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丽
在中考的考查方向中,试题的立意经过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相关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对于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寻找在课程标准上面的着力点,以自省促提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状态入手,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情境自然地过渡到学习中,展现出当代生物学科的风采。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将其转化为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生活充满期待。设计的生物实验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去实验,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环保意识。
2.制订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根据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等制订教学目标,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3.整体规划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索项目化实施
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与其他学习主题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也可独立安排,务求有效落实。要引导学生基于真实的实践任务,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实践等方式实施,形成物化的学习产品和学习成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完善实验教学,锻炼科学思维
做好演示实验,强化师生互动。初中生物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验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生物课堂的凝聚力。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进行课堂导入,用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状态融入学习中。有一些生物知识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引入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思考,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对生物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既强化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5.融入信息技术,突破课时限制
挖掘生物资源,直观呈现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生物现象和生物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维图像处理技术或3D模拟动画进行演示,降低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增强学习效果。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从互联网上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在复习阶段,生物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让学生对照微课内容进行自主复习。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核心素养登上了教育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师要从核心素养视角去看待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使初中生在生物课堂上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树立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