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遗文化主要指在陕西地区出现并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陕西非遗文化传承与幼儿园课程及环境创设相融合,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借助传统文化优势与魅力,能够促进幼儿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使幼儿获得全面且健康的发展。
非遗文化传承在幼儿园课程及环境创设中的必要性
陕西地区非遗文化主要有宝鸡社火、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炎帝祭典五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社火脸谱、西府皮影、宝鸡剪纸、凤翔草编、面花礼馍、千阳八打棍省市级项目,在地大物博的陕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片土地上的璀璨明珠,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将陕西非遗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及环境创设相互融合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一、激发幼儿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非遗文化丰富多样,能够为幼儿提供多彩多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特色课程的构建,借助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手段,大大激发幼儿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非遗文化互动学习中提升对民族文化的探索意识,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增强幼儿综合文化素养提升
非遗文化蕴含着上一代人的精神与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出独一无二的传统美德和思维方式。幼儿在融合教育模式开展过程中,对民族教育内容与传统美德展开探索与研究,有利于自身综合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帮助幼儿艺术、语言以及体育能力的发展,促使幼儿在探索非遗文化内涵的同时,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三、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师在木版年画教学中,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在木版年画制作与创作中,针对自己的作品会给予一定期望,并且尝试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在年画制作完毕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年画特点,加强幼儿对年画的理解。幼儿在互相交流互动中,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想法,还能够体会到年画中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及环境创设现状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环境创设方面要给予足够重视,将环境创设作为重要评估内容,全方位考量幼儿园教育发展情况。当前陕西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环境创设中存在一定弊端,尽管幼儿园开设了多学科课程内容,配备数量充足的教学图书与绘本,但在环境创设方面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忽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且幼儿园环境创设千篇一律,缺少本土化与区域化内容的加入,对本土资源更是无法挖掘与利用。
二、环境创设未与文化和认知匹配
近年来,陕西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园所文化基本上都是利用本乡本土的资源,也会适当融入非遗文化内容,但是开发力度不够充分与深入,对于非遗文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知识梳理与传授方面,让幼儿收集非遗文化项目内容,然后打印出来“上墙”或者“上展板”,这就导致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创设存在片面性,不利于幼儿深入认识与理解文化内涵,存在重视形式、忽视效率的问题,导致幼儿无法真正做到文化和认知的发展。
陕西地区非遗文化传承下幼儿园课程 及环境创设路径
一、依托木版年画文化,实现幼儿综合发展
引导幼儿认识年画,激发幼儿好奇心。作为陕西非遗文化之一的凤翔木版年画,其起始年代久远,迄今已有500年历程,由最早的单色印画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彩色印画。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木版年画教学时,要细心引导幼儿认识木版年画,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木版年画的发展经历通过视频与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幼儿,让幼儿欣赏与观看不同类型与种类的木版年画,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幼儿视觉神经,提升幼儿艺术感染力,让其在非遗文化传承影响下,逐渐实现文化与知识的完善,激发出幼儿对于木版年画制作的好奇心。在认识木版年画期间,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例如,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木版年画与普通年画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在制作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有何不同?”通过这类问题的提出,幼儿会根据教师所示内容展开思考,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探索木版年画,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教师带领幼儿探索木版年画的制作,会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第一,教师将木版年画的应用范围与领域介绍给幼儿,让幼儿初步了解木版年画的装饰以及要传达的信息。第二,教师向幼儿展示木版年画制作的工具,如刻刀、刮刀、印刷机等,使幼儿了解每种工具的用法。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自主选择制作工具,然后鼓励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作木版年画。教师在幼儿创作之前需要明确创作主题与对象,让其思考更具有方向。最后,教师将木版年画制作所需的颜料介绍给幼儿,传授幼儿涂抹方法,然后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木版年画创作中体会到快乐,丰富幼儿对于木版年画的了解。教师在课程具体开始之前,将著名艺术家优秀版画作品呈现给幼儿,鼓励幼儿通过自主观察与感受的方式,深入理解木版年画的形式与内涵,进而培养幼儿鉴赏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创造多样素材。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需要幼儿表现出足够的灵感和创意,然而有些幼儿教师无法对幼儿的灵感进行引导,导致幼儿无法创造出多彩以及丰富的木版年画。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生活状况,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事物,设身处地感受木版年画的艺术感,通过这种方法,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与发散,才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年画与新年有紧密的联系,大多数家庭在新年期间会选择一些寓意比较好的木版年画,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门神、送福娃娃等,一个个胖乎乎惟妙惟肖的娃娃出现在上面,给人一种童趣与稚嫩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期间带领幼儿参观学习,走进实际生活中观察与了解木版年画的外观与特点,让幼儿从生活角度出发,展开对木版年画的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灵感与创意,让木版年画创造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关注课程准备阶段,发挥非遗文化价值
精选非遗文化资源。陕西非遗文化相对丰富,将其与幼儿园教学融合,凭借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与特点,与幼儿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素养相互匹配,有利于幼儿园课程以及环境的创设。因此,在选择非遗文化时,要做到精挑细选,要符合幼儿实际特点与需求,寻找更具有价值与意义的非遗文化内容。首先,教师从幼儿兴趣作为切入点,比如在艺术课程教学中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捕捉其兴趣方向,选择一些能够自主制作并且独立操作的项目,让其与幼儿教育融合,以保证非遗文化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要立足非遗文化本身特点,以幼儿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作为切入点,选择与幼儿年龄相互照应的非遗文化资源。例如,针对小班孩子来说,由于其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在课程创新与环境创设中可以选择泥塑非遗文化资源;针对中班的幼儿来说,可以选择戏剧、剪纸等非遗文化资源;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应该为其选择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非遗文化资源,如木版年画、皮影等,在课程创新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优化创设,增强幼儿实际体验感,引导其不断探索与研究非遗文化资源。
开发非遗园本课程。陕西非遗文化传承下,幼儿园课程开发与环境创设过程中,需要借助非遗文化资源实现幼儿教育的高效性与趣味性,从幼儿园角度出发,积极开发园本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开发与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在此模式下,需要对陕西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按照其特点与形式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例如,根据陕西地域非遗文化资源特征,可以将幼儿园课程结构分为三种,分别是“欣赏与感受”“体验与创作”“运用与创造”三个板块,组建分层化与递进式课程体系,依次按照班级学习、非遗传承、实地参观三个步骤,引导幼儿全方位认识与欣赏非遗文化内涵,组织幼儿在园内开展实践活动,拓宽融合教育范围与途径,形成社会、家长、幼儿园为一体的特色实践活动,增强幼儿对非遗文化的运用与创造能力。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拥有大量与非遗文化接触的机会,并在不同形式的作用下,体会到不同的乐趣,进而提高幼儿学习的趣味性,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营造非遗教育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具有隐形教育的功能。借助陕西非遗文化资源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增强其教学的趣味性,就要重视环境的创设,加强对非遗文化环境的运用,让幼儿园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地,并赋予其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第一,挖掘非遗文化元素,让其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保持一致性。例如,在幼儿园内打造非遗文化长廊,建设版画制作、戏剧体验、民间舞蹈演绎、泥塑等活动室,并在各个活动室添加剪纸、皮影制作、泥塑等制作所需工具与材料,促使活动室更加丰富,提高幼儿园整体视觉形象。第二,带领非遗文化走进教室。教室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在非遗特色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需要从教室方面入手,打造出更具有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化教室。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更适合的非遗文化资源,借助各种手段不断培养幼儿实践动手能力。
三、借助非遗文化资源,完善幼儿教育教具
提高教师教育素养,增强非遗运用能力。陕西地区非遗文化传承下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创设,可以从教学细节处入手,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操作性与动手性特点,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的教具制作能力,丰富教师运用地域文化的方法。教师主动去了解非遗文化资源,对其弘扬价值深入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观念,在教育设计方面凸显创新性,并结合时代特点,借助不同方式弘扬非遗文化。
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体验非遗风俗民情。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选择与非遗文化相互照应的教具制作,让幼儿体验古朴自然的风俗民情。例如,纸艺玩具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中,教师可以将剪纸和皮影融为一体,然后将这些内容通过屏风或者书本的形式展示出来。剪纸通过简明的线条,表现出繁杂的事物本质,凭借另一种形式吸引着大众,然后运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和物质条件,实现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激发幼儿探索与创造的热情。在泥塑玩具与教具设计中,教师向幼儿展示泥塑的造型特点,让其了解泥塑捏形的过程,研究泥塑创作的技巧,然后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式捏造出不同的泥塑玩具。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体验与感受,能够了解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陕西地区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每个项目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在其传承过程中,将其与幼儿园课程开发及环境创设相融合,依托木版年画文化,实现幼儿综合发展,关注课程准备阶段,发挥非遗文化价值,引导幼儿在实践探究中获得成长,实现陕西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作者简介:
李令,1983年6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本文系“基于陕西地区非遗文化传承下幼儿园课程及环境创设探索”项目(课题编号:2022YB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