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的遮蔽与回归*

2024-06-19 07:22林津燕雷云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惩戒身体班级

林津燕 雷云

摘要 身体一直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隐而不宣的重要方面,然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内技术权力的隐匿致使身体壁垒不断生成,昭显出身体的退场。这种身体退场主要表现在班级空间中被窥视的身体态势、班级时间中被切断的身体诉求,以及班级制度中被遗忘的身体发展和班级惩戒中被疏离的身体情感。实际上,学生身体架构着班级管理的逻辑起点、行动支撑以及情感保障,牵系着小学班级管理的构筑价值。因此,若想实现身体的回归,则需破除监控束缚中的身体态势、平衡时间钟摆中的身体诉求、构建身体发展中的制度规范以及惩戒致善,激活惩戒教育中的身体情感。

关  键  词 小学班级管理;身体遮蔽;身体回归

引用格式 林津燕,雷云.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的遮蔽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4(17):10-13+32.

班级是小学生身体发展的文化场,小学班级管理则是教师维护班级秩序、形塑小学生身体的重要方式,也因此被赋予规范学生行为举止的重要使命。然而,作为形塑身体的班级管理却未着眼于身体语境下的技术反思,其对身体整全的割裂使得良性管理悬浮于理论之上。为此,本文从空间、时间、制度,以及惩戒等多重视角关注学生身体,凸显身体之于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探寻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回归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班级管理探寻新的节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遮蔽的根由省思

身体与班级管理如影相随,然而,异化的班级管理会使得学生的身体被遮蔽,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1.班级空间的谋划:被窥视的身体态势

从班级管理的映射和产出结果上看,空间谋划是形塑学生身体,进而加速外在规训、维持班级秩序的惯用手段。但借助空间圈定学生的身体活动范围,看似安全,实则有对学生的身体开展精细化解读和控制之嫌。进言之,纵使行动者并不完全认同那些情境规范,或虽然不认同,但各种约束已被强加到行动者身上,他们的自主性也因此被削弱,需要作出妥协[1]。即是说,纵然有学生试图摆脱空间的束缚,企图以“三八线”“书挡墙”等行为来逃避教师的全景式监视,但他们更多的是挣扎在反抗可能会走向异化,而屈服也许是另一种解放的矛盾道路上。

2.班级时间的操控:被切断的身体诉求

在一定程度上,时间作为技术工具介入管理之中,致使学生的身体成为班级管理内被规训的对象。一方面,在管理不到位的学校,有的教师拖堂成为习惯[2],畸形的时间功能消解了学生身体的在场,他们的身体因此沉沦到对时间的臣服中。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生的身体同教师的时间霸权相互博弈,因此引发矛盾冲突。具言之,时间固然为管理效率保留了余地,但也带来了其与身体的鸿沟,使得小学生的身体诉求一直无法得到重视。

3.班级制度的裹挟:被遗忘的身体发展

班级制度带来的强执行力在有些时候会空前的有效,但这极有可能是班级制度的自我美化。校服是班级文化的一种符号、学生身份的一种认同,但制度以一种精细化、微观式的技术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控制,它可以借助校服这种客体化的文化仪式保护已经被客体化的身体。在这种技术形式中,制度可以操控学生的身体,但学生的身体却难以反抗,并始终提醒自己循规蹈矩。

4.班级惩戒的俯视:被疏离的身体情感

人身体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一种象征、一种载体、一种隐喻,其背后所隐匿的是更为值得注目的感性[3]。现实中教师施行教育惩戒是为了约束学生的失范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善意[4]。因此,教师在惩戒上并非都会选择体罚。然而,一旦面临真实的教育事件,教师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唯有儿童服从我的旨意,才能统一班级[5]。于是用公开性的身体惩罚让学生反省,让个体在群体中感到被孤立、被漠视,并激发其他同学的幽暗面,试图借助集体指责表明惩戒的合理性,使个体身体完全退出群体。其本质上已超越了行为上的肉体性质,而指向教育共同体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断裂[6]。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回归的价值意蕴

当我们透过班级理性省察外界时,无论是时空的介入或是制度的裁决,都隐约呈现出身体在班级和学生间的徘徊。为此,理性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的价值意蕴是管理得以存续的基本指向。

1.从我知到我懂:班级管理的逻辑起点

班级管理的目的与初心是为学生服务,但实践的真相是班级管理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又离不开身体的在场。一方面,班级管理是由身体—认知—环境共同构成的教育活动,如何理解班级中的规则和秩序离不开学生身体感官的接触和认知。例如,为了维持纪律,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有教师会引入“椅子瑜伽”。初学时小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而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他们会逐渐掌握技巧并因此保持安静。小学生通过身体与椅子的接触,逐渐从知道规则向理解规则转变,此时,身体运动生成的认知己不再局限于动作本身,而是扩展到周围运动环境和客观刺激中[7]。因此,作为身体与管理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其实质上凸显着身体与认知理解的动态耦合。另一方面,身体自身的实践表达融合了小学生对班级管理从物质到精神的理解。小学班级管理不仅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也牵连人与自我关系的处理。而班级管理正通过身体微妙地把这些关系迁移到学生的精神成长中。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具身性的认知将进一步生成一种普遍的文化资本,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集体规范与班级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领悟到尊重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融入集体的必要性,乐于融入集体,并最终形成个体的符号资本,附着于小学生身体上。可以说,身体的在场让班规的可行性变得可视化、具体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从管理再到身体的转向,以及修身背后学生精神品质的塑造。

2.从我懂到我能:班级管理的实践支撑

小学班级管理实践逻辑的多向度凸显了小学生在班级场域中身体在场的重要性。一方面,无论是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注意力或者是执行力,毫无例外都和学生驾驭并运用自身的身体语言相关,而通过身体运动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手、脑、心等身体官能的发展。研究发现,在身体性的活动锻炼中,学生的注意力、执行力不断得到发展,最终有助于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良性关系,成为推动班级管理的实践支撑。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必要的发展。具体来说,班级秩序既是为我存在、也是为他存在的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成果。面对嘈杂的教育环境,小学生由于受到幼儿环境的限制和旧有思维结构的禁锢,暂不能完全适应,这就需要小学生内在的思维发展推动其逻辑思考和独立思考。身体运动则从不同角度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身体运动过程中,小学生和同龄人进行了接触和交流,这为其了解个人的性格、特点、思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提供了认知基础。小学生也常会在做出身体动作后才会思考何以产生这种身体行为,故而呈现出动作先于思维的特性[8]。身体的活动和交流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交往中提高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身体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意义再度被唤醒,小学生身体的回归实际上起着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实践支撑。

3.从我能到我爱:班级管理的情感保障

在班级力量的作用下,小学生很可能迫于情境压力而牺牲身体自由。从这一视角来看,高质量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小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一方面,身体的回归能满足个体的精神自由。已有研究表明,跑步对促进小学生获得良好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困境应对能力有一定的帮助[9]。在身体运动中,学生充满着愉悦、好奇等各种积极情绪,释放出多巴胺,而这种物质不仅使人心生愉悦,同时还能强化大脑的记忆力与注意力[10]。班级管理教育若在释放学生身体的基础上悄然发生,学生就更容易因身体自由而产生愉悦感,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促使班级管理朝向更加良好的方向运转。另一方面,身体的回归能够凝聚集体情感。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教育活动,班级管理还涉及学生的亲社会发展。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活动最能释放压力[11],意味着作为融入群体交往媒介的身体,能够帮助个体在集体中释放压力、表达自我。只有当个体能从集体活动中收获喜悦、从身体交互中习得幸福,学生才有可能把自己视为集体的一部分,把班级管理看作是实现身体价值的实践活动,从而生产和绵延积极情感,以服务于班级管理。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身体回归的实践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在学生身体回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以管理认识身体、寓身体于管理中的一种隐喻方式,而剔除遮蔽就是揭示外在包裹下的身体技术,使小学生的身体回归人之本性。

1.空间解构:破除监控束缚中的身体态势

当前小学生所处空间正面临“离身”困境,其空间结构阻滞了小学生身体的互动,因此,空间解构是当务之急。

第一,建构以“身”为本的室内空间。一是空间结构的突破。“秧田型”的座位结构表面公正与合理,实则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来自“前台”的凝视。因此,从理念而言,教师需要重视传统座位编排带来的限制与冲突,意识到空间要便于学生交往,而非束缚;从行动来看,要勇于突破 “秧田型”的座位结构,组合使用 “圆桌型”“U字型”等多种座位排列形式。二是空间氛围的营造。一方面,采用暖色调的学习空间布置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重新分割班内的空间布局,放置如象棋、乐高等益智玩具,可以促使群体空间、休闲空间积极转化,以更好地推进学生在课间的身体回归。三是空间关系的平等。在实际管理中,良好的教育效果离不开平等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管理;另一方面,要主动从讲台上走下来,通过物理空间的改变促进精神空间的和谐。简而言之,教师既要从物理空间出发,也要从精神空间入手。

第二,转向身体实践的室外空间。一是打造休闲空间。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是客观存在的,如长期因此取消锻炼,与之相伴的是身体官能的退化。因此,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内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诸如“陶瓷室”“音乐室”等,促进学生身体的适当放松。二是引流劳动空间。以劳动空间为例,依托“学生菜园”“一米菜园”等开放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实践场所,引导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走出课堂,在劳动空间中解放身体。三是联动科技空间。科技空间的开放意味着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生活和身体的有机联合,为此,学校可以在适宜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借助科技馆的互动性和教育性激活学生的身体体验。

2.时间纾解:平衡时间钟摆中的身体诉求

如前所述,看似超越实则忍让的身体其实不断感知着时间的入侵,但班级义无反顾地将其视为管理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平衡时间,释放学生的身体。

第一,在时间观念培养中尊重学生身体的自然诉求。一是加强教师的时间观念。班级授课时间的标准化是现代性影响的产物,它趋向于追求效率和优越性,但多任务线的时间生态可能损害额叶皮层的发展,影响个体的健康[12]。那么教师需要区分在校上课时间和在校时间,尽可能做到不拖堂、不迟到、不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二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尽管个人拥有支配时间的权力,但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身体”享有的时间并非永无止境。因此,教师可利用班会、课间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节奏去思考和探索,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自我、身体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三是更新学校的时间观念。在《第五代时间管理》一书中,约尔格·克诺伯劳等人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需要注重和谐友好的交往,在个体的所处环境、性格等方面有所提高,从而优化时间的管理[13]。也就是说,学校的时间管理观念应以学生为导向,推动时间和学生身体的和谐相处。

第二,在不同时段中推动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一是利用好碎片时段。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有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诸如提前到校时间、饭后休息时间等。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安排,最大程度上规避时间驾驭人的现象。二是利用好大课间时段。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大课间时段到操场上活动,强化身体运动的愉悦感,进而促进身体与时间流动的合拍。三是利用好课后服务时段。作为学校时间的载体之一,课后服务应回归到学生的身体发展中来。为此,学校可以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实现学生身体的自我赋能以及群体时空的扩张。

3.制度重塑:构建身体发展中的制度规范

身体既要享受自然权利赋予的身心愉悦,也要体验和感知社会权力约束下的自我规训[14]。从这一角度,班级制度的伦理规范就有时刻在场的必要性。

第一,牵引制度规范与学生身体的有序发展。一是体现班规的民主性。布伯明在教育关系中反复强调了“教育意志”的危害,教育者单一的教育意志极有可能造成学习者想法的泯灭。那么必须要将可接受的、可引导的规范制度经由教师、学生的共同讨论,去唤醒学生内心的身体意识,彰显班级规范的伦理本质。二是体现班规的普遍性。班级制度是学生行为的规范,也是身体发展的保障,作为基础性的制度建设,相关教师必须要补充完善班规的内容,以普遍性、可执行的制度规约小学生的行为,确保制度能按照预期要求落到小学生发展的实处。三是体现班规的可持续发展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班级管理也会不断呈现出新的问题,这是事物螺旋式发展和上升的必然规律。因此,在制定小学班级规范制度时,相关负责任人必须不断提高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关注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实现学生身体的回归和重塑。

第二,再造制度伦理与学生身体的共同在场。一是在理念共识上。在列维纳斯看来,身体是存在者“介入存在、置放自身的方式”[15]。正是通过身体,班级管理的制度实施才有了可能。对于这一点,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都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学生身体之于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做到认识一致、沟通一致、行为一致。二是在班规实施上。班级制度作为一种人为的产物,在反复的练习中,师生得以形成观念定式,并借此塑造自身的行为方式。而目标激励在班级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比较容易进行评估[16]。因此,可以逐步地建立近期、中期以及远期的身体回归目标,促进习惯养成。三是在班规文化上。从更为深刻的精神层面建设来讲,班级制度是文化的一种缩影,它从文化的层面上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因此,应当生成令学生身体放松、幸福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则可以躬身实践班级规范,为班级文化的合理性树立标杆,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4.惩戒致善:激活惩戒教育中的身体情感

如果过度注重惩戒的正义性,就容易忽视对学生身体的情感关怀,剥夺学生身体的情感需求。因此,只有突破教育惩戒的绝对性,才能实现学生身体情感的解放。

第一,在良性惩戒中联结身体与情感的桥梁。一是注重惩戒的合法性。虽然教育惩戒在直观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但教育场所中的社会、学校、家长都是学生身体的相关负责人。因此,应依赖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惩戒的内容,让教育惩戒在法律与社会的共同监督和作用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体罚的呈现。二是注重惩戒的合理性。教育惩戒是班级管理中的基础要素,同时也是沟通身体、学生与教师的重要节点。为此,学校应围绕教育惩戒的性质、规范以及实施场景实施专门的师德师能培训,促进教师对教育惩戒的准确运用,链接惩戒与身体情感的关联,防止教育惩戒的扭曲和异化。三是注重惩戒的合情性。惩戒施加于人,人又受制于惩戒之中,倘若无愧、无责,那么生成的便是有惩无戒。因此,教师在教育惩戒的实施过程中应兼顾惩戒的情感性与个体的差异性,综合性别、性格等个体特征,适时激发学生的内在愧疚。

第二,在情感交互中促进身体与惩戒的耦合。一是以尊重为前提。自律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潜能,尊重这种潜能至关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尊重为前提,相信任何学生都有自我约束的潜能,绝不轻易使用教育惩戒。二是以语言为手段。教育惩戒不是对小学生的身体进行言语攻击或者是变相的语言暴力。在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师依然可以通过真诚和宽容的态度在情感上打动学生,以一种激励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恰到好处地指出小学生的不足和发展的空间,以促成“学生”与“身体”的价值重逢,让小学生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得到共同的支持。三是以关心为目的。在管理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将社会上的人情关系、功利因素带到教育管理中[17]。为此,在惩戒后的干预环节,教育工作者不应是为了迎合自己的身份而假意关心,而是要真心地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变化和外在的身体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发自内心地、一视同仁地关心学生,消除学生对惩戒教育的生理和心理后怕。

参考文献

[1]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17.

[2] 江玉龙,钮勤章.拖课现象的动因、负面性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28):29-31.

[3] 王瑞鸿.身体社会学——当代社会学的理论转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7.

[4] 张鹏君.规训与惩教:教师惩戒权立法的教育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4):66-72.

[5]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 吕寿伟.从排斥到承认:通往有尊严的教育伦理生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56-57.

[7] 赵富学.论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8):10-19.

[8] 伍香平.儿童体验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112.

[9] 殷恒婵,陈雁飞,张磊,等.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02):14-27+57.

[10] 李凡,舒斯云,包新民.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和功能[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06):405-410.

[11] 燕声.集体活动最能释放压力[N].保健时报,2018-08-23(003).

[12] 泰勒.为什么速度越快,时间越少[M].文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305.

[13] 克诺伯劳,胡格,默克勒.第五代时间管理[M].王音浩,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4] 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54-175.

[15] 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M].吴蕙仪,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87.

[16] 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11-12.

[17] 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3):80-8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惩戒身体班级
忘却歌
班级“四小怪”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我de身体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