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话语空间的公众情绪研究

2024-06-17 00:06满新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微博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熊猫外交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国内社交媒体上公众情感的表达和演变。具体而言,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情感分析和关键词分析,探讨国内网民对熊猫外交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和演化。方法:利用Python程序获取中央级官方微博账号和头部媒体微博账号的数据。数据收集时间为2023年2月22日至2023年6月21日,经筛选后,采用情感分析工具SnowNLP来计算微博内容的情感得分,并对评论文本进行关键词分析,以了解网民讨论的主要话题。结果:研究发现,2023年2月至2023年6月,网民对熊猫外交事件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情感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博文表达了积极的情感。关键词分析显示,一些热词如“国宝”“熊猫”“回家”“健康”“快乐”“美国”“希望”“开心”“拒绝”等,凸显了网民对丫丫事件的关注点。结论:文章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数据,揭示了国内网民对熊猫外交事件的情感态度和关注点。总体而言,网民对熊猫外交持积极态度,情感呈正面倾向。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交媒体对国际政治事件的情感表达和舆情演变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强调了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话语权和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塑造国际形象。

关键词:熊猫外交;公众情绪;计算传播;微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0 引言

社交媒体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桥梁,而且为公众提供了情感表达的新途径,打造了新的沟通环境。在情感先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以便捷的接入和广泛的社交互动,汇聚了不同身份、背景和信仰的个体,共同探讨国际事务。

“熊猫外交”一词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通过赠送成对大熊猫,向受援国人民表达“善意和友谊”[1]。熊猫外交是中国政府利用大熊猫赢得国际民心的象征性政治手段之一[2]。熊猫的普遍吸引力成为中国在国外拥有广泛受众的重要软实力资产[3]。通过向其他国家赠送大熊猫,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旅游吸引力,塑造国际形象[4]。国内外针对熊猫外交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由于可选择的视角不同,因此对熊猫外交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学科研究的倾向。

熊猫不仅是一种动物,还是一名具有文化和政治内涵的“动物外交官”[5]。2022年2月,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大熊猫乐乐因心脏病变死亡,该事件引发网民对园方的质疑。乐乐离世后,另一只旅美大熊猫丫丫引发国内网友担忧。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摩擦持续不断,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立足这一背景,本文对熊猫外交展开探讨,采用计算传播方法,深入分析国内社交媒体上公众情绪的呈现和演变。

1 文献综述

1.1 熊猫外交的学科发展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熊猫外交研究主要可划分为两大领域。首先,通过展现中国熊猫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深入探讨其对国家形象塑造、国家软实力提升以及受众认知改变等方面的影响。申思奇(2021)以《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在1978年至2020年关于中国大熊猫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这些媒体的报道内容,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中国大熊猫在西方媒体眼中的形象变迁,并借助大熊猫这一文化符号,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国际形象的演变过程[6]。其次,有学者提出应利用好熊猫文化,充分发挥熊猫外交的独有潜力,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推动熊猫外交深化发展,更好地提升其影响力[7-8]。

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共外交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大熊猫在动物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效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张旭琰(2022)认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关大熊猫的新闻报道远比分析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中美熊猫外交的中断与再度成行,反映出中国在特定历史环境之下的务实选择[9]。黄泽安和王瑞(2020)研究了中国媒体是如何在推特上将熊猫外交数字化,并证实熊猫参与的实践是高度政治化的,中国媒体机构使用推特在外交领域传播官方话语和观点[10]。

1.2 熊猫外交与社交媒体

美国知名传播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在其著作中深入剖析了在媒介化社会,媒介形象已然成为公众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路径和关键参照。作为传递信息的桥梁,媒介塑造的形象对公众的认知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媒介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机制,对于理解公众认知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11]。众多学者深入探讨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熊猫形象的呈现。例如,董晓卿(2020)认为熊猫在社交媒体中展现的形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动物属性,成了一种被全球居民广泛共享的意义符号。这种在社交媒体上构建的熊猫形象,不仅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更是面向海外受众推广中国熊猫形象的关键一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熊猫形象得以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进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12]。此外,有学者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国际传播平台iPanda频道对促进中国外交活动、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以及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影响[13]。黄泽安和王瑞(2019)认为,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种创新方式[14]。

除中国以外,美国是拥有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事实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15]。通过定性研究发现,超过80%的美国人将大熊猫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使大熊猫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工具。美国的动物机构创造的“熊猫情结”使美国公众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6]。

总体而言,熊猫外交利用大熊猫的普遍吸引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外交活动以及官方与民间交流。

此次丫丫事件中,粉丝式的母性情感投射与爱国主义情感投射,让呼吁丫丫归国的行动变成了一次具有广泛动员力的传播实践,但其内里所蕴含的非理性成分则让这种声音排斥相反的观点和专业的科普。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微博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此外,微博的数据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为广泛的信息流通提供了平台,同时丰富了思想和观点的表达。本文以微博为研究对象,但由于爬取微博上有关丫丫的所有文本并不现实,因此收集了3个中央级官方微博账号和3个备受关注的头部媒体账号的数据,分别是人民日报(1.52亿粉丝)、央视新闻(1.31亿粉丝)、新华社(1.09亿粉丝),以及头条新闻(1.1亿粉丝)、新浪新闻(1.02亿粉丝)、环球网(2674万粉丝)。数据收集时间为2023年2月22日至2023年6月21日,使用Python爬虫技术来获取与丫丫相关的14篇微博内容,同时抓取了2800条微博的直接评论。

2.2 数据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致力于研究可实现人机有效交流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能够辨别用户的情绪倾向,同时提供概率值,以反映个体对特定事物的不同看法、感受、想法和情感。机器学习方法,不论是传统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在过程探索和算法准确性方面都经受了广泛验证。

本文采用SnowNLP情感分析工具,精确计算每条微博评论的情感数值。按照时间顺序,将评论数据划分为3个阶段:2月(事件初期)、4月(丫丫归国之际)及6月(丫丫事件渐趋平稳)。通过对各个时期评论文本的情感倾向进行可视化处理,更直观地展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态度的演变趋势。最终,本文呈现了丫丫事件相关微博评论情感分析的详细计算结果,以揭示公众的情感动态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

2.3 基于NLP的网民情感分析

为深入探究网民情感背后的逻辑,本文通过提取网民评论的关键词,生成了图1(2月)、图2(4月)、图3(6月)所示的排序前50的关键词词云图。这一步骤旨在更好地理解网络用户的情感表达。从词云分析结果来看,“国宝”“熊猫”“回家”“健康”“快乐”“美国”“希望”“开心”“拒绝”等词均排在前列,是网民针对丫丫事件最关注的问题。

3 研究结果

SnowNLP的输出范围设定为0~1,这一范围用于表示情感分析结果为积极情绪的可能性。当输出的数值大于0.5时,可以判定该情感为正向;如果数值小于0.5,情感则被视为负向。数值离0.5越远,情感越极端。为了研究微博内容的情感变化,笔者对每两个月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众数值(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23年2月到2023年6月,网民对丫丫事件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国内网民对熊猫外交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和演化。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首先体现在研究样本的局限性上。尽管通过随机抽样获得的博文能够大致反映微博上网友的讨论状况,但分析结果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源自活跃用户态度的转变以及话题内容的倾向性。此外,本文所选取的博文仅限于2023年2月至6月,无法涵盖后续舆情的发展变化。随着丫丫回国后状况逐渐改善,有必要探究网友对后续熊猫外交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宋雅兰.熊猫国度:中国现代标志的建设与保护[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125-127.

[2] 哈蒂格.熊猫外交:中国公共外交中最可爱的部分[J].海牙外交杂志,2013,8(1):49-78.

[3] 邢毅.中国的熊猫外交:可爱的力量[D].美国:南加州大学,2010.

[4] 奥卡福,卢克·埃梅卡,谭志明,等.熊猫外交是否促进了中国出境旅游的流动?[J].酒店与旅游管理杂志,2021(49):54-64.

[5] 蓝剑锋.中国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媒介”与“符号”:以“熊猫外交”为例[J].今传媒,2020,28(12):96-100.

[6] 申思奇.中国大熊猫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呈现与演变(1978—2020)[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1.

[7] 罗小燕,王若愚,谢绝.解构主义视域下的大熊猫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2):20-24.

[8] 穆重怀,宋殿娇.“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域外交流策略研究[J].侨园,2020(1):6-7.

[9] 张旭琰.新中国熊猫外交的变化与挑战[D].沈阳:辽宁大学,2022.

[10] 黄泽安,王瑞.中国数字公共外交中的“熊猫外交”策略[J].亚洲传播学报,2020,30(2):118-140.

[11]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8-60.

[12] 董晓卿.熊猫在国际社交媒体中的形象构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0.

[13] 肖婕.数字时代熊猫外交的新形象:熊猫频道在国际传播中的创新[J].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2023(7):34-39.

[14] 黄泽安,王瑞.互联网上的新“猫”:中国在推特上的熊猫外交[C]//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中的大创意.英国:翡翠出版有限公司,2019:69-85.

[15] 辛德森·亨德森.熊猫外交:是真正的软实力吗?[D].瑞典:隆德大学,2017.

[16] 里德,安娜.熊猫外交:中国运用软实力影响世界[D].美国:密西西比大学,2022.

作者简介:满新 (1999—),女,研究方向:计算传播。

猜你喜欢
微博
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新浪微博的“语—图”互文分析
基于Redis的微博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微信与微博平台谣言差异分析
大学出版社微博传播分析及发展策略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