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可玚
引言
自然光线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照明光源,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与空间的设计中。同时新中式的空间设计风格更是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因而在建筑与空间的设计领域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苏州博物馆作为经典的新中式风格的博物馆,融合了江南园林特色,亦使用自然光作为照明组成之一。本文将分析自然光线照明在苏州博物馆新中式展陈空间中的应用,以探讨其在传统文化展陈场所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博物馆中自然光应用的发展
博物馆在西方的发展历史悠久,对于光照的研究在西方的博物馆中已经有充足的经验积累。纵观西方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其中也曾出现过由于受当时建筑理念的影响而采用封闭环境博物馆光照模式。但是由于这种光照模式造成了在电能上的浪费与对展品展陈效果还原的欠缺等问题,自然光照明才又重新回到设计师们的视野中。
1.国外博物馆中自然光的应用
在大英博物馆的改造工程中,设计师将博物馆中庭顶端改造成为一个用钢架与玻璃搭建而成的巨大壳面穹顶,双层的玻璃结构使光能够穿透同时减少热能的流失。巨大的网状穹顶也会因为一天内太阳的东升西落而在地面上投下不同的光影。
柏林犹太博物馆同样在设计上使用了自然光照,但与大英博物馆不同的是,这座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前后共约两千年历史的博物馆没有使用宽阔宏达的穹顶来把自然光线代入建筑与空间中,而是在建筑的立面上裁切出一条条细长的碎片与不规则的裂痕。其中由“展馆”部分导向“大屠杀塔”部分的“死亡之路”通道的墙面上,设计师留下了很多狭窄的透光缝隙,象征着这段历史之路上的刀光剑影与如同缝隙里漏出的阳光一般虚弱渺茫的希望。设计师通过自然光线的引入把空间的氛围烘托到极致,参观者身处其中便会被设计师投入的情绪所感染。
同样出自贝聿铭先生之手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也是一座将自然光影运用得美轮美奂的建筑。美秀美术馆的建筑采用了母屋造的抽象化设计,将日式的园林融入设计中。与苏州博物馆不同的是,美秀美术馆的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其建筑群位于山林,远离城市,并因为其建筑位于自然保护区内,按照日本的《自然公园法》,美秀美术馆有80%的面积处于地下。因此以“室外桃花源”为目标的美秀美术馆为了观者能够欣赏更多自然的风景,建筑与空间多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融合日式园林中“茶亭”的形式,较多地使用了落地开窗,引入了更多自然光。
2.国内博物馆自然光的应用
南京的六朝博物馆素有“一座博物馆,整部六朝史”的美称,由苏州博物馆设计者贝聿铭先生之子——贝建中先生领衔的贝氏设计团队担纲设计,因此在建筑与空间的设计中也有一脉相承的“贝式光影”。六朝博物馆的地下展厅中同样对自然光线进行了引入。地下展厅顶层由排列有序的方形玻璃天窗构成,向下投射出柔和的自然光线,然而这些天窗同时也是博物馆一层的地面玻璃装饰,投射进地下展厅的自然光是先经过博物馆一层大厅再由地面的玻璃天窗照射入地下。这样一来自然光线经过两层玻璃的过滤变得更加柔和舒适,又带有自然光线的清新感。这一光照的设计被观者称为“满天星”。
博物馆的空间按照有无展陈性质分为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展陈空间用以展出展品与辅助展品。自然光包括直接的日光照散射光和周围物体的反射光。自然光由于其不易控制,且紫外线相对含量较高,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文物照明。因此有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将自然光应用在非展陈的空间中,即公共空间,以防止自然光照对于展品的损害与观展眩光。
二、苏州博物馆展陈空间中的自然光
作为经典的新中式建筑与空间的代表,苏州博物馆对自然光照的运用恰到好处。这座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建筑空间再次将他对自然光的独特设计理念熟练运用于其中。新中式展陈空间的光线应用不仅是影响文物展陈效果的重要因素,还在空间氛围营造和观众体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苏州博物馆许多中式展陈空间通常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和天窗将天然光线阳光引入空间。在该馆中,自然光线的应用为展陈空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展品、墙体和天窗等空间内的构成成分相互交织,随着时间的不同营造出富有层次和变化的视觉效果。
1.墙体立面框景入射光的应用
在传统的苏州园林中,框景作为一种代表性的设计,在狮子林等著名苏州园林中都非常常见,并成为园林设计的代表元素。框景是指用门、窗框、乔木树冠合抱而成的自然空框将远景包围,如同一个画框将现实风景镶嵌于镜框之中,由此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苏州博物馆内部同样采用了框景的手法,通过在墙面立面上使用多边形的窗口,将封闭的展厅内部空间与外部自然景色相连,避免了内部空间过于压抑与死板的问题,同时将外部的自然景色与自然光线引入空间中,观者透过窗口可以观赏到国画一般的框景。
框景的窗口被设计在墙体侧面或者两个展柜之间的位置,透过的自然光提升了空间内部明度的同时又避免了直射阳光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潜在损害。墙体立面窗口的设计不仅仅是光线在中式展陈空间中的精彩应用之一,它将中式园林的概念与文物保护和光线应用融合,创造出一个既充满历史韵味又现代化的展览空间。
2.高侧窗光源的应用
苏州博物馆的中式展陈空间除了在立面的墙体上做了框景的入射光设计,还巧妙地利用了高侧窗来引入自然光,为展厅带来了额外的更高的自然照明。高侧窗位于展厅的顶部,采用类似于通风口的木制栅格构成,木制的栅格削弱了直接照射入空间的自然光线的进光量,这些高侧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文物的保护需求,确保了光线的柔和性,从而避免了过度强烈的阳光对文物的潜在损害。透过高侧窗洒下的光线在展览空间的顶部形成柔和的阴影和光斑,以柔和的方式提高了空间的照明度,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通透的观展环境。苏州博物馆展厅中高侧窗的设计是控制自然光进光量与防止眩晕的高侧窗应用有利借鉴案例。
3.漫反射环境光的应用
基于以上两种自然光线的引入与人工照明的辅助,苏州博物馆也同样通过墙体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将空间内的照明光线反射和扩散,以达到均匀照明的效果。
漫反射环境光应用有助于减少阴影和反射。该馆墙面使用纹理表面创造出粗糙的墙体反射面,使空间内的光线被有效地扩散,避免了过于强烈的光线造成的刺眼阴影和反射,有助于降低眩光,确保观众在观赏文物时感到舒适。其次,使展览空间内的光线均匀而柔和,不会刺激观众的眼睛,使他们能够长时间、轻松地沉浸在文物的世界中。
三、自然光在新中式展陈空间中的优劣
新中式的设计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装饰元素,通过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演绎。是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美学,既有传统的厚重又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自然光在空间中的应用在照明效果、气氛营造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相对应地因为其不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特点同时存在一定的劣势与问题。具体分析自然光照的优劣点,才能够在新中式展陈空间中自然光照的运用有更恰当地把握。
1.优势
(1)“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体现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人类生活应顺应自然规律。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伦理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地体现在中国的建筑和空间中。而新中式风格本蕴含着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包含着人文与自然融合,重视在空间中自然的元素运用。自然光照与中式展陈空间即“天”与“人”的具象符号,两者相互契合,因此在新中式展陈空间中自然光线的合理运用是对新中式展陈空间中蕴含的中式文化观念的尊重与传承。
(2)视觉效果与节能的并存
在视觉效果方面,自然光有特殊的视觉美学价值。自然光独特的光照效果能够还原展品最真实的样貌,直接影响到观者的视觉体验。再者自然光照明能够形成舒适疏松的空间氛围,并随着时间的流转,太阳的东升西落形成活动的光影。随着时间变换的光影所营造的人文氛围也是人工光线所达不到的。
在节能方面,自然光产生于太阳的辐射,不需要依靠损耗其他资源产生光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强调绿色环保可循环的主流思想下,自然光更加具有优势。
2.劣势
(1)对建筑空间要求较高
展陈空间处于的地区、空间的朝向与体量都对自然光照采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第一节的国内外案例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更好的自然光照明效果,建筑都采用了大面积的侧窗与顶窗。因此自然光的应用需要展陈空间硬件方面的支持,这与便于安装的人工光源相比处于劣势。
(2)难以人工控制
自然光由太阳辐射产生,其本身不由人控制与干预。自然光对于一固定点的光照强度、色温、入射角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会带来与固定的人工照明不同的视觉效果,但仍无法将自然光线作为唯一照明光源,需要布置人工光源做补充与代替。再者自然光线中含有对展品有损伤的紫外线,会造成文物书画展品的褪色,而红外线则是通过光的热作用引起展陈空间的干湿度波动间接对展品造成伤害。入射角度的改变也会在不同的表面上形成眩光,影响观众的观展体验。加深对自然光照明的理解,分析自然光在中式展陈空间中的优劣势能够加深对二者的理解,才能在设计手法中熟练地将二者结合,强调优势,规避劣势,使中式展陈空间的视觉效果最优化。
四、总结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举例与苏州博物馆对自然光设计与运用的详细分析,总结出自然光线的运用对于新中式展陈空间的优势与劣势。苏州博物馆是新中式展陈空间自然光运用的典范之作,在行业内对中式展陈空间的光线应用提供了参考案例。自然光不仅是展示文物真实效果的光源,还在观众体验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自然光有一定的弊端,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如自然光线的利用、遮蔽和调节,以及增加保护文物的相关硬件措施,可以有效地削弱自然光照明存在的劣势问题,如使用自然光照明时需要使用专业的防辐射膜玻璃来保护展品,并严格控制自然光的进光量,通过使用高侧窗采光可以有效地防止眩光等措施。自然光照的合理应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式展陈空间中创造出独特而难忘的光影感受与文化体验,也对其他博物馆和文化场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顾孟源,徐雷.探析自然光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1).
[2] 张欢.从文物保护角度探讨博物馆照明问题[J].照明工程学报,2012,23,(6):64-67.
[3] 易宗辉.浅谈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问题及优化策略[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23,17(2):79-82.
[4] 申小丽.浅谈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J].文物世界,2020(5):48-52.
[5] 郭怡,许家宁,蒋凡,等.浅析博物馆照明中的光源特性:以浙江省部分博物馆调研情况为例[J].照明工程学报,2021,32(3):56-65.
[6] 朱家彬.浅析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别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3):162-164.
[7] 彭慧, 刘文良. 生态视野下的住宅室内自然采光设计[ J ] . 装饰,2015(5):120-121.
[8] 朱翔,朱正宝,王剑.论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06(4):176-179.
[9] 马颖梁. 艺术博物馆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及研究[D].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