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小燕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不但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而且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单独的学科与班级管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尤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其具有一定班级管理的价值作用。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将其和班主任管理恰当地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有效利用教材中涉及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班主任是由语文教师兼任,这为落实学生德育培养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融合,积极推动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对此,应该对初中教育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让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共同发展,实现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班主管理工作相融合的意义
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的讲授,能够将道德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初中阶段也正是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若能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互结合,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一)语文学科特点有助于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工具性,同时还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点,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文化品质。丰富的语文知识不仅对增强班级管理趣味性有一定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增强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语文学科的积极认识和学习态度。
(二)语言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语文知识中的每字每句都流露出爱国主义情怀、思乡情怀以及人文情怀,通过将语文知识与班级管理相融合,教师既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优秀的语言文化过程中接触更多优秀的思想和观念,促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熏陶,又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语文知识能涵养学生的情感
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塑造学生品质行为的,要让学生建立良好品行,需要充满共情力的环境作为保障,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强制性和主观性的管理方式和过程没有让学生产生共情并予以接受。而把丰富且具有深厚内涵的语文知识引入班级管理,有助于学生在其过程中体会并收获不同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具备丰富情感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和谐互益的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限制过于强制性,没有重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造成班级氛围过于严肃,学生不听从管教。教师应当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比如借助语文知识开展班级活动,让班级管理的氛围和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能乐在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人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学习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通过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名著阅读、写作教学等,积极从中挖掘蕴藏的内涵,培养学生正向思想。古诗教学在初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鼓励并引导学生正确地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并尊重多样文化,进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渗透德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教学《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将陶渊明所提出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真正了解到拥有独特的个性是多么重要。另外“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介绍莲花的君子气质,也希望学生理解到做人、做事都要如莲一般、如君子一般。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教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合作交流方式下,有助于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古诗词的意境,明确形象,把握古诗的主旨。
除了日常的语文课本教学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其他活动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师生互换角色开展讲课、课堂辩论赛、作文评比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个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团队活动的竞争意识和个人提升的意识。
(二)在生活中融入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与文化知识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德育能蕴藏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而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寻找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其给予及时地调整与指正,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际的观察能够发现,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之前,学生会出现学习紧张的状态,此时学生就会忽视对班级卫生的保持,使得班级卫生出现脏、乱、差的情况。此时,班主任就应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告诉学生保持班级卫生是每一名同学的责任,班级卫生是班级形象的体现,同学们要时刻保持集体荣誉感,并时刻铭记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学生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自己的行为标准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设立评分机制,构建良好班风
初中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班级风气的好与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思考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风气,使学生能够在积极、阳光的班级环境中快乐地成长,并实现身心健康发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德育标兵评选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而评选则是采取积分制,学生在日常学习、集体活动、校园活动中有优异的表现,都可以获得积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寻求学校与社会的支持,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福利院等地方参加义务劳动,还可以组织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捐书、捐笔等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筹集善款等,在上述活动当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积分。在每学期结束之后,对于积极参与活动并取得较高积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整个班级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所有学生都会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并非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当中,而教师则需要善于捕捉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德育。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表扬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加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给予肯定和指导。教师应定期询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并共同组织探讨,让师生一同发现班级日常的不足和问题,并齐心协力改善和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和管理秩序。
(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时刻陪伴着学生的成长,不仅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引导,还需指导学生进行一切校园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与行为能力,但毕竟年龄尚小,还处于相对懵懂时期,其行为标准大多是以班主任为准则,因此,班主任若想更好地实现德育,要从提升对自身的要求做起,要做到谨言慎行,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个人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对此,教师可取得学校的支持,定期在校园举办培训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行为规范。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阅读书籍,通过互联网查阅德育的资料,并结合相应的道德标准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审视与复盘,寻找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做出调整与优化,从而更好地在学生面前发挥榜样的力量。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分析与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发展特点,寻找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只有对学生的所感所想有所掌握,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学习与进步,以自身的行为标准影响学生,同时为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施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大部分内容都包含优秀人物的作品,利用这些作品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
如教学《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重点突出了自身修养要比外在的环境更加重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美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综合古代的良好风气,依靠作品的引证作用,为学生展示古代人内在的优秀品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然后融合时代的背景,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更好地提高内在修养,不但深化了中心思想,而且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精神品质,使自身修养得到有效提升。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通过班主任工作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抓住关键知识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集体意识,增进师生关系,促使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双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