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情境创设实现德育的策略

2024-06-18 12:50:52梁红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7期
关键词:案例创设德育

梁红霞

拥有大批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有学识、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这为教师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关节。可见“五育”中德育是树人之本。

问题情境是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启用已有知识,运用基本技能,调动真实情感和价值取向,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实践体验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具有可选择性、真实性、代表性和目的性。好的问题情境可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为教师有方向、有目的、有底气、有效果、不留痕迹的进行“学科育人”提供了抓手和落脚点。所以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和“德育”很好的融合,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地理学科纵观时空、横跨文理,创设的情境多样,设置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将“德育”融入问题情境的高中地理课堂,能突出德育优势。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相应情境,引入学生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对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融入德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包括国情意识、领土主权意识、资源意识、乡土情怀、环保主义、民族文化和危机意识等[2]。在创设高中地理问题情境中,与课题融合的真实案例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案例1: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中,可以以我国1949——202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当时的政策和社会情况,逐一分析每一次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峰值成因,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产业的影响,讨论应对的措施等。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和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真实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加强学生对当下人口现状和政策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认识,培养责任感。案例2: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教师可以大量引入乡土案例,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介绍家乡情况。并归纳家长区域特点,分析家乡产生环境问题或者发展中问题的原因,并为自己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这种情境的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同时,不淤于教材,还能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乡土情怀。案例3:在《地球运动》一节,教师在介绍“黄赤交角与二分二日”时,可以结合中国二十四节气,让学生诵读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指导作用。这一过程,让学生领略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二、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之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3]。这一观念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而高中地理课程中贯穿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人满足起需求的发展[4]。它是高中地理教育中重要的方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贯穿着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问题情境设计中,也很容易融入相关真实情境。案例:“土地的荒漠化——以西北地区为例”中,可以以毛乌素地区50年治沙为背景,分析毛乌素荒漠的原因,治理措施和治理的意义。整个教学设计中,对比了毛乌素治沙前和治沙后的地理景观,其治沙效果明显,让学生看到秉持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处理人地关系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培养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指学生应当具备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精神情怀,包含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和劳动精神等方面地基本要求[3]。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是指人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力[3]。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同时,激发面对困难的勇气。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情境,树立榜样,让学生看到先辈为祖国建设奋斗和牺牲的身影,丰富精神世界。案例:以高中地理“地貌观察”为例。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运用奥维软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观察峨眉山的地形、地貌。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进行任务分工,培养学生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设立问题,比如:1.具体体验,反思观察:运用Omap登金顶远眺,通过分析遥感影像图,对比峨眉山区与峨眉市区聚落的疏密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抽象概括: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问题要求具体,但是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面对困难,教师及时鼓励和给予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课堂最后,介绍“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国测一队”。让学生认识这群在艰苦环境下为国测量的“开测先锋”,以此提升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德育培养。

总之,真实情境的创设是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能让师生情感共鸣;问题层层递进能引入学生思考,调动已有知识、技能和情感解决问题,从而把教学、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德育能融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基于目标矩阵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教学教材分析 ——以"疆域"为例》刘云,2021年21期地理教学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韦志榕,朱翔主编

[4]《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4月正式出版。

猜你喜欢
案例创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