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献鸥
宋代仿古花器深受宋理学“器道统一”思想的影响,不仅是盛花的器皿更蕴含了传统文化精髓。本文立足于宋代文人插花范畴,以宋仿古花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文脉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分析其设计的规律性,造型,对比国内外博物馆的同类文物,结合文献与器物,解析宋代仿古花器与宋文人生活的关联;对代表性的仿古花器的造型来源、演化与设计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宋人造物的思维建构逻辑进行初步的探讨,为当代器物的设计开发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宋代花器概述
宋代清供插花又称文人插花。对文人来说,插花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花器作为插花艺术的要素之一,本身代表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感。
伴随着花事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普及,花瓶在宋代时期开始在士人书房里出现,鲜花插瓶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并且与其他文房清供共同构建起室内布置的新格局,与精致的文房笔墨砚台及香器等搭配成为文房清供组合,以体现文人雅趣。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宋人认为:花有花道,器自然也要顺应其道,方能相得益彰。文人最爱使用的是古铜瓶来插花,以示自己的审美品味,在诗词里表现他们的风雅生活,例如,苏辙的《次韵和人迹酴醾》“朝来满把得幽香,案头乱插铜瓶湿”。明代瓶花理论家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和张谦德的《瓶史瓶花谱》中一致认为最适宜的插花之器为古铜器及古瓶,袁宏道列出“铜器如花觚、铜觯、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
二、宋仿古花器现象与缘由
宋人对仿古花器的热爱,其背后有深厚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原因。
(一)宋代理学审美中的器道统一思想的影响
宋代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其中,“天人合一”是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格物致知”则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认识世界。宋代的理学思想提出“天理”与“人心”并与儒家三纲五常相结合,主政者受其影响,从而影响于文化艺术。仿古花器的出现是宋人企图以古代礼器的复古来纠正后世中日趋表面化与肤浅化的纯形式主义,其极简极雅的风格特点代表了宋人理性和节制的造物观念。
(二)宋人对商周礼乐文化的传承与调适
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众王朝一直延续的文化传统,宋初的祭器以聂崇义《三礼图》为样制作,基本上延续了汉唐以来因循和变通相糅杂的做法。“宋初真、仁两朝,风俗不淳之弊日益显露,当朝士大夫多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古礼之失坠,复兴古代礼制的思想由此而萌发。仁宗时期,才学满朝,排斥汉唐、返回三代的复古思潮风起云涌,复兴三代礼制的思想也于此间出现”。宋徽宗时期大力推行新的礼器制度,徽宗在《政和五礼新仪》序言中,规定了其修订礼器制度的基本原则:“循古之意而勿泥于古,适今之宜而勿牵于……因今之俗,仿古之政,以道损益而用之,推而行之”。宋朝廷大规模更作青铜礼器的标准大为改观,继而唤起了全社会范围人士对三代古器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忱,将古代礼器引入器物的设计制作当中。
(三)北宋初年宋代金石学的影响
宋代金石学的兴起,促进了历史文化的研究,推动了艺术鉴赏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收藏商周青铜器成为当时社会风尚,宫廷内府大量仿制商周青铜礼乐器用于郊庙之用。南宋时期,各大窑口也根据青铜器的造型特点,烧制出一批仿古瓷器作为日常所需用品。由此,这股复古思潮推动宋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古代器物,并由此开展出有声有色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社会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仿古花器的复古与创新
宋徽宗提出复古造物理念:循古之意而勿泥于古。从形制上来看,宋代仿古花器基本忠实于商周器的形制,在造型和纹饰方面尽可能逼近原有形态,但不乏一些新意的设计改良:造型和纹样的调整,或造型上更加简洁,或只保留局部的纹样,或进行材料的转换。
仿古造型设计的对象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以商周青铜礼乐器为原型进行仿创的;另一种则是仿创秦汉经典形制的造型;还有来自古玉造型。以下的仿古器物选取国内外博物馆馆藏及国内出土器为例,进行分析宋代仿古造型的来源及演变方式。
(一)质之间的转换表达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余也”。在宋人的眼里,材质天然属性的表现力远在于工艺复杂精心雕琢的纹饰之上。宋代的仿古花器不仅有青铜制品的传承,还有瓷器,琉璃,水晶,石器等等材料的介入,制作工艺都非常精湛,保持了一贯的精致度。让不同属性的材料模仿另一种材料的视觉语言,需要对于材料属性及工艺的熟练掌握,如失蜡法之于青铜铸造、雕刻之于石器、烧制之于瓷器,才能达到材质之间切换自如,器物的语言性表达得更为丰富。
宋代开始用瓷制作礼器,中国古代祭祀礼器玉琮是被仿造的一个重要对象。玉琮在被不同的材质制作仿制成器(图1),材料分别为铜,瓷和石,整体造型上保持良渚玉琮外方内圆的硬朗特质,因工艺差别,不同材质传递出略微不同的气质,铜质与石质的视觉上偏向坚硬与粗粝,青釉琮瓶因釉色温润的质地更显亲切,契合大众审美需求。
(二)造型的仿古表达
上古青铜酒器在宋代时被作为花器来使用,张德谦在《瓶花谱》说“铜器之可用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壶。古人原用贮酒,今取以插花极似合宜。”宋代人模仿的不仅仅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鼎炉等的形状和纹路,他们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古代的感觉和气息。与三代器物相比,宋代的瓷仿古花器更加简洁、清雅,脱去了神秘感和沉重感,而着重保留了那个时代的古意。瓷器中的仿铜瓶造型简练,至今仍然被保留使用。
铜质仿古方壶(图2)的造型与细节与原物几乎保持着一致性,方口高颈,带方形足,造型古朴,饰纹精美,为宋代仿古青铜器的经典造型。南宋铜钫及瓷质仿古方壶-器型取自铜钫的形制,在原件基础上做了改良设计,使造型的线条轮廓更加简约凝练,显示设计者的高超制作工艺及对材质美有很高的审美标准。
商代铜觚(图3)原为酒器,造型纤长秀美,因此深得宋士大夫的喜好,作为案头把玩的雅物之外,也被用来作为插花之器。宋代仿古器中包括铜觚,造型上延续商代铜觚的特征,纹样略微简洁化处理;另外开辟了陶瓷制花觚,造型上延续了铜觚的秀美特质,装饰纹饰则被大量简化,凸显出陶瓷釉料的自然材质美,体现了当时的尚古之风。
(三)纹样的仿古表达
商周礼乐器物上的纹样种类丰富,青铜器常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蛟龙纹等,象征着鬼神、祖先、图腾等。这些纹样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练勾划,繁复铺满整个器物表面。随着时代的沿革,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不断持续着。宋代的仿古设计中常将纹样局部做成器型的装饰,结合当时流行的陶瓷器皿造型,使得传统的纹样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生命的延续,可看出宋人对当代造型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融合的能力。
1.龙纹与仿古
龙纹起源于上古时期,象征具有神秘力量的图腾。最早以纹饰出现在商朝时期,作为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如晚商时期的六祀其卣(图4),颈部与圈足上均饰龙纹,整体龙纹为垂直与水平线作为主要构架,古朴严谨,充满理性色彩。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南宋仿古纹样铜细颈瓶(图5)以典型的陶瓷形式为造型特色,形状来自于南宋官窑青瓷瓶,环绕在容器腹部的宽阔的风格化龙纹饰带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但在纹样设计的处理比之前的则要大胆得多,在线条的处理方面用粗且深的线条概括出龙的轮廓,内部则用几何纹等做装饰,突破商周时期青铜纹饰的严谨与平正刻板的特点。
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最早的运用追溯到商周青铜器上,战国时期开始运用在玉器之上,汉代之后逐渐被淡化应用。宋代时期由于复古潮盛行,玉器纹样螭龙纹大量出现在器物上作为纹饰(图6),南宋螭龙纹银瓶的纹样设计继承了汉代螭龙纹的特点,立体感强,又独创了龙尾的三瓣花叶形尾。瓶身以金属錾刻的螭龙纹浮雕为主体装饰,在瓶口与底座部分刻以几何纹样,视觉上多了几分现代装饰的意味;瓶的造型则来自同时代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凸花瓶造型。
结论与启示
宋仿古花器既“古”又并不拘泥于“古”,“仿古”是基于古代礼器的“复古”概念,宋人将古代礼器上的元素进行解构,用减法重构出属于时代审美特点的古风器物,体现出宋人造物思辨性的先进理念。这种思维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还展现了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宋人理性的审美追求。
宋人运用理学的辩证思维去思考传统艺术的传承问题,考论古今,关注器物形制的合理性而非表面的形式感,将古物转化成极简极雅的宋式风格语言,揭示宋式美学崇尚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因此可以说,宋代仿古造型器物是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宋式美学的精髓,让我们的优秀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许正是这种仿古现象背后的思维建构逻辑才是最值得我们需要思考与借鉴的。
本论文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袁宏道. 瓶花谱瓶史[M]. 北京: 中华书局,2012.
[2] 徐飚. 宋人对古代器物的研究[J].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4).
[3] 陈广忠. 淮南子· 说林训[M]. 北京: 中华书局,2016.
[4] 王礼军. 中国古代器物的材料语言研究[J]. 北京: 美术观察,2023(12).
[5] 扬之水. 宋代花瓶[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6] 袁泉,秦大树. 新安沉船出水花瓶考[J]. 北京: 考古与文物,2016(6).
[7] 文震亨. 长物志[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8] 胡利红,方忆. 南宋插花文人的花花世界[M]. 浙江: 杭州出版社,2023.
[9] 吴洋洋. 花馔与宋代文人的尚“清”趣味[J]. 学术交流,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