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价值指针

2024-06-21 20:52苏劲赫黄小元
关键词:思政课新时代教学改革

苏劲赫 黄小元

摘 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在守住根本、遵循规律、善用策略等方面下功夫。守住根本是从价值层面上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核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还需坚持原则、善用策略,以整合教育资源为主,在启发性、实践性、隐性教育上实现突破。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5-0095-04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1]。总书记的号召令人鼓舞,催人奋进。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如何接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守住根本,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接受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规范自己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其高质量发展要注意其本质特征,守住根本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政治性、深厚的学理性、深刻的思想性、突出的专业性是不能改变的核心内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把稳思想之舵,筑牢政治根基,要处理好“守”和“创”,“立”与“破”的关系,才能不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

(一)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灌输与教化的关键课程,是党的理论、政策、方针传播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学理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不容许发生颠覆性错误”,必须要“切实加强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2],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是明确办学宗旨,标明教学性质的根本要义。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矛盾关系中,“政治性”是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支撑。学理性是指导思想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内在规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来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守其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抛开政治性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便失去了立场、丧失了根本。学理性是蕴含政治性的科学内容,是政治性的理论来源,二者相互影响,互为支撑,共同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特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首先在教学上要坚守政治性,突出学理性。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信仰坚定,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在学理分析时要透彻,在理论讲解时要彻底,重在教会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看待现实问题,不断铸牢学生的政治信仰。其次要用学术的观点讲政治,课前备课要充分挖掘政治理论的学术性、理论性、科学性支撑,课堂教学要从理论维度、历史视野、人文视角让学生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最后还要注重讲好党的奋斗史,特别是使学生深刻体会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从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性和知识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知识讲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价值引导与价值塑造的重要课程。价值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重要表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性除了体现在对学生“三观”塑造与引领的个体性功能上,还体现在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培养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性功能。知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备条件,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因和价值功能双重决定的。知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功能性的内容载体,是进行价值传播,实现价值引导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决定其必然蕴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知识是帮助人类增长智慧、增长见识的重要宝库。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学目的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3]这段话意蕴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性表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性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重在做好二者的统一。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明确价值引领才是知识传授的最终价值指向,知识传授必须含有正确的价值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智力”课程不同,它的重点不在于简单知识传授,而在于把价值观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之中,帮助学生补充理想信念的钙,加深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化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要发挥好榜样作用。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经师”,更要做好学生的“人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立德”作为教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赢得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可心人。

二、遵循规律,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必须尊重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具有其内在的教育规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性,方能把握好时代性,更加突出特色性,从而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一)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和主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思想性和变化性的“人”。关注“教师主导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和主体性是其改革创新的一体两面。主导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统领引导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4],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建大师资体系,关键在于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具有传递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责任,更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养思辨思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铸魂责任。

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规律,实现二是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从主导性而言,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制度保障,积极推行教师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帮扶机制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底气和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队伍要具有主导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教育对象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注重提升自我理论素养和创新教学方式。从主体性而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习得”为导向,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改革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创新话语表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需要”“精准对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坚持教师主导性是为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主体性能有效激励教师把握主导性,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二)贯通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到通信技术的客观限制,多是采用面对面的传播方式。这就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同处在同一个物理空间,才能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以虚拟教学与学习为主的电子技术、电子软件与电子产品正在重构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处于一个物理空间内,而是可以借助移动客户端开展信息传播与实时交流的活动。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化教学正处于发展阶段,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依托计算机平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场域。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信息数据,丰富课程内容,讲好生动的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智慧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学习到课程相关的电子讯息或视频,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例如,积极开展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真正使教学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毋庸置疑,要想贯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一方面,这离不开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为目标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唯有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教学才有实践场地,才有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融合和贯通智慧学习平台,为教与学提供海量数据库,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以及增强虚拟教学体验的前提基础。

三、善用策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原则

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仅要在“学”上的深耕创新,在“道”上的运筹帷幄,还要注重在“术”上的拓展运用,也就是最大限度整合好、利用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和资源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关键一环。

(一)善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性和启发性

灌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传授的基本方法,启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促思的最终目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当前部分人把灌输理论理解为“填鸭式地教”“机械地学”,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强调灌输理论完全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灌输理论是指教育者“能动地”将理论由外部“灌输”到教育对象的头脑之中,使之形成符合一定政党和阶级发展所需要的道德品质要求。这里的“灌输”是指通过集体授课、单独辅导等教学手段和宣传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

灌输性和启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两种手段。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特殊性,思想形成过程的复杂性要求理论教育必须用灌输性和启发性。善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性和启发性教育手段是讲透、讲好、讲活思政课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灌输为思想启发提供可能和前提。“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灌输性,但并不是教师使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生硬地、强制地“硬灌输”给学生。理论灌输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主体更关注学生是否“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长”,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更要明确有效地启发在理论灌输中发挥重要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是理论灌输的主要目的。

(二)融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科学性的理论,这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把具有较强逻辑性、规律性和深厚理论性的知识讲明白、讲透彻,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有所吸收和获得,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实践性是实现“知行合一”“知行统一”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求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起来。理论教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实践教学是把知识获得,情感获得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枢纽。理论源于实践,重在运用于实践。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运用贯彻课堂的理念、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同时实践性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旨归。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重点在于解决好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关系。首先要发挥好思政小课堂的理论教化作用。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把理论性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便于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理论知识,深化理论认识,提升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其次要发挥好社会大课堂的启发感受作用。知识的学习要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要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使受教育者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获得意识的提升,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同时促进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张晓松,赵超等.登高壮观天地间[N].人民日报,2024-01-02(001).

〔2〕刘晓哲.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J].前进,2023(10):4-9.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0(10):4-11.

〔4〕陈立青.以“三全育人”为载体构建“大思政课”格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1):53-5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新时代教学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