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18 18:06:49陈惠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7期
关键词:周朴园美的课文

陈惠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此,笔者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予以探究。

一、重视基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才能完成语言构建和运用呢?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重视相关基础知识,并通过诵读和积累的形式来锻炼语言运用。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先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学习字音、句读、气韵等基础知识,借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接着,笔者又通过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明晰重音、停顿、节奏等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语感,深化作品情感。最后,笔者还重点强调知识积累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自我梳理课文中的通假字(以、共、行、说、知)、古今异义(以为、行李、东道主)、词类活用(退、阙、鄙、东)、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焉用亡郑以陪邻……)等基础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系统的知识积累就能有效认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此奠定后续学习基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鼓励合作探究,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意识形态,所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侧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提出为此提供了强大助力。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共赢,这对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此,广大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以此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话剧《雷雨》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赏析周朴园的人物特点,便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合作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周朴园前后对待鲁侍萍的态度。而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很快就得出了问题答案:周朴园刚开始通过种种行径表现得十分怀念鲁侍萍,但是当鲁侍萍真正站到他面前时,他不仅没有久后重逢的欣喜,反而十分害怕丑事被揭露,于是不仅辞退了鲁家人,还不允许两家今后有任何往来。这样反差的态度变化生动刻画了周朴园虚伪、自私、伪善的人物形象。而学生也在此合作探究中深化了文章理解,发展了思维能力。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重视作品鉴赏,学会审美创造。

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是具有明显的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美的内容进行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因此,对美的创造和鉴赏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回到教学上,就是我们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落脚到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发现了好多美的东西:(1)宏伟煊赫的建筑,讲究大气的布局。(2)铺张华贵的陈设,豪门贵族的气派。(3)繁文缛节的礼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4)认识了白发如银的老祖母,八面玲珑的王熙凤,潇洒多情的宝玉,可亲可爱的众姐妹。(5)感受到众人真真假假的关怀和爱护。我们可以发现小说表现出建筑之美,文化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再创造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语文的教学,是通过课文描写之景,诱发读者的心中之景,通过审美过程,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这种审美活动既是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的活动。

四、理解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增值。

对于语文教学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而言,“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样的提法显然更强调“传承”,也更强调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我的理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理解文化的内容及优点,才能做到恰当的传承。在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里,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还提出的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是循环和绿色理念,科学发展战略。孟子的这些具有现代性的政治经济观念,这和新时代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来源和实践表述。我们充分认识了这些之后,明白了传统文化具有这样超前的思想和理念,必须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从曾皙富含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而又鲜明的表达出他的理想;他从容不迫,潇洒自信,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从孔子的无限赞叹中,我们发现了整个思想的闪光点。曾皙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能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这种和后世“桃花源”一般的理想的境界,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理解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传统文化,正是以这样深刻的力量,感染和教育着我们。让我们由“理解”者而后成为“传承”者,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并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实现生命的成长和文化成长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

猜你喜欢
周朴园美的课文
《雷雨(节选)》核心素养导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雷雨》(节选)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中学语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16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