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鲜明特质与实践路径

2024-06-20 15:15:51朱永刚
理论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形态”,是具有高度话语创新、鲜明内生特质和强烈实践取向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从话语体系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集中体现在“新的文化使命论”“新的文化生命体论”“文化主体性论”“魂脉根脉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等话语范式的建构上;从内生特质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蕴含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人民性,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创新性,独立自主、自信自立的主体性,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的科学性,博大开放、胸怀天下的包容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从实践路径看,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深化、细化、转化,应把握“一个主导—两大基石—三维面相—四位一体—五环相扣”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鲜明特质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4)06-0014-0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形态”。作为党最新概括提出和凝练形成的重大思想范畴和话语创新范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具有高度话语创新、鲜明内生特质、强烈实践取向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和中华文明的现代更新,运用“何以创新—何以形成—何以彰显”的分析范式,深度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内生特质及其实践转化路径等重要议题,对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术化和学理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

任何一个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唯属于自身的话语创新和理论突破,这是其得以建构形成并屹立生发的灵魂和血脉;否则,它就不可能开创成为新的思想生命体。这种话语创新和理论突破不是观点论断的简单拼凑和重复堆砌,而是蕴含形成规律,拥有自身架构,一脉相承、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这样一种思想理论和话语体系,其话语体系不是各种新观点新论断的叠加拼搭,而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场域和现实土壤中开创确立的,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创新意涵的话语突破和理论贡献。

(一)新的文化使命论

话语是思想的物质载体和外显形态。一个思想理论体系的话语创新,必然展现其构建生发的生命张力。这种生命张力,势必体现为一种使命牵引和任务驱动。首先,从战略地位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的新文化思想,其生命张力无疑体现在肩负的使命任务上。这种使命任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构建的主导主线和实践牵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塑生发的强大内在驱动力量。没有这种一以贯之的内在驱动力和实践牵引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体系就会缺乏思想的主线和理论的主导。其次,从使命内涵看,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阐释党的初心使命、党的使命任务到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内涵层层递进、逐步展开,构成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话语的核心概念和标志性话语表达,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的思想内核和构成要件。最后,从话语表达看,新的文化使命作为相对于党的初心使命、党的使命任务等既有话语的最新表达,是党的使命内涵的高度延展和话语拓新、党的使命任务的最新外显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论命题和话语体系的根本要素构成。

(二)新的文化生命体论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的代表性表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本真内核,代表着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建构的必然结果。首先,从“两个结合”的视角看,不仅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而且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从根本上说,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新时代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理论形态,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本质上就意指习近平文化思想。其次,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双向奔赴、双向赋能,造就的这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就新在这一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第二个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结合使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同时中华文明也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文化底蕴。最后,从生命体视角看,生命体是一种有朝气、有活力、有发展前途的事物,代表的是生机、活力和朝气。“第二个结合”不仅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向现代,使中华文明拥有了现代形态,推动了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而且也充实了其文化生命,使其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因此,可以说,新的文化生命体论,本质上就是“第二个结合”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构建的逻辑必然和理论结果。

(三)文化主体性论

习近平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1]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逻辑深刻内蕴“文化主体性论”的关键话语。首先,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衰,并且能够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根本就在于中华文明拥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生命力。其次,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带领人民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根本也在于党和人民的文化主体性。没有这一主体性,党和人民在实践上就不可能探索出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理论上就不可能提出“两个结合”“两次结合”的重大命题,更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度阐释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别是推进“两个结合”,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都是在凸显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构筑党和人民文化主体性的根本依托、文化力量和文化基础。最后,从中西比较视野看,党在引领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破除西方中心论,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解和消弭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回答“古今中西之争”,根本还在于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2]。

(四)魂脉根脉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导、话语体系、创新路径、理论结果、灵魂根脉等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四梁八柱”和逻辑架构。其中,魂脉根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的崭新概念范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的标志性象征。一方面,从内涵释义看,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习近平又明确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看作党和人民赓续传承的魂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党和人民守正创新的根脉,把“第二个结合”作为话语建构和实践深化的灵魂根本和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另一方面,从线索脉络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涵盖的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生命体、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代表性概念和标识性范畴,其生发维系无不通过“第二个结合”的方式和路径得以完成[2],无不是魂脉和根脉双向奔赴、互相成就所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所统摄与内聚的。魂脉与根脉的概括凝练,不仅标志着党就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大作用的认识达到了崭新高度,而且标注和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形塑构建的内在机理和血脉基因。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论

思想是实践的话语表达和话语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文化的话语和文化形态。新时代新文化是新时代新实践的文化形态,而新时代新实践最本真的体现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概括。一方面,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看,坚定文化自信的提出与实践,构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和文化基础;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向度和文化旨归;文明交流互鉴,表达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源泉和世界向度;文化主体性的提出与巩固,则凸显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自主;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创的。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文化基础、文化旨归、文化品格、精神自主、实践形态等均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思致相因、内在会通、高度统一。另一方面,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旨是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包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3]。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架构的内在核心、本质特征饱含文化的基因和使命,内蕴文明的真谛与精髓,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核与实践形态。正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的实践论和发展论。

(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

从整体构建看,如果说新的文化使命论、新的文化生命体论、文化主体性论、魂脉根脉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的若干分论,那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的总论。首先,这一总论精准概括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五大突出特性,深刻回答和阐释了中华文明有何特殊之处、中华文明何以伟大等事关中华文明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课题,清晰标注了中华文明独特而重要的历史方位,以科学理论的方式筑牢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其次,这一总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命题,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度洞察,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文化主体性。最后,这一总论不仅提出了“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的重大使命任务,而且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维度,给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浑然天成般地将新的文化使命论、新的文化生命体论、文化主体性论、魂脉根脉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等凝结和内蕴于一体,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论。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

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文化叙事和文化新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不仅有话语体系、理论建构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而且有实践推进和战略布局上的重要部署与实践要求,可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充满着坚定的文化自信,彰显着强大的文化主体性,表达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自觉自信,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品格、价值追求和文脉精髓,彰显和贯穿着真挚的为民情怀、卓越的创新精神、坚定的自信自立、博大的包容胸怀、科学的思想方法。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既要深度探究把握其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又要深刻释义析理其生成构建的内在机理,洞悉贯穿和运行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精髓与灵魂性的内生性特质。

(一)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创新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为民造福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根红线,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构建的根本立场。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渊源来自于人民。习近平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4]人民是文化生成发展的宝贵矿藏和源头活水,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化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新时代新文化的发展方法,最根本、最关键、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新时代人民生活进行全景式观察和显微镜似的剖析。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其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把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和原则性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新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需要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把人民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旨在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二)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创新性

创新是党引领人民走过百年辉煌历程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求索、推进理论和实践进取的发展理念和精神品质,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构建的根本方法和实践路径。其一,从话语形态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党对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其创造性地凝练并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生命体、魂脉根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一系列新概念新话语,形成了自身的概念范畴群,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唯属于自身的话语体系。其二,从思想内涵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构建的内生力量在于其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从文化发展的目的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旨归;从文化发展的路径看,习近平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文化创新创造路径;从文化发展的结果看,习近平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必然结果,是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从文化发展的主线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从文化发展的关键看,习近平深刻揭示了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破除西方中心论的关键密钥,皆在于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从文化发展的目标看,习近平深刻揭示发展新时代的新文化,就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系列新话语新观点新论述无不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形塑和丰富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三)独立自主、自信自立的主体性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党和人民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重要原则,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支点和构建基点。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引领人民立足中华文明和中国实践开创的理论巨制和文化新篇,充盈着独立自主、自信自立的民族基因和文脉精髓。其一,从文化品格看,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气质、理论品格和思想脊梁。新时代以来,在关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上,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尤其是对文化自信“六个更”的战略定位,从论及巩固文化主体性到再提文化自信,从思考如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到再次聚焦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习近平阐释最多、思考最多的就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命题。其二,从建构路径看,“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构建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习近平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既阐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何而来、又何以实践的问题,又从理论上高度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展现了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其三,从实践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形态。这一实践形态的成功开创,不仅是党和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历史必然,更是独立自主、自信自立的逻辑必然。这一实践形态因其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拥有了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和独特优势,使中华民族更有能力、更有底气打破人们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迷思,从而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也赋予了自身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四)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的科学性

坚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和理论建构,深刻蕴含着一系列科学思想方法。其一,在文化建设上,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到举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坚持系统观念,善于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的文化事业。其二,在破解难题上,从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打破对西方化的迷思,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把历史、现在与未来相贯通,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特殊性和一般性的辩证关系,为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其三,在思维理念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自信论、文化主体性论、魂脉根脉论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思维,有着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和深厚丰富的历史底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的文化使命论、新的文化生命体论彰显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推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两个结合”的宏大视野和敢为担当的创新精神,旨在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论,让历史的成为现代的、让实践的成为文化的、让中国的成为造福世界的,不仅蕴含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而且具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的特质。

(五)博大开放、胸怀天下的包容性

和合与共、美美与共、天下为公、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和基因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赓续中华民族千年文脉精髓,创新发展中华文明深厚历史文化,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开创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博大开放、胸怀天下的包容性和世界性。其一,从建构方式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5]的运思理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5]的建构逻辑,主张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着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同时,又坚持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既向内看,深入研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又善于向外看,主张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三大全球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二,从建构基石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人类知识的总和”作为建构基础和生成渊源。习近平在主张中华民族要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贡献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的同时,倡导在比较、对照、批判、升华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思想资源,研究借鉴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思想和方法。其三,从建构结果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论,深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借鉴吸收了人类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又通过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为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中国贡献;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而且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

(六)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思想内容之中。显然,其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观点和理论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显著的标识就是实践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知论与行论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深刻展现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经纬坐标、生成逻辑、框架机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谱系、话语体系,诠释了“体”的深刻内涵,而且凸显了“用”的价值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用”不仅指致力于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破解“西方中心论”“古今中西之争”,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理论之用,更体现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供给文化力量;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奠定文化根基;为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提供文化支撑的实践之用。可以说,明体是为了达用,体用贯通融合,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构建新时代新文化的实践逻辑,是知论与行论的有机结合,是理论之用和实践之用的高度统一,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精神、实践指向和实践特质。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

思想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智慧结晶。深入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话语体系、理论谱系、内生特质,皆在于更好地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真谛奥秘,探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指导助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巩固文化主体性、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一个主导: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100多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能够扭转历史命运,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所在、奥秘所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实际。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处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方面进行的系统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无不得益于、凭借于党的领导。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构建看,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和主导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为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深化、细化、转化,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指引。正所谓,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深化、细化、转化,必须做到固根本、守底线。一是守住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二是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三是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实践要求和实践路径,确保党的领导始终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深化、细化、转化的思想旗帜、实践主导和精神引领。

(二)两大基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深化、细化、转化,展现其真理力量和实践智慧,需要将其置于新的实践场域中检验,习近平文化思想才会有更深厚的源头活水和实践基础。一方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尽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宏实践中已经形成创立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但是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都不是一个既成式、封闭式、完成式,而是一个开放式、进行式和未成式,只会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入、更成熟的发展。因此,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深化、细化、转化,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朝着更高水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愈行稳致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根柢就会愈加坚实深厚。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场域,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强大思想伟力和真理引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党和人民新的文化使命,是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逻辑必然和实践必然。因而,一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历史和中国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概括中国经验,将中国经验凝练提升为中国理论;二要开放包容,站在“人类知识总和”基础上,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而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建构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新文化;三要坚持“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和根本路径,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形成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和新范式。

(三)三维面相:遵循“逻辑起点—逻辑主线—整体面相”的运行逻辑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旗帜和指南,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伟力,需要遵循“逻辑起点—逻辑主线—整体面相”的运行逻辑。其一,认清和掌握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包含多重内涵:从党的层面看,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从历史方位看,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复兴是其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从百年变局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演进的大势所趋。中华民族要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就必须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展开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基础。其二,掌握和把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逻辑主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宏伟夙愿与百年梦想。100多年来,党和人民的一切牺牲、奋斗和创造,其共同的主题和主线就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6]。把牢这条主线,就不会迷失方向,就有了实践驱动和价值牵引。其三,构建系统整体的运思理路。这一运行逻辑应以中国具体实际为逻辑起点和原点,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精神支撑,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根本依托,以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牵引和任务驱动,以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为逻辑必然,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逻辑旨归,构建多维立体的实践范式。

(四)四位一体:把握“魂脉—根脉—底蕴—吸收”的内生机理

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之用和实践之用,不仅需要遵循“逻辑起点—逻辑主线—整体面相”的运行逻辑,而且需要把握其“魂脉—根脉—底蕴—吸收”的关键运行机理。其一,传承赓续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远历史逻辑,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7]。习近平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到魂脉的高度来看待,为深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实质、灵魂血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立论基础。其二,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今天的中国从历史的中国走来,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根柢和血脉根本,为后世子孙开拓创新提供了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智慧。习近平在“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并阐释“第二个结合”,就是在探索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时代新文化的实践路径。其三,筑牢新时代新实践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实践的文化形态,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置身新时代场域,回答新的时代课题,需要将其根植于新的实践土壤,进而获取新时代新实践的新滋养,厚植其实践基础。其四,借鉴吸收“人类知识的总和”的有益成果,发挥中华文明和合与共、美美与共、兼收并蓄的突出特性,不断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温度、广度、高度和深度。

(五)五环相扣:运用“抓本质、悟精髓、讲逻辑、谋战略、观整体”的实践范式

研究探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需要把握其知论与行论的逻辑关联及其理论之用和实践之用的良性互动。只有从哲学高度、学理学术深度把握其本体论、认识论,方能为探索其方法论、实践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在理论上,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内里。抓住了本质,就明晰了“是什么”的问题,就把握了其内在规定性。在核心要义上,要深刻体悟其精髓实质,把握其活的灵魂和文脉肌理。在哲学层面上,要善于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发完善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探究其历史演进、理论出场和实践取向。在方法论上,要善于从战略高度,研究探析其蕴含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智慧。善于从时代高度、人类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来谋划文化建设。在整体层面,要善于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经纬、理论架构,为探析其实践路径开辟方向。特别是统筹考量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两个结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核准建构基点、逻辑起点到把握主脉主线、“四梁八柱”,再到构建立体多维面相,从体系、学理、学术上彻底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唯有理论上的透彻清晰,才有实践上的坚定执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

[2]刘同舫.“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J].思想理论教育,2024(1):4-10.

[3]朱永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推进路径研究[J].学术探索,2023(6):1-7.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2).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7]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22-10-17(01).

猜你喜欢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人民论坛(2024年1期)2024-01-27 23:20:48
高举旗帜谱写首都文化发展新篇章
学习与研究(2024年1期)2024-01-23 08:11:21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建设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特性
科学导报(2023年92期)2024-01-06 05:44:0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及世界贡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坐标、场域与进向
统一战线文化形态的内涵、价值及实现
团结与凝聚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容体系及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内在理路和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