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策略研究

2024-06-21 20:52张晓雪李用俊苏心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新文科课程思政

张晓雪 李用俊 苏心悦

摘 要:本文对教育部面向高校开展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度剖析,将微观经济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阐述在“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创新改革,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MOOC平台,突出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价值,构建多元考评体系激励学生投身于课程学习。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新文科”;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0;TS2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5-0068-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推进,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显著。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需要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并全面贯穿各学科知识体系,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新文科”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是立德树人,其改革的方向是将传统文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知识进行交叉重组,达到跨学科学习的目的,进而推进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伴随“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持续深化,当前已取得一系列的丰富成果,这些成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鉴于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其与传统思政课程教育路径的区分尚需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在理解二者关系、明确课程思政的实施环境和路径、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因此,持续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专业学科中的思政元素、有效推进其实践路径显得尤为必要,以切实体现大学教育“无思政不育人”的核心原则。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基本观念的理论总结,拥有成熟且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新的教育环境与教学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中具有深远意义,对大学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因此,作为经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教师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深挖《微观经济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我国实际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联系,将课程思政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新文科”建设要求,淮南师范学院在2020年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OBE教学大纲进行多次修订,结合“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要求,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经济学素养的同时,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目前,我国高校开设了思政通识课,但仅从思政通识课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学习历史是不够的,应当打通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壁垒,搭建二者的桥梁。微观经济学本身是揭示人类社会中经济活动的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因素,深挖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思政元素,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对标“新文科”教育要求,解读2020年新版OBE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部对文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根据需要支撑的毕业要求确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从理论基础知识过渡到实践应用,让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经济学原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达到育人目的。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任务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传授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更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念、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理解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微观经济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要落实以下育人目标。

1.强调社会责任与道德观念

微观经济学课程强调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经济主体,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道德规范。

2.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索新的经济现象提出新的经济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注重国情教育与国际视野

在介绍微观经济学理论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一)寻找思政元素,协同育人

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基础,融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指引学生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内在的矛盾冲突。当阐释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如何优化资源分配,进而更好地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使命感。在探讨不完全竞争市场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如企业的创新实践和市场竞争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市场竞争的本质与规律,并认识到创新在推动企业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作用。当剖析市场结构时,教师指出垄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低效性及其对科技发展的潜在阻碍,从而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通过对比中西方经济学说的异同,并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与技术竞争态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深植爱国情怀,为推动国家实现2025科技产业的升级贡献力量。在阐述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时,可以着重指出微观经济学中过度强调个体意志的观点,认为社会利益仅仅是个人利益的简单加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原则并不相符。通过以上思政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摒弃“唯利是图”的狭隘思想。

(二)兼容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思政内容持续渗透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浪潮的袭来,传统教学手段不再是完整获取学生信息、建立情感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唯一途径。应推进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思政内容的把握,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思政案例启发教学模式

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与思政内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增强思政内容的感染力。例如,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三个条件之一是要假设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即无重大技术突破,否则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能发挥作用。2017年,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亩产达到1149.02公斤,刷新世界水稻单产纪录,突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该案例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不怕苦不怕难的求知精神,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问题分析必然性,深刻认识到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

若教学条件和环境允许,教师应积极筹划并带领学生开展经济市场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多种调研手段,使学生能够深入洞察国民生活的幸福感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这一教学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促使其对市场经济有更直观地认识。

3.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模式

对应微观经济学的每个章节分布,整合教学资源寻找相关思政元素,提前在MOOC中上传相关教学资源,采用课前预习、打卡学习、教师督学等方式完成线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大力推进现代技术、课程思政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点滴之间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生动化发展。

4.翻转式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每一章节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策略。例如,通过在MOOC这一在线教育平台上,针对每一章节的思政教育内容,发布相关的讨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利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思考,不仅有助于传播正面的科学观念,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地搜寻和整理相关资料,明确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使命,见图1。

(三)构建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考评体系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始终坚守以学生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紧跟时代步伐的核心理念。课程设计紧密围绕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详尽的课程大纲展开,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同时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的成就感与良好的体验度。此外,课程设计还注重对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培养,以塑造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应当充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考评的目标

为了全面而精准地实施考评工作,我们要明确并细化考评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体而言,考评目标应聚焦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从而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应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考评目标的设定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2.确定考评内容

考评内容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石,须准确而全面地反映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规范及其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考评应加入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微观经济学现象引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从而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政理论的实际价值,进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考评内容旨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选择适合的考评方法

确保考评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结合线上微观经济学MOOC平台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化、多元化、过程化评价。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以及相关思政讨论题以平时分的形式纳入线下最终期末考评,形成线上线下对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学习。

4.实行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能够协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

四、总结

在深入探究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经济学的科学魅力,更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视角。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有利于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新文科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冯超.基于混合式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0):75-77.

〔2〕陈静.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2(11):96-99.

〔3〕陈美玲.《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022,38(2):125-128.

〔4〕王立国,李子晗.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04-106.

〔5〕王晓青,许成安.“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0):139-142.

〔6〕陈进,何建佳,刘毅,等.特殊时期“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4):168-170.

〔7〕赵红梅,孙晓芳,闫永琴.《微观经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33-135.

〔8〕田园.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与“融”的教学路径探究——以经济学类专业课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34(4):34-38.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新文科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