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非遗”传承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并探索其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以及在高职教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方法:首先深入分析?“非遗”传承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重点探索其在弘扬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培养专注坚持的工作品质、塑造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的作用。接着,提出一系列基于?“非遗”传承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措施,即开发?“非遗”传承校本课程、打造实践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完善导师制度等具体措施。结果:基于以上实践措施,高职学生在?“非遗”传承活动中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产生深刻认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还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这些活动也加强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结论:?“非遗”传承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美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提倡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美育课程更应发挥其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高职美育改革中促进?“非遗”传承和高职教育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高职美育课程应进一步加强与?“非遗”传承的结合,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赢。
关键词:? “非遗”传承;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美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1;G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在高职美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促进?“非遗”传承工作的贯彻落实,强化教育指导效果,逐步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能。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应准确定位?“非遗”传承工作的价值,并从?“非遗”传承视角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科学开展和系统设计,确保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成效,助力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非遗”传承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不仅关乎文化的延续,还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深远影响。下文则细化分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非遗”传承的价值。
1.1 有助于弘扬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非遗”传承强调的是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在?“非遗”项目传承过程中,工匠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以达到趋于完美的艺术效果,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1]。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非遗”传承路径,组织学生学习“非遗”技艺,使学生深刻体会工匠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品质的卓越追求,从而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促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有助于培养专注坚持的工作品质
“非遗”传承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坚持,经过多年技艺的积累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2]。高职院校在开展?“非遗”传承并组织学生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一般会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和揣摩,而深入钻研和持之以恒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基于?“非遗”传承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1.3 有助于塑造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
“非遗”传承虽然注重传承传统技艺,但也鼓励创新和发展。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工匠们会根据时代需求和审美变化,不断改进和创新技艺,工匠所坚持的创新进取精神,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学习?“非遗”技艺,能让学生逐渐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形成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积极性,让他们勇于尝试和突破自我,为实现个人价值和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可见?“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能助力工匠精神教育的融合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4 有助于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
“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高职工匠精神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非遗”传承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他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3]。同时,在开展文化传承和工匠精神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具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良好发展。
2 基于?“非遗”传承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在美育课程中的实践措施
基于?“非遗”传承探索高职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措施,能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使学生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主动了解和分析工匠精神内涵,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4]。
2.1 开发?“非遗”传承校本美育课程,渗透工匠精神教育
高职院校开发?“非遗”传承校本美育课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借助?“非遗”的深厚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在“非遗”传承校本美育课程的具体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并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结合本地?“非遗”资源和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兴趣爱好的美育课程,将?“非遗”技艺、历史文化、工艺流程等融入课程内容,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这些美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注重增强实践性,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非遗”技艺,如剪纸、刺绣、陶艺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尊重。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美育课程为学生打造跨学科学习方式,有效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此,积极探索?“非遗”传承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在?“非遗”传承中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渗透,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追求卓越,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
2.2 打造?“非遗”传承实践平台,开展工匠精神宣传
为了更有效地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的内涵,从?“非遗”传承视角尝试打造?“非遗”传承实践平台,确保能在平台的支持下优化实践活动和宣传推广,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深刻理解并践行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构建?“非遗”传承实践平台的过程中,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非遗”资源,设立?“非遗”工作室、工坊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机会,打造工匠精神宣传重要窗口,让学生真正参与实操训练,进而更加直观地了解?“非遗”技艺的精湛和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同时,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践平台的基础上,为了优化?“非遗”传承效果,可以定期组织各类?“非遗”技艺的展示、交流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和教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与传承人的互动中,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讲座、研讨会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实践平台是对外宣传工匠精神的窗口,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校内外人员参观、体验。这不仅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非遗”,从而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播和普及。
2.3 开展?“非遗”传承主题活动,挖掘工匠精神内涵
开展?“非遗”传承主题活动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力举措,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可设计多种多样的?“非遗”传承主题教育活动,并让学生亲身参与,进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技艺,深刻挖掘和领悟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高校在设计规划?“非遗”传承活动时,一方面应注重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如举办?“非遗”技艺展览、?“非遗”讲座、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独特魅力的同时,在活动中逐渐领悟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比如在展览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近距离观赏精湛的?“非遗”作品,从而深刻理解工匠们对于技艺的精湛追求和对于作品的细致打磨;在讲座中,?“非遗”传承人可以分享?“非遗”传承文化内容和其中蕴含的精神思想,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工匠的坚持与执着,以及面对困难勇于创新和不断尝试的精神,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过程中,应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开发手工艺体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制作“非遗”手工制品。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工匠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促使学生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践行工匠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手工艺,进而激发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向往和追求[5]。此外,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和学者现场指导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带领学生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获得良好职业发展。
2.4 完善?“非遗”传承导师制度,打造工匠精神榜样
完善?“非遗”传承导师制度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在高校积极改革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优化“非遗”传承方面的教育活动,并尝试组建专业的?“非遗”传承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学习和指导,确保在高校教育中合理传承?“非遗”技艺,为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榜样,从多维度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应?设定严格的“非遗”传承导师的选拔标准,严格、精准地实施各项选拔工作。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过程中,所选拔的导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非遗”技艺功底,还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技艺的传承者,又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组建专业导师队伍的基础上,发挥导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真谛,从而鼓励学生在榜样作用下主动践行工匠精神。其次,?应鼓励导师与学生建立紧密的师徒关系,确保导师不仅进行技艺传授,还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精神引领,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度。具体分析,高职院校的导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磨砺技艺,培养精益求精、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最后,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导师和学生的交流活动,如技艺展示、经验分享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在与导师的互动中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明确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目标。对于在?“非遗”传承和工匠精神培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导师,学校应授予荣誉称号并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导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有效激励的基础上使导师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激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结语
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美育课程的实践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应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并在教育实践中合理开展各项教学指导活动,确保能借助?“非遗”传承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强化教育指导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应将工匠精神教育作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思考改革教学活动的措施,夯实教育改革基础,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娌,孙天源.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7):71-73.
[2] 王海梅,迟尧林.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历史传承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2023,22(5):51-56.
[3] 郭墨涵,李玉龙,牛晓艳,等.依托省级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2022(13):151-153.
[4] 曹晓丹.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6):101-103.
[5] 吴佩如,陆璃.中国梦语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智库时代,2020(12):212-213.
作者简介:邱逢邹 (1986—),女,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