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丝雨
初知《陶庵梦忆》,缘于《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笔下寥寥数语,一幅水墨淡雅的湖山夜雪图、一腔刻骨铭心的故国留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陶庵梦忆》既是张岱记述亲身经历杂事的散文集、半世生涯的真实写照,亦是他人生历程中血与泪的凝结。它既让我们了解了明代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又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更让我们感受到亡国之民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这是一幅明末的市井风俗画。
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山水风景、工艺书画……《陶庵梦忆》就像一幅明末的市井风俗画。画中,有西湖的香市、鲁藩的烟火;有说书的柳敬亭、雕刻的濮仲谦;有朱云崃的女戏、张家的声伎……作者通过对这些风俗、人物的刻画,将明代江浙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然而,这又是一部用艺术家的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书中虽多俗人俗事,读来却不觉其俗,反有超然出尘的雅韵,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这是一部晚明的文化世俗史。
《陶庵梦忆》充满了作者对生活品位的独到见解。天台牡丹、越俗扫墓、吴中绝技、绍兴琴派、兖州阅武……文章题材涉及工艺古迹、民俗风味、奇人异事、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等各方面。
张岱崇尚自然,艺术创作中不拘于传统的“道统”观念,强调真实自然的生活样态和人的生命价值,崇尚个性和真善美,可以说,《陶庵梦忆》是晚明社会风貌的“清明上河图”。透过作者细致的笔触,晚明时期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这是一曲深沉的故国留恋曲。
作为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张岱创作《陶庵梦忆》的立意无疑是对昔日生活的伤悼。作品以《钟山》一文开端,笔触凝练,寓意深厚,钟山自古是帝王龙脉聚焦之地,通过对比钟山飨殿昔日的华丽庄严和如今的衰败鄙陋,将山河破碎的亡国之痛一笔道出。张岱写作《陶庵梦忆》时,明朝已经灭亡,但其中许多文章仍以“崇祯”年号开篇,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面对国破家亡的张岱,于一个个日常琐事的回忆中,流露的是对繁华过眼云烟、旧游如梦的伤感,抒发的是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思、亡国之痛。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前半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后半世国破家亡,无所归止。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将对家国的万般深情,化为回忆,凝成一梦,诉说着对往昔的留恋、对故国的怀念。
(指导老师:王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