集中,也不是追求集聚度接近于1。实际上,发挥比较优势是提高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有效方法,可通过区域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来实现。同时,要重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发挥其核心引导作用,降低各地区吸收优质要素的条件,从而提高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省应重视比较优势的引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模式,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自上而下的构建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16,17],提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发展动力依靠创新,但目前农业科技水平低,创新意识薄弱,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待提高。关注农业发展速度和平衡关系,城乡收入比和农业经济发展波动是重要指标。绿色发展理念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以及复种指数是关键指标。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农业进口和出口依存度是重要指标。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正与分配问题,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共享水平以及各地区人均农业收入是关键指标。评价系统中的正向和负向指标通过极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客观权重根据指标变异性确定,信息熵越大,表示变异程度越大,信息提供越少,对应权重越小。经过统计得到各指标权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如表2所示。
2.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4—2021年全国和各地方的相关统计年鉴。
2.3 研究方法
2.3.1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该指数是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的,其中各指标的权重来自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计算式如式(1)所示。
[Index=Inn+Coo+Gre+Ope+Sha] (1)
式中,[Index]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Inn、Coo、Gre、Ope、Sha分别表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加权结果。
2.3.2 莫兰指数 该指数是一种用于测量空间相关性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式如式(2)所示。
[Mo=(xi×yi)(xi)2×(yi)2] (2)
式中,[Mo]为莫兰指数,[xi]和[yi]分别为两个变量在不同地区的观测值。莫兰指数的值范围为[-1,1],当莫兰指数为1时,表示完全正相关;当莫兰指数为-1时,表示完全负相关;当莫兰指数为0时,表示无相关性。
2.4 测算结果分析
2.4.1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可能导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因此,研究将全国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3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海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测算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2014—2021年全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0.187 7,说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2014年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最小,为0.163 4,2021年达最大值0.220 9,呈稳定增长趋势。2014—2021年,全国农业经济高质量指数的增速较为缓慢,年均增长率仅为2.29%,表明中国依然处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困局,未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149 3、0.204 9和0.135 2,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由西部向东部递增,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农业创新环境等异质性因素有关。考察期内,3个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2.9%和3.2%。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增速表明,西部地区的增长速率最大,超过了东部地区,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受到国家农业补贴等政策的影响。
2.4.2 农业产业集聚度 莫兰指数是一种用于测量空间相关性的统计指标,可以用来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莫兰指数如图5至图8所示。各地区的大部分莫兰指数均为正,说明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度存在正相关性。相邻地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度相似,可能存在一定的集聚效应。根据莫兰指数的大小,可得农业产业集聚对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3 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根据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结果,向政府提出了以下8条建议。
1)为了避免农业调整机会成本过高的情况,政府应根据地区的优势,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确保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与地区的资源和市场需求相匹配,避免资源浪费和市场饱和问题。
2)政府应确保农业政策的稳定性,为发展有潜力的农业细分产业提供长期的政策支持和保护,避免农业产业过度集聚或不适应现实长久发展的不合理集聚现象。
3)为了确保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监管的方式,引导农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决策,以避免过度集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市场饱和问题。
4)政府应正确引导和鼓励社会其他投资向农业领域逐步倾斜,为农业产业集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方式吸引社会其他投资者参与农业产业集聚,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5)政府可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完善降低农业集聚阶段对环境和生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土壤质量和水资源保护的监管。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鼓励他们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6)为了保障农业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扩展农业财政支持力度,以削减农业集聚阶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业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以帮助农业产业集聚实现可持续发展。
7)政府应注重并增加对农业领域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以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鼓励农业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以达到提升农业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8)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差异,政府应采取政策引导和支持,以推动地区农业经济质量的协调发展。政府可以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在各地区实现优势集聚。
4 小结
针对农业产业集聚对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对2014—2021年全国和各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增长速率最大,超过了东部地区。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农业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莫兰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度存在正相关性,相邻地区的农业产业集聚度相似,可能存在一定的集聚效应。农业产业集聚对中部、西部和东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因此,在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农业产业集聚,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效应,特别是在中部、西部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 菁.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地区工业化水平的调节效应[J].经济经纬, 2023, 40(2):45-54.
[2] 杨秀玉,乔翠霞.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财政分权的调节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 33(2):92-101.
[3] XIE E, ZHANG X , LU F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cropland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 rapidly urbanizing area of southeastern China from 1980 to 2015[J].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2, 33(9):1323-1326.
[4] 王亚男,张明斗.农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再考察[J].江汉论坛, 2022(10):27-37.
[5] 孙 慧,邓又一.工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的研究[J].生态经济, 2022, 38(3):62-98.
[6] 任玉霜,王禹杰.东部6省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度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7):158-164.
[7] LI Z, SUN X, HUANG Z,et al.Changes in nutrient balanc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green development after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A case study in Ningxia, 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35(5):139370-139380.
[8] 李 燃,李 瑞.技术创新与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 37(7):53-58.
[9] 徐 榕,涂维亮.绿色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20):246-248.
[10] 李盼盼,谢 畅.沈阳市县域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 2022(10):48-49.
[11] 董芳源.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永川豆豉经济效益提升策略[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6):225-226.
[12] 姚 慧,张 磊.数字经济背景下西湖龙井电商供应链运作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8):229-230.
[13] OWSIANIAK M,LINDHJEM H,CORNELISSEN G, et al.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biochar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use in six developing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55(2): 142455-142464.
[14] 王彦杰,高启杰.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2023,42(2):20-30.
[15] KUMAWAT A, YADAV D, SRIVASTAVA P, et al.Restoration of agroecosystems with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for food securit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 34(11):3079-3097.
[16] 魏卓然.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生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7):214-217.
[17] 刘和东,张桂境.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69-77.
收稿日期:2023-10-2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JYFZ103480)
作者简介:张远慧(1979-),女,云南会泽人,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电话)15969135789(电子信箱)159691357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