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法,探析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并以高等教育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为出发点,结合职业发展如何引领高等教育的演变,分析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整合,本研究力图为高等教育机构、政策制定者和个体,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关联性;影响机制;教育演变
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既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又促进就业创业[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同时,全球化、科技进步的潮流中,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的紧密关系备受瞩目。这种紧密关联不仅是应对社会变革的需求,更是塑造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
一、高等教育的演变与社会需求
(一)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学传统。在古代,教育主要以儒学为主,培养士人阶层,他们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儒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倡道德伦理与文学修养,对后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至今仍然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代以来,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近代教育体制。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高等教育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体系,引入了新的学科和课程。清政府于189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阶段。然而,由于外部压力、内部冲突和社会动荡,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了一些波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经历了革命与建设的时期。高等教育系统得到了全面改革,包括实施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和推进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学体制得到重新组织,同时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带来了跨国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大学结构不断优化,新的学科领域不断涌现,为应对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二)高等教育的使命与目标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中明确了其独特的使命和目标,这既体现了国家的发展需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高等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演变,但一直贯彻着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推动文明进步的宗旨。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追求,旨在使他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高等教育致力于塑造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
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为社会培养服务型人才。我国一直强调教育要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为社会提供各类专业人才,以支持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这意味着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学生的成长,更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在目标中逐渐注入了创新和科技的要求[2]。我国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高等教育被寄予更多期望,要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高校被要求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以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此外,高等教育的目标还包括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注重传承国家的文化传统。通过人文课程和文化活动,学生被引导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二、职业发展的动态演变
(一)职业发展的概念与范畴
职业发展是一个涵盖个体生涯全过程的概念,不仅仅是关乎职业选择和职位晋升,更关乎个体在工作生涯中所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成就。这一概念的理解已经从早期的简单职业路径观演变为更加综合和动态的理念。职业发展不再被简单地定义为线性的职业阶梯,而更倾向于非线性和多元化。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经历多个职业阶段,包括职业进入、职业成熟、职业巅峰和职业退休等。
职业发展不仅关注工作岗位本身,还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职业发展包括对个体技能、知识、态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职业环境中,个体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素养,包括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而这些方面也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发展在范畴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职业概念,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除了传统的职业岗位外,个体的创业、自由职业、志愿服务等也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这体现了当代社会对职业发展范畴的拓展,个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
(二)社会变迁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社会变迁是职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力,深刻地塑造着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特征。在现代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以及社会结构的变革都对职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职业的面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一些传统职业面临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威胁,同时新兴产业和职业也应运而生。这意味着个体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更新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全球化使得职业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人们更容易跨出国界寻找职业机会,同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工作方式也成为职业发展的一部分。这对个体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跨文化沟通、全球业务理解等方面的技能。高等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调整,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另外,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在影响职业发展的路径。
三、高等教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专业选择与职业路径
1.专业对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专业选择决定了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专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专业技能存在差异,例如,工程专业注重技术能力、文学专业注重文学创作和分析能力。这些专业特质直接关系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从业领域和竞争力。专业选择与职业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一些新兴行业可能对某些专业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传统行业可能更偏向传统的专业背景。个体在专业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选择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专业方向,以提高职业发展的机会[3]。
2.跨学科教育与职业多样性
在这个多元、复杂的职业环境中,跨学科教育不仅拓展了个体的知识领域,更培养了综合素养,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跨学科教育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传统上,学科的划分可能使得个体只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其在职业发展中的广度。而跨学科教育则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使个体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跨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跨学科教育强调综合性的培养,培养个体在不同领域中的适应性。职业多样性要求个体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跨足不同领域的能力。跨学科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在多元职业环境中更为灵活和适应的能力。
(二)软技能与终身学习
1.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是当代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对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至关重要。沟通能力是个体在职场中有效交流和表达的基石。无论个体在任何职业领域,都需要与同事、领导、客户等多方进行沟通。沟通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更涉及倾听、理解和回应的能力。通过清晰、有效的沟通,个体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协同推进。团队合作是现代职业环境中的一项重要要求。很少有工作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更多的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团队合作不仅仅是个体技术能力的结合,更涉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协作。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各个成员具备优秀的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协调工作、解决冲突、共同追求团队目标。
2.终身学习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
终身学习使个体能够不断更新和升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职业技能逐渐被淘汰,而新的技能需求不断涌现。通过终身学习,个体能够紧跟潮流,及时获取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在职场中的竞争力。终身学习培养了个体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职业适应性不仅仅是对特定领域的适应,更包括对新环境和新任务的适应。通过持续学习,个体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了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挑战的能力,使其更具有职业弹性。此外,终身学习还培养了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学习不仅仅是获取已有知识的过程,更是开拓思维、挑战传统的过程。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个体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激发了跨学科思维,更有可能在职业发展中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职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反馈作用
(一)职业需求与教育创新
1.行业对专业课程的反馈
行业对专业课程的反馈不仅关系到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职业竞争力,也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行业对专业课程的反馈有助于保持课程的实效性和实用性。随着科技和产业的迅速变革,行业对所需技能和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与相关行业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到行业的最新需求和趋势。通过将这些反馈纳入课程设计和更新中,确保学生所学内容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其在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行业反馈有助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4]。通过与行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业内部的运作机制、专业标准和发展趋势。这种深度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也使高校能够更灵活地调整专业课程,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培养更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人才。此外,行业反馈对于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估和提升至关重要。行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和用人反馈直接反映了教育质量和专业课程的实际效果。
2.跨界合作与实践性教育
跨界合作和实践性教育通过拓宽学科边界和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跨界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综合和实际的学习体验。在现代职业领域,问题和挑战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交融。通过促进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合作精神。例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合作开发创新应用,既锻炼了技术能力,又培养了商业意识。
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常常催生出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参与跨界合作项目,有机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从其他领域获取灵感,促使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为他们未来在职业中提出新颖观点和解决方案打下基础。此外,实践性教育是跨界合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与企业、行业组织合作,提供实践性教育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接触到业界最新的技术、流程和需求,更好地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职业成功与校友网络
校友资源是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的宝贵资本,对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具有深远影响。通过积极利用校友资源,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更广泛的职业信息,还能够建立有力的职业网络,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指导和建议[5]。许多校友已经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职业经验和智慧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指南。通过校友讲座、职业咨询等活动,学生可以直接聆听成功校友的故事,了解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更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
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网络,校友网络是一个庞大而稳固的社交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校友网络认识来自不同领域的职业人士。这种广泛的人脉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不同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机会的途径。此外,校友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工作机会。许多企业更愿意雇佣有校友背景的员工,因为校友通常能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该企业的文化。通过校友推荐或校友专场招聘会,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心仪的企业,获得实践机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机构、行业和个体共同努力。通过深入理解这种关联性,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为社会培养更具综合素养的人才,推动职业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汪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2(13):36-41.
[2]罗燕,刘栋,曲艺.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建构与问卷编制:基于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的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4):91-98.
[3]周建松.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81-84.
[4]俞佳飞.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困境与对策:基于浙江省中职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J].职业教育(下旬),2020,19(5):3-12.
[5]姜林.基于学习性投入的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韩仲秋(1983— ),男,汉族,山东博兴人,齐鲁工业大学,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