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实证研究

2024-06-20 14:24刘莉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凤阳县凤阳文献

刘莉莉

摘 要:地方文献作为地区文明发展的宝贵资料,在全部文献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源收藏机构,其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状况值得关注和探讨。文章以凤阳县图书馆为例,在分析凤阳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加地方文献资源的入藏量、丰富地方文献资源的推广方式、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质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5-0030-03

1 背景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地方文献作为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记忆,在全部文献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1]。地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文化离不开地方文化[2]。地方文献作为记录本地区文明发展的资料,不仅具有延续先辈生存、发展印记的史料价值,也为这一地区生活的人提供了情感归属和共同记忆。

近年来,凤阳县图书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管理、挖掘价值为手段,加强地方文献的保存、整理、开发和利用,以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

2 实证研究

2.1 发展现状分析

2.1.1 制定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基层公共图书馆限于人力和财力,很难将所有地方文献收集齐全[3]。因此,凤阳县图书馆成立了由馆长牵头的地方文献工作专项小组,根据本地历史和文化特点,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座中都城 凤阳城市魂”理念,制订馆藏地方文献发展规划,确定征集范围,将地方文献建设的重点放在明文化和地方史志等资料上,全面收集凤阳县地方文献资料,凡是内容和形式与凤阳县有关的文献,都视为凤阳县地方文献,不论出版年代均尽可能地全面征集入藏。

2.1.2 广泛收集不同类别的地方文献。凤阳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拥有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凤阳花鼓、凤阳民歌等各级非遗45项,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记录都非常丰富。从建馆之初,凤阳县图书馆便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涉及本地内容的文献,如:各类地方志,新闻出版单位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各类年鉴、手册、统计资料,革命历史文献及研究资料,凤阳籍人物及外地人物在本地的文字、图像、著作、手稿、生平事迹、学术评价、纪念文集、年谱等,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开出版的各类型文献和有价值的内部出版物,各类邮政簿册、地图、宣传资料,以及其他有明显凤阳地方印记的重要文献。凤阳县图书馆于2019年重新规划和建设了明文化和地方文献室,广泛收集本地方志、明代历史、明中都、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小岗村、大包干等相关文献典籍、考古发掘报告、研究著作和报纸期刊等纸质资料,以及工程图纸、老照片、音视频等电子资源,现收藏有明文化文献874种、3,496册,地方文献400种、1,036册,数字资源1.6T。

2.1.3 多种途径寻访地方文献。凤阳县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方式主要有征集、采购、接受捐赠和复制等方式。一是征集。凤阳县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人员与出版部门、史志办、档案馆、统计局等有关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保证各类型地方文献能及时得到补充,每年征集《凤阳年鉴》《凤阳统计年鉴》等地方文献图书资料50册左右。二是采购。凤阳县图书馆采用项目建设方式,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地方文献采购,近五年共投入财政资金100多万元,此外每年从购书经费中划拨5%用于地方文献及明文化特色馆藏资源的采购和维护,先后购得《明实录》《明别集丛刊》《明蜀王文集五种》等珍贵套书1,000多册。三是接受捐赠。随着地方文化研究的持续升温,人们对地方文献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很多机构和个人将涉及本地的文献资料捐赠到图书馆,以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发现者王剑英的亲属捐赠明文化研究类图书4,212册、手稿及论文等资料1,000多页,县博物馆捐赠《明中都城考》《凤阳明中都字砖》等专著近百册,县作家协会捐赠《凤阳文学》等内部资料百余册,县美术家协会原主席王金生捐赠《凤阳石雕艺术》《吴恒元凤画集》等美术方面的研究资料15册,刘府镇张氏捐赠族谱一套8册。四是文献复制。对于通过其他采选方式不能获得的地方文献,凤阳县图书馆采用复制的方法代替文献原件入藏,如《中都志》《凤阳新书》《明谥纪汇编》等古籍文献200余册,《李氏族谱》《刘氏族谱》等本地宗族族谱50余册。

2.1.4 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开发二三次文献。在地方文献进馆后,凤阳县图书馆首先安排采编人员对其进行科学标引,标准著录,使其以一种有序状态存放,以方便读者利用和查找[4];其次对地方文献内容进行梳理、挖掘和展示,编写书目、索引和简介,深层次揭示文献内容,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咨询和专题服务。二是开发专题数据库。通过对明文化和地方文献进行有效梳理、资源整合、数字化加工、资源中心搭建,结合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凤阳县图书馆建成以明文化和地方文献为主题,集学术研究于一体的专业化数字展示平台——明文化专题数据库,内容涵盖明代政治、经济、人物、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并对本馆部分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包括图书40册5,962页、手稿8,163页、地图179张、照片104张。三是开发文创产品。凤阳县图书馆基于地方文献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四季凤阳”书签选取凤阳四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建筑造型为主图,配上地方文献中对应的古诗词做文案,辅以礼盒包装,形成深受欢迎的伴手礼,广泛应用于本地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此外,凤阳县图书馆还开发了以“濠梁流韵”“临淮道中”“濠梁书舍”等以诗文展示为主要内容的鼠标垫、小夜灯、文具套装等文创产品10余个。四是举办“典籍中的凤阳”阅读推广活动。凤阳县图书馆以阅读地方史志为主要内容,面向读者开展“典籍中的凤阳”阅读推广活动。活动以自主阅读为主,邀请本地文化研究者担任辅导教师,解答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辨识繁体字、认读古诗文、解读所引用的典故等。每场活动设置20分钟的分享发言环节,通过交流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情,唤起其内在的传承愿望。

2.2 问题分析

2.2.1 地方文献的收藏量不够多。与安徽省中部、南部县级图书馆相比,凤阳县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量明显偏少,古籍资源尤为匮乏。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籍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载体[5]。古籍保护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凤阳县图书馆因建制时间较晚,本地又历来尚武,因此至今未收集到古籍版本文献,本地居民又鲜有捐赠意识,馆藏家谱和族谱数量不多。

2.2.2 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不高。凤阳县图书馆所藏的地方文献数量有限、获取不易,因此暂未开通资料外借服务,读者只能在馆内查询,服务人群也仅有地方文化研究人员和部分教师,普通读者很少借阅。

2.2.3 地方文献的开发不充分。因编制人数较少,且需从事繁杂的免费开放服务,凤阳县图书馆无法安排专职人员从事地方文献的采编、典藏、开发和利用工作。普通馆员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处于较低水平,能够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目前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仅限于借阅服务和文创产品开发,未产生其他效益。

3 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策略分析

3.1 扩大收藏范围,增加地方文献资源入藏量

凤阳县图书馆根据本馆资金、场地、人员等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地方文献做到广泛收集、兼收并蓄:一是推动“呈缴”制度的落实,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通过定期采买、接受赠送、馆际互换、复制等方式,持续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二是加强与博物馆、文化馆、党史办、档案馆、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的联系,同地方文化研究人员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收集保存各单位、个人编纂的地方文献。因地方文献不易获得,许多信息机构视为珍品,一旦收入就藏而不露。为此,图书馆要带头突破“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做好相关部门的思想工作,以期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3.2 创新思路,丰富地方文献资源的推广方式

凤阳县图书馆采取读者细分策略,依据他们的年龄、使用目的等,开展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阅读推广工作,如:在馆内开辟地方文献专题服务区,展示本地特色馆藏资源;利用地方文献专藏资源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挖掘馆藏资源,制作并开展专题展览;借助各级各类新媒体,加大地方文化宣传力度,提供地方文献线上阅读服务。

3.3 主动作为,提升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质量

3.3.1 开发文献借阅服务新途径。图书馆应树立“藏用并重”的服务理念,通过有效的途径让地方文献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如:开展文献复制服务,可以节省读者摘抄誊写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加快文献的传递速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同时也可解决图书馆因珍本不出借或复本不足而产生的供求矛盾。

3.3.2 开发文献主题揭示新做法。专业馆员要充分挖掘和揭示馆藏地方文献内容,除题名、责任者等常用字段外,还可以编写内容摘要,使其更容易被获取,进而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凤阳县图书馆要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参考咨询馆员,使其能够编写具有资政价值的参考文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原始资料和决策依据。开发地方文献的馆员除需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特别要熟悉本地区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发展史,能够判断地方文献的真伪和价值。

3.4 精益求精,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当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从“是否有”到了“是否精”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将旅游文化项目从数量追求转到品质和文韵的提升上来[6]。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挖掘地方文献里的史料价值,为风景名胜、历史景观、遗址风貌等旅游场景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支撑,提高旅游的历史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真实性。二是挖掘地方文献中的文学价值,将民间传说、民俗技艺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7],开发契合时代需求的文艺作品和戏剧演出,使其与景区参观结合起来,为“文化+旅游”提供特色服务。三是挖掘地方文献中的人文价值,在景区、民宿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阅读空间,提供高品质、定制化的地方文献阅读服务,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四是挖掘地方文献中的文化坐标元素,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鲜活的地方形象,提升地方文化的亲和力。

3.5 对接需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地方文献中记载的风俗民情、传统技艺、伦理道德等内容,通过挖掘整理后的有序展示,可以增强民众对特色乡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8]。凤阳县图书馆要从地方文献中寻找独特、不可复制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为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建设提供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凭借乡村名人、民俗历史、地理风貌等优势资源,确定乡村旅游的定位和差异化发展道路,也可为研学游提供文化基础资源。地方文献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乡村元素,可被用于文化传承、区域生态、农特产品等乡村品牌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地方史志、影像档案等地方文献可促进大众了解乡村,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带动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乡村新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丽娜.新形势下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4.

[2] 林春燕.深耕地方出版 传承地方文脉: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为例[J].出版参考,2022(4):28-31.

[3] 王晓霞.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应“活起来”[J].文化产业,2023(20):121-123.

[4] 江丽丽.浅议档案图书一体化思维模式下的地方文献管理工作[J].兰台内外,2023(16):82-84.

[5] 丛中笑.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辽宁地区为样本[J].图书馆学刊,2019(4):42-48.

[6] 李霞.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文旅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S1):151-154.

[7] 黄蓉,孙祝丽.文旅融合背景下绍兴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8):136-137,140.

[8] 李媛.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文献功能及建设策略[J].图书馆,2022(1):40-44,76.

猜你喜欢
凤阳县凤阳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探析——来自凤阳县的实践案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旧凤阳花鼓
论《凤阳歌》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中的艺术价值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凤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凤阳乔涧子明代琉璃官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