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素材选用策略

2024-06-19 09:08黄利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黄利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教育环境正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和挑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往往过于理论化、形式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导致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因此,探索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成为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现存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待提升

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这种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在课程中找到共鸣,进而影响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讲授和记忆,缺少互动性和实践性,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往往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缺乏参与和互动机会,缺乏参与感的教学环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

2.课堂的教学效率待提升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往往集中于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联系,这种脱节使得知识传授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一些学校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强调记忆和重复,而不是理解和应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在一些情况下,课堂管理不善和学生参与度低下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态度,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都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3.教师未能融入德育教育

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知识,或者在教授这些科目时缺乏必要的技能,这种专业能力的不足限制了他们在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性。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充分理解或者接受现代德育的理念和价值,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传递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无法建立起有效沟通和理解,这种情感上的隔阂会影响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忽视了生活化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感和法治意识中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分析

1.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相关性和实用性的提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生活化教学还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与现实生活场景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促进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决策和行动至关重要。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责任、公正、诚信等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有效促进学科顺利改革

当前的教育改革强调学生中心、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正好符合这些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生活化教学也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不断更新和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教师借助生活化教学会摒弃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互动、讨论和体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的创新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有效选用策略

1.立足学生具体学情,科学选择生活素材

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教育的个性化和生活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素材尤为重要。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结合的教学素材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背景和学习习惯,以便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选择的素材应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学生对教学素材的反应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友谊的天空》为例,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个别交谈,了解学生在网络交友方面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留意学生在校园内外使用网络的习惯,包括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接着通过课堂讨论或作业,评估学生对网络交友安全和道德问题的认识程度。最后选取与学生年龄相符、容易引起共鸣的网络交友案例,如网络欺凌、虚拟身份的风险等。课堂上围绕网络交友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再将网络安全法规和道德规范融入素材中,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道德标准。学生通过讨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网络交友主题,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

2.融合生活热点事件,激活学生学科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热点事件迅速传播,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引入生活热点事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如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事件,避免过于复杂或敏感的话题。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应当准确无误,避免传播错误或带有偏见的观点。对于可能引起强烈情感反应的热点事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讨论热点事件时,应着重指出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相关的教育目标。以《生命的思考》为例,不重视生命、不珍爱生命的案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如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学习、健康甚至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身心健康受损。部分青少年为了追求刺激,进行危险的冒险行为,如无防护措施的攀爬、极限运动等。受网络上不良挑战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参与危险的活动,如“蓝鲸游戏”等。教师可以通过上述案例引入课程主题,通过视频、新闻报道或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不重视生命的严重后果。然后介绍关于生命价值、心理健康、安全意识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最后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个体的责任,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师还要给出具体的行为建议,如正确处理网络游戏和生活的关系、正确面对网络挑战等。学生学会如何在面对危险和不良影响时保护自己,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3.构建良好互动氛围,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这类需要深入讨论的学科中。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在互动中,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在互动中,教师应保持对学生的平等态度,避免贬低或偏袒,语言应鼓励和支持,肢体语言和表情也应传递积极的信息。教师还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和需求,灵活调整互动方式。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例,教师通过真实案例或互动活动引入课题,如讨论学生日常遇到的情绪困扰,然后介绍基本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等),并讨论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影响。还要与学生深入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识别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寻求帮助的途径。教师要提供具体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冷静思考、情绪日记等,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实践情绪识别和调控技巧。最后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强调自我意识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性。

4.重视构建家校合力,优化学生生活环境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影响,两者缺一不可。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协调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家校合作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避免彼此推诿责任。学校要定期举行家长会、教师家访等,保持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学校还应向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的教育。以《勇担社会责任》为例,教师设计与该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项目、公益活动等,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和预期成效,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或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邀请有相关经验的家长分享他们在社会责任活动中的感悟。在活动中,家长和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家长的参与情况以及活动的整体成效。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社会服务,更深刻地感受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5.课后作业科学设计,助力“双减”落地开花

“双减”政策旨在减少过多的课业和课外培训压力,这一政策推动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体验的提升。科学设计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和机械性练习,且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设计作业,避免“一刀切”,还要设计多样化和创新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一重复的练习。以《文明与家园》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关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容的学科作业,如研究项目、调查报告、创意作品等,让学生探索和理解这些文化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作业可以包括多样化的活动,如访问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参与民俗节庆活动、收集相关文物或故事等。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资源,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最后在班级或学校内举行作业展示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创造。通过了解和参与相关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内化和实践。学校和教育决策者应考虑将生活化教学理念纳入课程规划和教师培训中,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贴近生活的教育体验。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