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难》的艺术特色

2024-06-18 10:01黄佳
三角洲 2024年12期
关键词:韩非游说韩非子

《韩非子·说难》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政论体散文,此篇在《韩非子》中是较为出名的文章。本文对这一篇中艺术特色进行探析,能对经典著作《韩非子》中政论体散文艺术特色的阐释有所拓展。

《韩非子·说难》(下引《韩非子》只注篇名)是《韩非子》的传世名篇。在这一篇文章当中,韩非运用冷峻的书写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游说者在游说过程中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以得到君主欢心的面孔,以及深入地分析了君主捉摸不定、喜怒无常的内心世界。探究本篇文章所蕴含的艺术特色,有助于理解《韩非子》中其他政论文的特点。《说难》中蕴含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在内容方面,文章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游说者以及君主的典型形象刻画,其二是法学家独特的理性之美。在艺术形式方面的体现,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工整对仗的句式,其二是鲜明个性的语言,以下笔者将分而论之。

《说难》中的典型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指那些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特征的、富有审美魅力的、蕴含着丰富历史底蕴的人物形象,高超的作家能够通过对时代敏锐的洞察和精妙的写作技巧,来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韩非无疑便是这样一个高超的作家,他在《说难》这样一篇政论为主的文字中,塑造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游说者以及君主的人物形象。

一、游说者形象

《说难》中对游说者形象的刻画,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第四段内容上: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加,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韩非在本段中,提出“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即游说的要领在于,粉饰游说对象自夸的事情而掩盖他所自耻的事情,这就要求游说者要巧言令色,了解游说对象的态度并做出贴合的游说。不难看出文章中游说者的游说之说是与君主的想法相对而言的,因为游说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君主的态度,游说者在游说的过程中加入过多私人情感,游说的内容大概很难得到君主的认可,甚至会为此遭受刑法。韩非敏锐地捕捉到游说的本质,以君主对待事情的态度作为标准来要求游说者,积极地去肯定君主,而不能批评他,这样游说者的谋略才能够真正地被付诸行动。

本段通过对游说者游说要领详细内容的描绘,侧面描绘出游说者阿谀奉承的形象。但文章最后一段也通过伊尹和百里奚的游说事例补充道,游说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取得君主的信任,经过长时间与君主的和谐相处之后,其在游说过程中也能据理力争,明确剖析国家政策的利害,以此来端正君主的言行,成为一个成功的游说者。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但他本身具有口吃的身体缺陷,这使得他没法像其他学派中能言善辩的代表人物那样,在游说活动当中对自己的学说思想有好的口头阐释,导致游说的失败,例如韩非自己曾无数次游说韩王而没有成功,他的思想也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这虽然能让他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审视游说过程中的游说者与君主,从而理性务实地塑造出游说者与君主的典型人物形象,但这也可能使得他对那些巧言善辩的游说者带有一丝别样的个人情绪。

二、君主形象

《说难》中对君主形象的刻画,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内容上: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弃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王珏、胡新生在《试论<韩非子·说难>的反讽性质》中说:“其实《说难》的重点并不是写辩论方法而是写如何揣摩君主心理。”本段通过描写君主在受游说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刻画出君主的人物形象具有自私自利、捉摸不透的特点。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的记载可知,本篇文章写于韩非被囚于秦国之时。此时的韩非一腔孤愤难以抒发,被囚的尴尬处境也使他看清了,君主那种捉摸不透的复杂心理,故在文中韩非才能站在君主的角度,对游说之事加以深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游说的困难,在乎于君主阴晴不定的态度之上。其描绘出的君主形象特点,可谓深入人心,对后世理解君主的复杂心理有深刻的影响。

《说难》的理性之美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务实理性的法家观念自然会在他的文章中显现,这也使得文章呈现出一种理性之美。这种理性的观念在韩非的政论文中,具体表现在严谨结构和敷衍事理的严密逻辑上。《说难》在论证问题的过程中讲究丝丝入扣、严谨周密,从而使本篇具有令人叹服的气势,体现出符合法家思想的理性之美。

《说难》的主要目的在于阐述游说君主之难,并具体分析游说失败和成功的原因。韩非在本篇文章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以“凡说之难”四字总领全篇,然后逐层论述。首先说到游说者需要先懂得“所说之心”,然后说进谏足以危身,连续举出十五种游说者所要面临的情况,说明游说之难,继而谈游说应该遵循的要领以及所要避免之事,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关键,最后一段以龙的逆鳞为喻,指出游说者如果能做到不触犯君主的逆鳞,则可以“狎而骑也”。全文的层次十分清晰,对游说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分析得细致入微,论述中对各个方面都有所顾忌,理由列举上也十分丰富,推理上一环扣一环十分严密,通篇读起来令人感到气势充沛,引人深思。这样清晰严谨的论证过程正体现出理性之美。

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说难》的句式特点

《说难》中的句式呈现出工整对仗的特点。如文章中的第一段“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以及文章中的第二段“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可看出《说难》中的句子之间对仗得十分整洁有序。这样的句式安排,带有法家理性务实之观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法家说理议论时大气磅礴的气势。

二、《说难》的语言特点

《韩非子》所辑录的散文,都十分重视对语言的运用,讲究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而对语言运用要求较高的政论文则更能体现出这一特点。《说难》作为其政论文名篇,韩非在其中的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说难》的语言特点是形象生动,用词精准,表达深刻。文章中充满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学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君主比作长逆鳞的龙,平日里可以戏弄它,但一旦碰触到它的逆鳞,则后果不堪设想。将君主那种捉摸不透、深不可测的形象描写得绘声绘色,使得君主的人物塑造变得更为立体。

虽然文章为了使所要塑造的对象更为生动形象,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但《说难》的语言并不拖沓冗长,而是凝练简洁地突出观点。韩非在表达观点时,往往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这也使论点一目了然。例如:“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等句,只用了短短几字就表达出韩非的论点,使读者很容易理解。

《说难》的语言特点还体现出严密的逻辑,使得论证更加有力。韩非在政论文里表达观点时,往往能够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文章的第四段为例,作者在论证“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这一论点时,列举了七种不同的情况,并以伊尹和百里奚的进说经历为实例,这些严丝合缝的论据,大大加强了论点的可信度。

总的来说,《说难》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树一帜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当中。内容方面,《说难》刻画了阿谀奉承的游说者和捉摸不定、自私自利的君主这两种典型人物形象,另韩非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他的法学观念也在《说难》中也有所体现,使文章呈现出一种理性之美。艺术形式方面,首先《说难》在句式方面呈现工整对仗的特点。其次《说难》整篇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简洁和逻辑严密的特点,使得文章读起来一气呵成的同时,也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黄佳,2000年生,男,广西省河池市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韩非游说韩非子
我说韩非(评论)
鲁人徙越
美国科技巨头游说政府费用大增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滥竽充数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Flocking control of a fleet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知祸更需避祸
韩非子的“解老”与法治大一统
进击的磊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