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娟 毛华灿
低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观察能力有限,写作能力低下。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作。下面我就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积累,运用好摘抄本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做摘抄笔记,平时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经常让学生的好词、好段积累在摘抄本上,然后利用早读时间或者课后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让他们熟记于心。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想法,把它们记下来。我也会把好词、好段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这样,学生们不但积累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写作能力。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写在摘抄本上。通过摘抄本上文章的学习和积累,使他们有了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有了素材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要想写好作文,学生必须做到“心中有话”。“心中有话”是说要有话可说,说什么,怎么说,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对外界事物也比较敏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内心世界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多观察,勤动笔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而不静止。”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关注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比如:在教学《我的植物朋友》时,我先给孩子们发了一张植物观察表。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去记录,这样,既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国传统节日》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给孩子一个扶手,帮助他们去主动收集信息,让他们能够有话可说。别看是一张简简单单的调查表,可是却带动了孩子们观察的兴趣,求知的欲望,这为接下来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必须从平时做起,多积累,多观察,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