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强
古人观察、理解、表述万事万物,离不开一个字:气。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深渗在人们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之中。
气,也是审美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标尺,是引发观者之于文艺作品交流共鸣的触机。氤氲的气韵拂动于书画琴瑟,律动于雕塑建筑,灵动于诗歌文赋。打动我们的这种气,可能是深厚的自然元气,可能是儒者蓄培的浩然之气,还可能是那种美至毫巅的清气。
芒种,继而端午,然后夏至。节气,循着生命微妙的节拍,带来了焕发成熟光泽的6月。本期“开篇”栏目,推出《王文泸小品文集腋》。这些短章融性情、趣味,还有责任为一炉,柔可绕指,细可穿针,人间烟火、人生况味、文化的幽兰清风,几可拂面。置身新媒传播众声喧哗场域,文泸先生文字的形制、风采和质地,称得上是一种刷新——当然,更是保持。
古岳先生的故乡书写,愈见宏阔。这是一种“我即四方”的历史文化书写。时空拓展,意味着地方的深度和广度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加生动。阿贝尔的《阿尼玛卿日记》从另一个方向呼应古岳,可以说是“四方即我”的表达。沿着河流山脉的走向,深入青海,深入阿尼玛卿,就是在走向向往、走向熟稔、走向期待融汇的另一个自我。古岳和阿贝尔的探寻,将一种神气透亮于文字,情感气势跃动,仿佛巨岭长河,劲健有力。雪归、子方、龙本才让的小说,都着墨处于某种生活、生命紧张时期、特殊时期的人们。耐心的描画和叙事,犹如一步步行进于艰险的山路峡道,千回百转,最终拨云见日。本期诗歌各美其美,轩辕轼轲明快而宽阔,莫非、曾蒙、燕越柠皆有赏读、诵读处。
《诗家一指》有段话值得一读:“诗,乾坤之清气,性情之流至也。由气,则有物;由物,则有理。必先养其浩然,存其真宰,弥纶六合,圆摄太虚,触处成真,而道生矣。”
这是在说诗,何尝不是在讲中国古代的整体宇宙观呢,何尝不是在讲生命的光彩和质量呢?
诗由气成,文由心生,这样的时刻大多数作家都会获得。但是,保持内心的充盈笃实,才能真正持有恒久的劲健之气。所谓期之以实,御之以终,是涵纳审美的一种期许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