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几点思考

2024-06-19 05:10:13李洁高振华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协同

李洁 高振华

摘   要:小学阶段是劳动意识养成的奠基时期。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一些不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处,在思想认识、资源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从家校社劳动教育理念协同、资源协同、评价协同等方面入手,为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6-0046-04

一、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劳动意识养成的奠基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效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联动,不断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一些不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处,限制了小学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本文分析了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阻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重视程度不高、整体投入不足、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配置不到位、劳动教育资源利用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资源供给、评价机制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论述。

(一)在劳动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

1.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目前,高考指挥棒引发的竞争和内卷延至初中乃至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提升孩子的文化课素养上,对于不作为中、高考升学依据的劳动素养表现重视度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劳动课会占据孩子的学习时间,而忽略了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培养的重大意义。有的家长甚至“剥夺”了孩子的家务劳动机会,导致孩子的劳动参与度低,动手能力差。

2.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演变。《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小学劳动课程的内容界定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局限于生活、生产劳动中的很少一部分,对于服务性劳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现代化的劳动形式存在知识盲区。

3.对劳动教育理念和思路认同度不一。鉴于很多学校、教师与家长就劳动教育问题的沟通频率和深度不够,多是以布置家庭劳动作业为主的单向沟通,缺少在劳动教育的政策导向、理念思路、发展建议等方面的互动,使家校在劳动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导致家长在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时积极性不足,效果差强人意。

(二)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对小学生而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劳动教育形式,更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格,这需要更充足的劳动教育资源来支撑。在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上,目前存在三方面问题。

1.劳动教育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小学的劳动教育以理论学习为主,课程设计简单重复、活动载体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多局限于班务劳动、手工、植树、打扫公共卫生等简单性的劳动,既缺乏吸引力,又容易使学生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劳动是枯燥的、辛苦的、无趣的。

2.师资配备不足。小学劳动课教师很多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兼职,且缺乏专业训练,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不吻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和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

3.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社会资源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社区服务、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与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联系较少,很少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导致一些优质的社会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未能及时应用到劳动教育之中。

(三)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标》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课程实施、素养要求、活动方式、评价建议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各学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打折扣、走形式等现象,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从评价主体看,在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家长、同伴、学生本人、社会组织等方面缺乏参与评价的机会。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劳动教育现状的观察,很多学生在劳动后希望得到家长、同伴的反馈,有一些学生喜欢进行自我评价,还有一些学生希望得到社会专业人士的指导,这些需求程度并不均衡。从评价方式来看,有的学校主要采取期末集中考核的结果性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记录和分析;有的主要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缺少阶段性总结和发展性评价,使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从评价内容看,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素养维度,很多地方和学校并没有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评价框架和实践路径,存在评价覆盖面不足,评价指标不清晰等问题。此外,还有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对此应加以关注。

三、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高度重视,从理念协同、资源配置、沟通协作、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一)强化家校社劳动教育理念协同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首先在育人理念上协同一致。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增加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引导家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课程设置上应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增加校外实践课程,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孩子携手持续提升劳动素养。家庭要充分发挥基础作用,家长要认识到劳动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要为孩子树立劳动榜样,积极营造热爱劳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多参与个人自理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学校劳动。充分利用家庭劳动教育资源,配合学校完成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目标。社会要充分发挥支撑作用。社会有关方面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生产、生活、服务性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上加大支持力度,变被动为主动。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渠道加强对劳动教育相关政策、举措、理念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家校社劳动教育资源协同

小学劳动教育的潜在资源非常丰富,家、校、社各方应加强协同,打通各种资源的使用渠道,推动劳动教育提质扩面。

1.有效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挖掘和科学利用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提高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各地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编制劳动教育行动指南、教学素材,通过项目化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提升小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可以设计校本、班本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将劳动元素融入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探索建立联合育人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中、高等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场所和职业师资优势,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与职业院校资源融合机制,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为小学劳动教育输入实践资源、人力资源与文化资源。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应与社区加强联系,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服务型劳动,如慰问社区老人、社区绿色美化、社区讲解员等,或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参观,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劳动技能常识培训,学习到更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4.促进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家、校、社三方可以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加强劳动教育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开设在线劳动教育课程或职业教育课程,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劳动课程教学水平。家长和孩子可以快捷地获取劳动教育知识,还可以将孩子的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生产劳动场景视频上传到平台,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的佐证材料。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发布劳动实践基地、职业体验项目、志愿服务活动等信息,组织研学实践。总之,数字化、信息化方式更有利于畅通家校社三方协作育人渠道,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三)强化家校社劳动教育评价协同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家校社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劳动育人成效,真实反映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情况。

1.在评价框架和指标设计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课标》中的劳动素养为依据,横向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纵向根据不同学段特点,从目标、任务、表现要求、考评办法等方面,构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对学校的评价应从学校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内容体系、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实践场所、实施质量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

2.在评价方式方面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从一年级入学起为每一名小学生建立劳动素养发展档案,积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劳动教育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价,开展日常评价、学期评价、学段综合评价。

3.在评价主体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小学办学质量督导之中,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等形式将家长、社会劳动实践单位的意见纳入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此外,还应多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意见,从多个方面评价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情况及学校劳动教育成效。

四、结语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是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家庭参与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劳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链条,以学校为主阵地,探索更有效的家庭参与方式和社会资源整合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育人合力,不断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提高学校和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和条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师个人课题“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研究——以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南实验小学为例”(课题编号:YG20220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3-20)[2024-4-8].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01022.htm.

[2]任芳宜,刘瑞儒.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共育的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2):98~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花   雨.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5]栾韩莉.基于家校社协同的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建设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4,(06):129~13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3-20)[2024-4-8].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7]段高莉,张   蓉.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家校协同:实践现状与问题反思[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04):80~85.

[8]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的通知[A/OL].(2022-1-20)[2024-4-8].http://jyt.zj.gov.cn/art/2022/1/20/art_1532974_58924599.html.

猜你喜欢
小学劳动教育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 00:39:42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小学劳动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初探
家长·下(2020年8期)2020-09-29 07:45:33
在劳力上劳心: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突围之路
劳动号子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