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鹏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美术课中被广泛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课程是小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带有启蒙性质,而且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整体成长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过于强调教学方法和内涵的模式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差异,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创造性。陶行知“创造艺术之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种理念对于改革和创新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以及最大限度地培养艺术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陶行知先生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将陶行知思想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创作带来的快乐,并逐步培养其美术创造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陶行知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它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一种动力。在如今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经济发展飞速的时代,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竞争能力。社会上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所以培养创造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独特人格
《创造力的儿童教育》一书中,陶行知指出,孩子的自主学习模仿功能是构建在创造力的基石上的,这种创造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知识,还能为他们塑造出独特的个性,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分数和完善作业,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性格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应该被重视和指导。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欣赏和创造美,这不仅可以通过美术作品实现,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体现。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的时期,通过教育,他们可以学会正确看待世界,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美,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作出更加美好的世界,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希望小学生能够管理好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求学、生存和事业打下牢固的基石。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从而获得独特的视角,感受纯净的美。
(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张“要释放学生的双手,才能激起学生“积极干、积极学”的浓厚兴趣,和“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这种方式更加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教学和创造,从而更好地投身到艺术教学和创造的过程中。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状况,就像“嗷嗷待遇”的小鸟一样,等待着“经验”的指导。这种方式过于简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缺乏许多发展的可能。在重视能力培育的模式中,教学不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美术知识,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联系生活、小组研究等形式,让学习者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并从他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从而拓展学习者的创造性和想象空间,培育学习者自主探索了解的习惯,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好处。
(三)提升学生的美术想象力
陶行知觉得“小孩子具备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评价孩子的绘画写作时,我们应该充分尊敬他们的劳作结果,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更为自如地发展想象力。想象力比科学知识更至关重要,这一观念在教育中尤为凸显,因为美育是一项文艺类课程,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绘画家都证明,具有超强的想象力是艺术教学和创造的基础。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这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主要时期。美术教师在这一时期应充分发挥主要功能,但是现实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意义。他们在教学中过分注重颜色、曲线和构造的准确性,导致学生在绘画领域只能模拟,无法真正掌握美术技能。如果学生无法达到想象力所提出的创造要求,甚至不按照标准进行模拟,这将严重阻碍他们在绘画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提出创造这一教育的初衷是培育具有创造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人,以促进科学技术提高和发展。这些人应具备主动、自觉和创新能力及崇高的道德和丰厚的知识,遵守法律法规。素质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创新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现代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创新教育的意义不容忽视。
(一)创造教育的内涵——创设轻松气氛,鼓舞勇敢尝试
要想达成创造性教育,首先就要实施民主教育。老师应该做到平等面对每一名同学,创设宽容、自由的美术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怕犯错、怕失败等恐惧心理,促使他们勇于试验。例如教学《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时,教师让学生观摩各种花的形态及其特点,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勇于创造,大胆说出心中想法,绘制出心中之花。唯有建立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育学生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应重视在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实践活动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绘画小游戏,激发学生美术创造力。
生活处处皆有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美。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思考和感受,将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内心世界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二)创造教育的手和脑——创造实际情况
陶行知认为“行动”先于“知识”之前,失去了“行动”之“知识”就很难诞生出新事物;不懂“知识”之“行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凭空想象出来。因此“行动”和“知识”具有某种辨证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教学做一体”认同“行动”“认识”“创新”有因果联系,我们要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经验性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再次练习、探究,以此开展创作活动。老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职责,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陶行知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相结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鱼,还要教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并且积累充足的理论知识,再动手练习,通过让学生对实际操作进行更多观察、探究和解决,激发其创新感觉和发散思考,再用创新思维引导练习。例如在讲授《电脑美术》时,教师应首先教给孩子如何使用电脑绘画软件的技巧,使他们能够巧妙地处理动画形象材料,最后实现利用计算机创作动画形象的目标。
小学美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进而能够创造生活。美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并产生艺术价值的过程。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手抄报活动、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三)创造教育的拓展教学——建立多学科知识体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欣赏课《清明上河图》时,教师除了讲授宋朝风俗画专业美术知识外,还补充宋朝历史上文化、经济学、社会背景等历史学科内容,建构起不同学科的认知体系,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系统性认知网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直接参与,感受事物的美好和创造的快乐,激发其创作灵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美术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
(四)创造教育的个体化教学——因材施教
陶行知以栽培松树和牡丹为例,深刻地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仅仅依靠栽培松树所需的肥料来培育牡丹,牡丹将无法存活;而仅仅依靠培育牡丹所需的肥料,松树也将无法存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陶行知开办了育才学堂,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中绘画项目包括美术、建筑设计、雕刻、照相、写作等,以适应他们的各种需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各种水平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人工智能》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资料完成作业,让有造型能力的学生创作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美术作品;让有动手能力的学生自制机器人的手工作品。老师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他们的创造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老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开发学生观察能力的环境和设施,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给他们充裕的思考时间。老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创造生动有趣的环境,引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的实践性平台,如试验课、游戏课和科技课,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老师应该创造一个充满和谐、自由、平等的课堂,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讨论、交流想法和观点,允许他们犯错、失败,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勇敢地去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教育学说和创造教育理念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不可或缺,因此老师应当利用活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观察、探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宽视野,增强认知能力。因材施教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通过创设轻松、自主的课堂,激励他们勇于试验,以此培育创新能力。将因材施教与“行-知-创”紧密结合,通过实际与探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想,并通过建构多学科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意识与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是我国当代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陶行知思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教师应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其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陶行知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架构自己的美术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创作,培养其美术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