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章喆
摘 要 重视与发掘图像的作用,使传统媒体更适应于互联网的新闻传播转型。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纷纷借助自身优势,探索微传播下的表达方式,现已基本形成图解新闻和图说知识两类微博图文应用模式,营造出别致的“语—图”互文景观体验。
关键词 语图关系;互文性;微博;人民日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9-0054-02
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读者分流,是任何一家传统媒体都面临着的现实之困。在“视觉时代”的新闻传播中,图像一方面对微博语言文本有依赖,另一方面受限于字数阐释,图片容易发生信息接收上的扭曲与变异。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的图解新闻和图说知识这两种模式极大丰富了“语—图”互文型态,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中扩大影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 “语—图”互文的微博类型
“图像、视频等图像型副文本作为突出的内容存在,其满足了现代人对视觉、听觉等生理感觉的本能性需求,逐渐成为微博新闻语篇中的重要资源”[1]。沿着这些色彩斑斓的提示路径,读者完成了对报纸微博意义的生成、补足与理解,尽可能地接近编者意图。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用图像处理软件,产生了图解新闻和图说知识这两种有别于传统的图文搭配类型,文字概括图片大意,图片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这使得图文的互动关系得到重视,创造了语图互文的新景观。
1.1 图解新闻,“图个直观、解得明白”
在保证信息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媒体为了突出某些特定新闻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以某种视觉形式使之呈现。在微博中,体现为将多张图片按事情发展顺序,用图片处理软件处理成一张长图的形式。正文则以“一图+V”的语法形式进行标注。新闻内容方面多涉及政策法规、热点事件的科普与宣传。由于对新闻内容挖掘的差异,“一图”所搭配的动词有“了解”“看懂”等。媒体通过把抽象化的数据、信息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复杂的概念转变为易懂的图片,以受众为中心,决定新闻内容的阐释与挖掘深度。
1.2 图说知识,“图画通俗,说明科普”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还以节日为契机,推出图说知识类微博。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图像形式吸引读者兴趣,增强了读者点击冲动,传播知识与文化。此类微博受到追捧,如人民日报于2013年8月20日发布首条以开学季为话题的图说知识微博:“一张长图,开学季,专属新生的五个贴士”,当年仅1条。在2014年8月21日至9月5日期间,则发布了17条。这种形式的微博数量众多,创设了基于大众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共同空间,广受好评。
2 微博中图像与文本的互文现象
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她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微博极大丰富了“语—图”互文形态,为网络新话语的争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图像先声夺人,文本言简意赅
热奈特区认为预述是对于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2]。新闻图片有着类似“预述”的功能。照片是新闻事件结果的展现,当读者先看图时,其对事件结果已然知晓,因此其阅读正文的时间也就相应变短。
微博的字数限制要求编辑删繁就简,提取精髓,直接展现最核心的信息。附上的缩略图虽小,但能够展现出其色彩、背景图等版面设计,吸引读者去点击放大。这里,微传播中的“观看”让大众采用审视的态度,把握着信息接收的选择权。
2.2 图文意义复调,二者互仿比照
微博正文与图片互为不同符号形式的隐喻,实现两者意义的交流互动。微博正文会指明其新闻价值,重在情理说服。图片的颜色与正文的情感色彩、语体特征之间形成互喻,并展现正文所涉及物体的标志。这里的图像起到了象征与暗示语言叙事的作用。此外,图文在彼此配合下突破了固定时空形态,如图解新闻就是让条理化的内容和结构化的形式有机的共享同一文本,通过点线面的特定视觉结合,让空间状态的图像转化为具有流动意向的时间状态,使得大众完成从第一眼的感性视觉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转变。
2.3 图文本溢出,形成自身独立
数字化的生存与现实生活虚拟化在微传播中产生了大量破碎信息,微博图片作为完整的语图共同体,自有其内在逻辑与言说,使其具有独立于微博正文的可能。图解新闻多涉及重大事件,新闻价值高,此类图像也可以脱离微博,出现在其他新闻网站或报刊杂志上,被更多的人所阅读。
3 微博传播中的图文使用策略
如果从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整个过程而言,那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新型的文化观念也随之伴生,于是一种基于新闻素养、科学技术素养与文化艺术素养的结合是必须的。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在微传播中对图文的应用,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3.1 循环是高效利用的手段
在信息过载、注意力缺失的网络传播中,只有通过更多的曝光,才能使信息能够有效传达。微博正文中较多出现“转给”“转需”等词,并用口语化、情感化的语言,称读者为“亲”亲切又简洁的同时拉近与读者的关系,并鼓励读者转发。制作一张好图不易,本着经济的原则,通过自我转发,鼓励读者转发,实现单条微博的最大传播效果。“微博的话语表达策略呈现出互动性、亲切化和简洁性”[3]。
3.2 内容是语图发展的关键
语图关系的核心是其围绕事件的价值体现。他们不是空洞的文字和死寂的图片,其依托事件本身完成自身价值,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人民日报“借助对公共议题的讨论,鼓励与倾听读者评论,积极建构和谐、理性的网络讨论空间,使得平和、理性的语言得到传播”[4]。如微评论等栏目,就是基于此种目的。
3.3 真实是视觉呈现的导向
有图不一定有真相,诸如摆拍、后期处理等,都能构成视觉欺骗。但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眼睛也不能掩盖内容的真实性,艺术化的视觉表达固然有利于大众审美素养的提高,但形式的多样化也不能抹杀了内容的真实与丰富,“安徽女大学生称扶老人被讹”等网络舆情反转事件也告诉我们图像真实和客观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图像在信息承载量上的缺陷得到一定的弥补,于是图像被重新发现。微博传播中的语图关系研究无意争论两种媒介的优劣,而是力图在二者之间寻求融合的可能,努力使其达到平衡关系。从微博“语-图”互文现象入手,其中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姜云峰.报纸微博中的副文本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52-55.
[2]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
[3]陈婧文.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话语表达——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J].新闻传播,2016(14).
[4]刘博文,姜云峰.报纸微博的关系传播探析——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6(7).