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小剧场
佳佳:哎呀,这道题好难呀!
家迪:这道题一点都不难,你再想想就做出来了。
佳佳:我不想做了。
家迪:佳佳,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一诺:对,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行。
佳佳:好吧!我再思考思考。
老师: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怕,多思考,肯坚持,一定会想出解题思路。一诺同学说得对,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佳佳: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吗?他为什么移山,移的是哪座山呢?
老师:好!那我们就先听故事。
愚公移山
成语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第一站
有志者事竟成
传说,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一万仞,原来是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而非今天的位置。
山北有位愚公,年近九十。他苦于大山堵在南北的道路上,出入都要绕着山走,于是和全家商量:“我打算召集大家,用毕生精力把山挖平,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边,到达汉水的南边,怎么样?”全家都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一个小小的土丘也挖不动了,何况太行山、王屋山呢?而且挖出来的土块石头又放在哪里呢?”大家纷纷说:“倒在渤海的海边,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就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的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刚到换牙齿的年龄,蹦蹦跳跳地也跑来帮忙。寒来暑往,一年到头,才能往返一趟。
河边的智叟嘲笑着说:“你也太不明智了!以你的年纪,剩下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株草都动不了,又能对土块和石头怎样呢?”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顽固,顽固得无法说通,连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话回答。
山神听说了,怕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去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山,一座放到了朔州的东面,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之南、汉水之阴再没有山丘阻塞了。
第二站
愚公的精神感动天帝,遣用神力将太行、王屋二山背走。现实中的太行山、王屋山,在河南与山西交界处汇合,那愚公真的把它们移走了吗?
愚公真的把山移走了吗?
愚公只有借助神的力量才能实现移山。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应该是在王屋、太行二山之间开凿出一条贯穿晋豫两省的通道。
事实上,古人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地理上王屋山虽然被视为中条山的余脉,却与太行山紧紧相依,因此很难找到二者之间的分割线。只有继续沿着太行山往西到了沁水和丹水一带,开凿一条通道还有可能,尤其是丹水可直接贯通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晋城一带),如此一条贯通晋豫的通道——太行陉就在此被开凿出来。
自古以来,太行陉就是上党与“河内”之间的交通要道,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这里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战国时期,为韩国的交通命脉,当秦国白起截断太行陉,导致韩国的上党与国都地区失去联系,上党军民不愿降秦而降赵,由此引发秦赵长平之战。
第三站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愚公这个人,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愚公移山》中的太行和王屋二山,确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山脉。
太行山:在高原与平原之间
太行山脉的东边是华北大平原,西边是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受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河水的切割,形成横断面山谷,当地人称其为“陉”,古代就有“太行八陉”的说法,分别是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轵关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王屋山:山西与河南之间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为“天坛”。千百年来,王屋山已成为道家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之地。它还以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